張秋娥,鐘瓊
(溆浦縣屈原學校,湖南 溆浦 419300)
?
小學語文串講式字詞教學研究與實踐
張秋娥,鐘瓊
(溆浦縣屈原學校,湖南 溆浦 419300)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優質集備已成為中小學教研和實踐的焦點,借助這一平臺,一線教師可集思廣益,實現“大智慧”備課。在“創建優質有效備課組”項目實施過程中,溆浦縣屈原學校五年級語文備課組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研討并反復實踐,確立了遞進式字詞教學模式,以字擴詞,以詞帶句,以句串文,讓字詞從文本中來,最終又回歸于文本,讓字詞教學與文章理解遞進互補,相得益彰。
四步法;課堂創新;集中突破;串詞成文;學以致用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教學呈現出了諸多困惑,針對教學現狀及問題,學校應該發揮集體備課的團隊力量,讓教師們在合作、學習、交流中實現“大智慧”團隊效應,突破個人備課的局限性,使課堂教學向有效教學邁進,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1]。溆浦縣屈原學校五年級語文備課組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孩子學習生字詞時存在一些障礙,要么把生字詞寫錯,要么在造句時將字詞亂用,要么就將生字詞與課文內容剝離,死記硬背,結果字詞教學效率低,更為后面的閱讀教學造成影響。如果說語文知識是座大廈,字詞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無論哪一個學段都不能輕視。新課程標準明確建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重將生字的識記書寫、詞語的理解運用、課文的感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2]。為此,五年級備課組結合本學段學情,在教學中進行了串講式字詞教學的嘗試,即以字擴詞,以詞帶句,以句串文,讓字詞從文本中來,最終又回歸于文本,讓字詞教學與文章理解遞進互補,相得益彰。
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前提,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任何一堂好課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們用“四步法”來引導孩子們預習每篇課文的生字,即一拼二描三劃四讀。一拼指讓學生拼讀生字,力求弄清音序,認準并熟讀生字,如有多音字,學生在家可借助工具書進行初步的梳理;二描是指在書本后面的田字格內描摹生字,因為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一旦出錯便難以糾正,一筆一畫的描摹能讓學生留下準確的印象;三劃指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詞及含有生字詞的句子;最后就是讀,要求學生將文章通讀至少三遍,這樣既預習了生字又初步熟悉了課文內容。
課改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課堂教學應自始至終貫徹這一理念,并創新方式方法。我校五年級語文備課組在字詞教學中,構建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集中突破、串詞成文四環節教學法。
自主學習。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的音、形、義。音主要指讀音。形指生字的筆順、結構、部首和偏旁。義指的是字詞的意思,可通過生字擴詞說句來進行。如果孩子們預習比較充分,這一環節可縮簡或略去。
合作交流。建設學習共同體,將優生與潛能生相互組合成小組,讓學生將自主學習所得在小組內交流。合作時我們常強調讓潛能生多說,簡單的、大家都能弄明白的,就用“√”作好標記,小組內大部分成員認為難寫難懂的就打上“?”,先開動腦筋想辦法,再放在班內大家合力解決。
集中突破。提倡師生共同探究,主要針對交流時提出的難字來進行,學生會寫的不要再花時間去教了,易錯字則重在方法的引領[4]。如畫圖、實物展示、肢體輔助等直觀演示法,拆字法,熟字換部首法,編字謎或口訣法等,教學方法應用非常普遍,在此不再綴述。本文介紹一種新的識字法——解文助解詞,即結合課文語境來突破難度較大、易出錯的生字詞。如課文《釀》“挑刺兒”中“挑”的讀音,大家有爭議,于是學生查字典,老師搜百度,發現在措辭用字上找小毛病讀“tiāo”,再結合文中前后具體語言環境,原來文中同學們認為老師根本沒念錯,是東東故意找茬,于是明白只能讀挑“tiāo”。《我是貓》一文中“饞”字難寫,尤其是下面兩點,有位學生立刻出主意:老師,文中這只貓想吃年糕,我們就想象那兩點是貓想吃年糕時流下的兩滴口水。學生們在歡快的笑聲中輕易解決了這個難字。

串詞成文。生字詞的教學應為閱讀教學奠定基礎,最終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從文中找出新詞,再以詞帶句,用這個詞跟文中主要人物或事情聯系起來說一句話,學完全部生字后,要求學生用盡可能多的生字詞簡單復述文章內容或概括文章大意。如在教學《西風胡楊》一課時,課本田字格里有“韌”“莖”“炙”“摧”“肝”“裂”等生字,讓學生找出文中“堅韌”“根莖”“炙熱”“摧肝裂膽”等詞,再將這些詞與胡楊聯系起來說句話,生字全部學完后,要求學生串聯文章內容。某同學在經過認真學習后,通過自己的理解當堂概述:“胡楊最堅韌,根莖發達,能在炙熱和嚴寒中挺拔聳立;胡楊最無私,將摧肝裂膽的風沙留給自己;胡楊最悲壯,倒后千年不朽。作者祈求胡楊在烈日的蒸熬和人類的圍墾中繼續堅持。”這種串詞成文的課堂教學方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后面深入走進文本做好了鋪墊。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學以致用。人的大腦畢竟不是電腦,過目不忘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學生剛學過的生字,關上書本就會忘記。為使學生學過的字詞能在腦海中不斷強化,我們可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來加以鞏固[5],如看拼音寫詞語、辨字組詞、用詞寫句、聽寫等。還可由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將習得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拿到一篇文章,能抓住關鍵詞,再由詞到句,由句到段來解讀文本,理清文意。某學生在閱讀課外一篇文章——《魯迅》時就能迅速抓住“節約”“忘我”這兩個詞,明白文章就是寫魯迅珍惜時間,忘我工作。如果經常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字詞教學與文本解讀息息相關,既可穿針引線、上連下綴,又可釋放內涵、充實解讀。教師們要在字詞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6],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字擴詞、由詞帶句、以句串文,讓字詞從文本中來,最終又回歸于文本,讓字詞教學與文章理解遞進互補,相得益彰,從而使語文課堂在扎實的同時也更靈動,更高效,更讓學生喜歡。
[1] 宋文權,張玉蘭.集體備課與教師的專業發展[J].江蘇教育研究,2010(7):15-18.
[2] 張洪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 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 劉為舉.提高集體備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1):22-25.
[5] 高巖.集體備課:有效教學的前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3-30.
[6] 夏玉成,李彩仙.校本教研中“新集體備課”的實踐與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0-35.
(責任編校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9.003
20151221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一般項目(XJK013CZXX071)
張秋娥(1976-),女,湖南溆浦人,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研究。
G62
A
1674-5884(2016)09-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