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蘇州市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胡明
蘇州市計劃在“十三五”時期建設100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覆蓋所有學科、所有學段,為鄉村學校培養3000名骨干教師。培育站通過虛實相生的培訓基地、靈活組合的課程安排、精心遴選的良師益法、促進發展的多元評價、強勁有力的專業支撐,有效提升鄉村教師素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育站
為了加大鄉村骨干教師培養力度,提高鄉村教師專業素養,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經過前期調研,結合我市教師的實際情況,積極、創新、務實地開展了蘇州市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是蘇州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一個重點項目。蘇州市計劃在五年內建設100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覆蓋所有學科、所有學段,為鄉村學校培養3000名骨干教師,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鄉村教師素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016年,在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的指導下,蘇州市建設了6個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訓站和8個縣(區)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訓站。每個培育站由30位學員和7位導師組成,其中1位是理論導師,6位是實踐導師。每位實踐導師在主持人的指導下具體負責5位學員。每一個培育站都有自己的研修主題、活動方式和研修目標,各培育站的活動全程由教師發展中心統一集中管理。
語文培育站:以“依學而教的語文教育”為主題,探索如何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語文學習規律實施教學,將先進理念落實到教學中去。具體研究核心素養與學科教學、活動為體的語文教學、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的技術應用等問題,讓學員在埋頭苦干之中,了解前沿理論,接受先進理念,提升實踐水平。
數學培育站:研修主題為“義務教育階段有效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通過成長規劃、閱讀反思、專家引領、合作教研、專題研究、評價促進等方式組織開展活動。著眼于提升學員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水平及教科研能力。
英語培育站:立足于“核心素養”,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力,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本課程結束時,學員們將學會如何創新思維,“跳出盒子思考”創新設計英語教學活動;學會整合網絡和鄉村英語教學資源,拓展英語教學的空間和時間;學會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能力。
音樂培育站:以“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為主題,圍繞教學設計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反思策略三大要素,遵循音樂課程標準、根據音樂學科特點、切合學生實際,展開音樂課堂教學研究。通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體育培育站:研修主題是“提高體育教學力,促進學生學習力提升”。通過一年的學習,提高學員的體育“教學力”,即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力、課堂教學力、教學反思力和教學研究力,并把這些教學力轉化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力”,不斷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打下扎實基礎,真正實現體育的育人目標。
美術培育站:以“讓學生接近美”為主題,以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指導,發掘蘇州本土文化資源,讓學生在接近美的過程中提升素質。以讓成員“上好美術課、畫好畫、讀好書、寫好文”為培育目標,通過提升教師素養,提高學生素養。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是教師培訓的一項新舉措,在培育站實踐過程中,自然少不了遇到一些困惑疑難。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機構和孵化地,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策劃組織過基于專業自覺、微觀角度的“我要”系列活動(即“我要上公開課”“我要聽講座”“我要讀好書”“我要開講座”“我要上慕課”“我要拜名師”“我要集中研修”等活動),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一批教師,喚醒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同時,我們從條線和區域共同推進的宏觀角度建立了教師發展的梯隊培養模式,以名師的輻射、裂變來帶動各地區、各學科的教師專業發展,如新教師 “雙導師制”、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名師發展共同體等。在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方面,我們也有著自己的實踐和思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虛實相生的培訓基地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培養對象是分散在各地區、各學校的中青年業務骨干,他們大多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有的還兼學校的行政工作,還有一些有家庭的困難。時間沖突是培育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為了保證培育任務的順利完成,教師發展中心在培育基地建設上采用了虛實相生的辦法。一方面利用現有場所建設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基地,為培育站導師和學員提供了集中研修的場所,為每月、暑期、寒假的集中研修提供專業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網絡平臺。教師發展中心為培育站建立的網絡平臺具有網絡研修、數字資源管理、在線視頻課堂和網絡學習社區的功能,確保混合式培訓、個性化學習、過程性管理得到有效實施。為了讓各位學員自主研修時有計劃、有內容、有監督,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專門開發了培育站網站。網站上可以通報信息,可以布置作業,可以進行專題討論等,確保信息暢通。此外,各培育站導師均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確保了導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保持溝通和交流。
2.靈活組合的課程安排
為了讓各培育站主持人能把培育工作與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相融合,提高培育的實效性,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在課程的設置上采用了規定項目和自選項目相結合的形式。
規定項目由市教師發展中心統一安排實施,如我們引進了英國的英語、美術、音樂、體育學科課堂教學范式,聘請了英國的教育專家為學員上課,拓寬了學員的視野。
自選項目是由各培育站導師根據學科專業的特點,自行安排的課程。包括邀請國內同一領域的專家、名師進行示范,組織基本功競賽,開展教、評、研活動等。通過學習,完成相應的任務,達到預期的目標。
3.精心遴選的良師益法
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在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和導師的人選上也是本著“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的原則精心選聘。所聘請的培育站主持人和導師基本是蘇州市師資隊伍中專業水平處于 “金字塔”塔尖的名師共同體成員,有本學科最優秀的省特級教師、省教授級高級教師或蘇州市名教師,還有高校的教授等,采用“一對五”個性化指導的方式進行指導。導師們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大大提高了培育的實效性。結合蘇州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高研班的經驗和蘇州市的實際,每個培育站由30位學員和7位導師組成,其中1位是理論導師,6位是實踐導師。每位實踐導師在主持人的指導下具體負責5位學員,為強化基于現場的教學指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效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對于培育站學員而言,單向的“被培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提倡“學以致用”。有些學員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那么對他們的培養主要著眼于通過提高教師的“教學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在自選項目中,為他們設置了教學基本功競賽、教學示范課等項目,小組間相互學習、相互評價。有些學員同時被安排擔任專業水平相對較低的兼職教師的導師,真正“學以致用”,實現輻射和裂變。此外,我們要求所有的鄉村骨干教師負責本地區兼職教師平時的聽課、教研等任務,頗有成效。
4.促進發展的多元評價
蘇州市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一批能起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師德高、業務精的骨干教師,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專業水平的提高、專業信仰的建立,轉化為教育“生產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如何評價這些鄉村骨干教師培訓中的“獲得感”就顯得十分重要。
我們注重過程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考查每一次出勤、每一次活動的參與情況等。注重發展性評價,主要體現在重視考查每一次的小結、作業等。當然,也注重終結性評價。我們制定了量化考核表,量化考核培育站學員一年中參加評優課、論文寫作、課題研究的情況等。多元評價讓學員們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5.強勁有力的專業支撐
我們不滿足于培育站本身的一些活動,努力為學員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市教師發展中心的各種研修活動信息,及時通過教師移動學習平臺分享給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學員;相關學科名師發展共同體的研修活動,邀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學員參加;暑期同英國駐上??傤I館教育處合作,為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培育站學員舉辦為期5天的引智培訓;堅持每月至少集中1次、暑假至少集中5天、寒假至少集中3天的培訓模式,聘請國內外教育大家為學員解惑答疑……一切只為開闊視野,提升素養,提高能力。
多年來,蘇州教育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倡導 “像葉圣陶那樣做老師”,全面培養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實現蘇州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公平做出了努力。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只是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為眾多鄉村教師發展搭建的一個平臺,反映了蘇州教育注重精細化、公平性、有效性的一個方面。我們堅信,對追求教育現代化的蘇州教育而言,一年的培育,不僅僅是“扶弱”,更是做優做強;不僅僅是喚醒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是激勵他們追求卓越;不僅僅是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力,更是真正讓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每個孩子的成長。
G451
A
1005-6009(2016)49-0018-02
胡明,江蘇省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江蘇蘇州,215000)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