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紅
心育:為高中生發展導航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蔡志紅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著力優化人文心育環境,完善心智教育模式,強化心育教育科研,形成了“以基地為中心,以‘三多’為導出,以科研為導入”的特色,形成了“以心啟智、以心育人”的學校人文特色,使教育不僅影響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影響學生的人格系統,為高中生的終身發展導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久、幸福地發展。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實踐
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積極調適維護心理健康,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應然追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高中階段“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近30年的實踐探索與經驗積累,形成了“以心啟智、以心育人”的學校人文特色,使教育不僅影響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影響學生的人格系統,為高中生的終身發展導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久、幸福地發展。2012年9月,學校成功申報為江蘇省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2015年,學校被評為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學校著力優化人文心育環境,完善心智教育模式,強化心育教育科研,形成了“以基地為中心,以‘三多’為導出,以科研為導入”的特色,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全融入學校教育教學過程,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為學校重要的生產力要素。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心理場”中,學校的校園精神、教風學風、人際關系等都對學生的心靈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全校教師一直踐行 “正德厚學”的校訓精神,貫徹“胸中裝著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辦學理念,保持“全心,全力,全面”的工作作風,從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著眼高中生的終身發展,尊重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和引領學生成人成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細致梳理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以自己的寬廣胸懷、人格魅力、積極心態引領學生,達成師生間的心心相契,情情交融,使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感到親切和幸福。人文心育軟環境的優化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撫慰學生情感、塑造完美人格、美化學生人品,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無法替代的獨特功效。在班風建設中,班主任十分注重營造團結友愛、平等互助、民主和融的人際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人際環境中健康成長。
自2012年9月,省教育廳批準學校建立江蘇省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并撥付100萬元專項建設資金以來,學校非常重視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的硬件建設。目前,江蘇省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環境幽靜溫馨、安全私密、寧靜和諧、心物交融,充滿了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懷。基地設有心理訪談室、朋輩輔導室、團體活動室、音樂放松室、自我調適室、沙盤游戲室、心理減壓室、心理測量室等10多個功能室,添置了智能吶喊儀、音樂放松椅、智能身心反饋系統、宣泄人、沙盤等設備,擁有心理健康教育課件、團體心理輔導工具包、團體心理測量軟件、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職業生涯規劃及擇業指導系統等教育輔件。學校圖書館有上千本心理指導方面的圖書雜志,學校電視臺定期播放心理指導方面的專題節目,校園廣播每周三播放“心靈之聲——空中講壇”心理節目,學校綠化地帶設置了心理指導的宣傳標語、圖片,提高學生心理發展意識。除此之外,學校還修建了“陽光心理廣場”,其中有多姿多彩的花圃、滋養靈性的綠地、激勵警醒的文化墻。校園環境既能體現思想文化教育特色,又能體現人文心理特色,收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具有93年辦學歷史的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已經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學園、樂園、家園、美園”,江蘇省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良好的軟件、硬件建設,為全面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過近3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學校打造了“一本四全”的心智教育模式——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全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實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全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努力營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為高中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優質的服務。
教育的目標是發展人、完善人,使個體的心智發展達到最佳水平。傳統的“智力本位”教育,是以算“分”算“率”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說起來重要,在實際操作時大打折扣。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學校自2005年起,將“心理指導校本”納入課程體系中有效實施,驅動心理健康教育由“即時性”向“常態化”轉變,由“散點式”向“體系式”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化”轉變,既關注學生發展的“知識層面”,更關注學生發展的“心智層面”“個性層面”和“人格層面”,把發展學生自身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及價值體系作為基礎教育的首務,努力實現學校教育對傳統“智力本位”的超越。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達成了共識,學校建立了多維度的心理發展指導工作網絡,開展“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全程跟進、全面發展”的學生心理指導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內外、課內外和全方位的滲透、指導,實實在在地打造“以心啟智、以心育人”的學校人文特色。
1.學校建立多維度的心理發展指導工作網絡,形成由班級心理小組長、班級心理委員、學生心理協會會員、班主任、專兼職心理教師、全體教職工、家長、社會力量等構成的工作體系。以專兼職教師為骨干、班主任為主力、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家庭、社區、社會共同參與,整體聯動,全員育心。為此,學校開設了各項培訓,邀請通州區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接受生涯人物訪談,由學生采訪、提問職業特點、職業的知識能力要求、職業感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內動力,引導他們及早規劃人生,并做好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的準備。學校建立了學生心理成長指導中心教研室,專兼職心理教師定期研討心理發展指導的相關問題。充分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是學校心理教育的一大特色。班級心理委員帶領心理小組長時刻關注班級同學的心理動態,為存在情緒低落或心理困惑的同學及時提供心理幫助,每半個月向學校心理發展指導中心上報班級心理情況氣象表,每周一次參加心理委員沙龍活動,并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每月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2.學校努力拓展多渠道的心理教育普及工作。學校兩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借助自編的校本讀物《心理減壓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在高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高二、高三年級開設專題心理發展指導講座,安排了高中學習適應教育、心理健康的維護、學習方法指導、情緒調節、人際交往、陽光個性塑造、青春期教育等專題教育活動,引導高中生建立正向的認知模式及積極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課堂形成了“情境導入、體驗感悟、心理訓練、調適提升”的教學范式。注意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滲透教育,經常組織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討課交流活動。學校還要求全體教職員工,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教育管理中,維護學生心理權益,避免師源性心理傷害的發生。學校建立了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網站,開辟了心理健康知識宣講、心理測試軟件、心理調適方案、在線心理咨詢、心理美文等欄目,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每個學生還可以登錄職業生涯規劃及擇業指導系統,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氣質、性格等人格特征的自測,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行自我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堅持每月出版《心理成長導報》,包括學生版、教師版、家長版,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調適方法,目前已經印發106期。《通州中學校報》開設“心語”信箱欄目,由專職心理教師就學生容易出現的各種困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3.學校積極開展多途徑的心理輔導工作。新生剛入學,學校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向學生發出“有空來坐坐”的邀請,建議學生主動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解除顧慮,大膽走進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與心理健康教師溝通交流。課程基地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心靈家園”面談、朋輩心理輔導、心理熱線電話指導、心語信箱指導、短信心理指導、QQ在線及微信心理指導等形式的個別心理輔導。為此,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向全體學生及家長公布了學校心理熱線電話,心理熱線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新生入學之初,學校組織新生參加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于心理普查出的重點關注對象,及時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反饋,希望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多引導。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運行機制,保證危機干預綠色通道的暢通,努力做好心理危機學生的轉化工作。學生心理協會高二、高三年級會員利用周末時間輪流值班,為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提供朋輩心理輔導,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
為了讓 “一本四全”學校心智教育模式落到實處,學校為全體教職員工開設了“做高中生的心靈導師”“心理健康知識和輔導方法”“塑造陽光心態,爭做陽光教師”等專題講座,強化全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努力營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要求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全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實施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為高中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服務。
學校在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以研促教,以教帶研,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學校在“十一五”期間承擔了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的研究任務,2010年12月順利結題。該課題被鑒定組專家認為整體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立體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在學校教育系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立以班主任為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實踐規律及機制;在家庭教育系統,定期開設家長心理健康知識課堂,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在社會教育系統,加強學校周圍環境建設,為學生營造優良的成長環境,積極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成長導航等。該課題實踐效果好,為學生心理成長創設了豐富的精神樂園,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學校在“十二五”期間,同時承擔了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策略研究”和“普通高中學生心理發展指導范式研究”的研究任務。前一個課題本著以“積極情感—積極體驗—積極認知—積極行為”為流程、以“積極測評、積極認知、積極體驗、積極互助、積極調適”為一體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作為心理發展指導的重點,著力培養高中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幸福陽光等正向的能量,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們更新了教育理念,以更加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理性教育學生,提高教育效果,享受教育樂趣,體驗教育成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該課題豐富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實踐操作理論與經驗,《互為天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有效策略》《有效說理: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積極心理學視域》《高中班主任陽光個性的養成策略》等研究成果在國家級、省級雜志刊登或獲獎,校本讀物《心理減壓室:完美高中生活指南》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被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評為“2011-2012中南地區優秀暢銷書”。該課題的研究有效地發揮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效應,促進了學風、班風、校風的良性發展,提升了學生自我發展能力以及和諧健全人格的養成,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后一個課題旨在以新的視閾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指導之路,進一步推進學校 “高中生心理發展指導課程基地”建設。目前該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中國德育》《思想理論教育》《中小學德育》等雜志陸續發表。
通州高級中學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對以教學為中心的學校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支撐作用,為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終身幸福起到積極引領的作用。幾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危機事件,成為平安校園和文明校園建設的中流砥柱。作為省級課程基地,學校承擔了應有的輻射引領作用,成功承辦了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年會,近年來接待了全國各地上百所中小學的觀摩研討。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將繼續用心靈啟迪心靈,用生命影響生命,進一步書寫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
G441
A
1005-6009(2016)51-0022-03
蔡志紅,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江蘇南通,226300)教師,教育心理高級講師,南通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