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寧 篤聞鳴
你被“網”住了嗎?——一節提高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主題班會
羅京寧1篤聞鳴2
主題班會;網絡學習;網絡教育
國家及社會層面: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激發了更多學校嘗試“互聯網+教育”的熱情,網絡學習將逐漸成為常態。
初中生層面:和成人一樣,初中生使用網絡進行交往和娛樂的較多,不少同學難以抵抗網絡誘惑,沉迷網絡,甚至瀏覽不良信息難以自拔。真正使用網絡進行學習的同學不多,且層次較低。
班級學生層面:本班學生處在初二年級分化期,部分學生每日上網時間較長,不能有所節制,有沉迷網絡的跡象,學生成長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認知目標:知曉“網絡是把雙刃劍”,明白科學使用網絡助力成長的積極作用和沉迷網絡的危害;理解開展網絡教育的目的。
情感目標:具備審視自己是否健康使用網絡的意識,具有為自己成長而改變不良網絡行為的態度。
行為目標:愿意自我覺察存在不良網絡行為,樂于改善不良網絡習慣,能增強自控力,合理進行網絡學習,不沉迷網絡。
本次班會是初二年級網絡教育系列班會的第一節,在體驗活動中感悟和反思,引導學生們覺察自己網絡行為的合理性,明白具有強大成長動力,才會增強網絡生活自控力的道理。
環節一:網絡生活小調查。班主任直接提出“你認為網絡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初步思考。通過課堂小調查,初步了解本班同學使用網絡的情況,為后續環節實施提供依據。
環節二:畫圖形的啟發。通過“畫圖形”體驗活動,引發合理支配課余時間、正確認識“網絡與學習”關系的思考,引出話題。
環節三:報名中考訓練營。創設報名參加“中考訓練營”的模擬情境,在不斷刪減條件過程中,學生們選擇是否繼續參加。選擇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體驗到內心不斷產生的矛盾沖突,會覺察自己對網絡的依賴性,會反思自己成長(學習)動機和自制力。
環節四:別被“網”住了。班主任澄清與小結提升,寄語同學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與弊,凡事過猶不及,一定要把握好“度”。只有自己具有強大成長動力,才會抵御網絡誘惑,增強自控力。引導同學們理解和實施真正的網絡學習。
教師準備:擬定課堂小調查題目,制作班會課件。
學生準備:思考網絡學習的經驗和體會。
物品準備:長方形紙片若干張。
(一)網絡生活小調查
1.班主任提問:同學們都使用網絡嗎?你認為網絡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回答。
【設計意圖:直接拋出問題,引發學生初步思考。多數學生認為網絡的負面影響極大,有附和教師之嫌。班主任可適時引出“合理使用網絡”的觀點,也鼓勵學生們說真話,有利于班會的真實有效?!?/p>
2.課堂小調查。
問題一:你每天的上網時長是多少?
A.0.5小時以內B.1小時左右C.1-2小時D.2小時以上
問題二:你常常使用網絡做什么?(可多選)
A.聊天B.看小說C.看視頻
D.看微信E.打游戲F.搜索學習資源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有的學生將課余4小時左右時間的一半以上都花在了網絡上,主要用于休閑。班主任在初步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同時,也向全體同學呈現了現實情況,引發進一步思考。另外,采取舉手的方式進行調查即可,直觀且便于統計?!?/p>
班主任引導:同學們每天的上網時間較長,且上網主要用于非學習的用途,我們能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來進行學習呢?
(二)畫圖形的啟發
1.體驗活動“畫圖形”:一張長方形紙代表“可支配的課余時間”,在上面畫出一個代表“學習時間”的正方形、一個代表“上網時間”的三角形,用畫出圖形的大小和關系來反映你的觀點。
班主任:剛才的活動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畫法及結構,請幾位同學展示一下,并且說明自己的觀點,你從中又有哪些啟發?
【設計意圖:不少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是獨立的,表達出學習與網絡不相關。有的在正方形中畫出了三角形,表達出網絡只用于學習等觀點。有的畫出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圖形都較小,結合學生個體也反映出有價值的信息?!?/p>
2.分享與交流:結合“畫圖形”活動,分小組進行討論。
討論話題一:你對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有什么好的建議?
討論話題二:你使用過哪些好的學習網絡平臺,有哪些幫助?
討論話題三:使用網絡學習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小組代表分享,班主任即時追問和澄清。
【設計意圖:圍繞三個話題討論和集體分享,學生自主分析出網絡的利與弊,客觀呈現出科學的網絡學習是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即時追問,可以深入、細致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和做法;班主任即時澄清,可以斧正學生認識?!?/p>
(三)報名中考訓練營
1.體驗活動:現場模擬“中考訓練營”報名活動
班主任:(要演繹成真實的活動)為了大幅度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爭取考入理想高中,學校決定舉辦一期“沖刺中考訓練營”,該活動免費,時間是寒假(含春節),春節期間不能回家。聘請的都是本市中考各學科出卷名師。參加中考訓練營后,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訓練營有你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學習書籍,不需再帶。同學們自愿報名,不報名的同學不會受到任何批評。
(提示: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和詢問,與后續活動相關的問題暫不回答。)
步驟一:請不報名的同學起立,然后用一句話說明原因。
(提示:每名同學用一句話說明原因,突出。不報名的理由多為過年、回老家、陪家人、旅游、已報培訓班。班主任可以請有類似理由但報名的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意愿、不強迫,但在想法的“交鋒”中,可以自然呈現出有的同學是沒有學習目標和缺乏學習動力的。】
步驟二:請迫于父母壓力而報名的同學起立。
(提示:許多孩子的學習行為來自父母的強迫,自身是沒有學習動力的。請已起立的同學,作為觀察員,不再參加后續活動。)
【設計意圖:進一步促進學生覺察自我學習動機?!?/p>
步驟三:參加的同學可自帶5件物品,請寫在紙上
(提示:請幾名同學說明帶這些物品的原因,尤其是帶手機或電腦的原因,班主任不做任何評價。絕大多數同學會帶手機、電腦、充電器等。)
【設計意圖:歸納所帶物品的共性特點,呈現出網絡已是生活必備?!?/p>
步驟四:如果將你所帶5件物品刪去一件,你會刪去哪一件?
(提示:請幾名同學分享所刪去這件物品的想法。大多數同學會刪去零食、課外書、運動器具等,但不會刪去手機和電腦。)
【設計意圖:在物品的取舍中,進一步呈現出學生對網絡的依戀。】
步驟五:請在你所剩下的4件物品中再刪去一件,你會刪去哪一件?
(提示:請幾名同學分享所刪去這件物品的想法。)
【設計意圖:對物品的再次取舍中,學生對網絡的依戀更加顯現?!?/p>
步驟六:請你在剩下的3件物品中再刪去一件,而且必須刪去手機或電腦。你是否還愿意參加?
(提示:分別從不愿意參加和仍然愿意參加的學生中各邀請幾名同學分享個人想法,班主任可以適當追問。有的學生會保留手機或電腦其中的一件。)
【設計意圖:能上網的電腦和手機將被舍棄其一,學生內心沖突開始加劇。】
步驟七:在剩下的2件物品中再刪去一件,而且必須刪去手機或電腦。你是否還愿意參加?
(提示:這個步驟是重點。因為,手機和電腦一件都不可以帶,同學們的反響會比較大。讓不再參加和堅持參加的同學表明觀點,相同的觀點不贅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個體對于網絡的依賴狀態、學習動力和目標都會較清楚的呈現。班主任可以適當追問。)
【設計意圖:選擇舍棄電腦和手機,就意味著斷網。同學們的選擇最能說明問題?!?/p>
步驟八:“中考訓練營”有電腦教室,允許每天上網1小時,只能瀏覽到相關的學習網站。前面已決定不參加的同學,你是否還愿意參加?
(提示:提供每天1小時網絡學習時間,是解決部分同學需要,也是考察網絡學習動機的真實性,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設計意圖:為真正使用網絡學習的同學提供機會?!?/p>
2.學生分享
(提示:不斷退出的同學作為觀察員,請他們分享觀察感受。有的同學會“繞彎子”,避而不談自己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以及自身學習方面問題。有的同學會直擊自己的問題所在。班主任及時歸納并板書關鍵詞,引導同學們感悟反思。)
(四)別被“網”住了
班主任總結:剛才的“中考訓練營”報名活動,是一個模擬活動。但是在一次次物品刪減、是否繼續報名的抉擇中,你的內心在一次次斗爭,是網絡與學業成長在斗爭,是網絡吸引力與個人自控力在斗爭。經歷整個過程,你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只有堅定了對“詩和遠方”的迫切向往,才不會停下腳步,被旅途中的誘惑所羈絆。雖然也要欣賞一路上的風景,但不會耽擱對最終美好愿景的追求。網絡與學習也大致如此,只有成長目標足夠堅定,只有學習動力足夠強大,才會適時放下或舍下手機和電腦。科學和健康地使用網絡學習和休閑,能助力成長。
【設計意圖:這是班主任進行價值澄清的過程,也是解決班會中呈現出的同學們思想困惑,進一步引發學生自我覺察的過程?!?/p>
本次班會主要不是針對網絡利與弊的探討,而是通過體驗活動和交流分享,審視健康使用網絡的情況,自我覺察放不下手機和電腦的原因,對自己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進行反思。課堂小調查和裁紙片活動起到暖場和鋪墊作用,實施不能拖沓。“報名中考訓練營”體驗活動是本次班會重點,一是要讓學生感覺到這是真實的活動,讓學生們的抉擇是“發自內心”的;二是要舍得花時間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而呈現出背后的問題;三是班主任要把握好引導尺度,少直接評論,避免學生“關閉心門”說假話,多讓學生觀點交鋒,澄清背后的原因是關鍵;四是要在總結部分旗幟鮮明地澄清自己的觀點,不偏頗。本次班會是網絡教育系列班會的第一節,著重在思想認識層面有反思和提升。課后,還需開展相關的班級活動予以踐行和鞏固,還需與家庭教育相配合。
1.小甜:網絡對我們初中學生來說有很大誘惑。課余時間里,總是喜歡利用網絡聽聽歌,看看視頻。但是我爸媽對于這個事卻很反感,總說我在浪費時間。其實道理都明白,但讓我很煩躁。今天的“報名中考訓練營”活動,第一步我就放棄了,可能春節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陪伴父母和家人吧。但在后面看到這么多同學的堅持,我很后悔,別人能做到,為什么我不能,或許學習本就是一件需要抵抗寂寞的過程,而我卻未能做到。
2.小冉:我對“畫圖形活動”挺感興趣,通過活動,我發現網絡其實與我們的學習并不沖突,只是我們并不能夠合理的安排我們的課余時間,總把時間浪費在聊天、看小說、聽歌上了,這影響了我們的學業和成長。
G41
A
1005-6009(2016)42-0058-03
1.羅京寧,江蘇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南京,210001)黨總支書記,高級教師;2.篤聞鳴,江蘇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南京,210001)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