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湘寧
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十三五”時期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解讀
楊湘寧
以《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為指導,“十三五”時期,江蘇省將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以高層次人才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和改革師范教育,補足配齊學前教育教師,均衡配置義務教育教師,提升高中階段教師專業核心素養,深入推進教師培訓工作,著力培養教育教學名家,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笆濉睍r期,江蘇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教師隊伍規模基本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在職教師培訓更加規范,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增強;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教師地位和待遇進一步提高。這些為江蘇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根據《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江蘇省教育廳制定了 “十三五”時期全省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該規劃具體分析了“十三五”時期全省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形勢,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對做好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對照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高水平普及15年基礎教育的要求,我省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一是敬業精神、師德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情緒。二是幼兒園教師嚴重不足。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和隨遷人員子女入園需求的增加,幼兒園教師缺口還會不斷增加;公辦幼兒園編制亟待落實,非編教師待遇普遍較低。三是義務教育學校結構性缺員較為嚴重。音體美教師嚴重不足;城鄉師資配置不均衡,鄉村學校教師隊伍水平和城鎮學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尚未制度化、常態化,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高中階段教師專業核心素養有待提升。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通高中教師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能力不強。五是教師教育亟待改革和加強。師范生的培養層次和培養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改革創新,著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題。要充分認識教師隊伍在實現教育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把教師隊伍作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十三五”時期,江蘇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江蘇教師隊伍發展總體水平位居全省各行業前列和全國教育系統前列。教師數量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整體素質明顯增強,普遍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隊伍結構明顯改善,年齡、職稱、學科結構合理,學段、城鄉分布結構與教育事業發展相協調,高層次人才數量顯著增加;發展環境明顯優化,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從教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
(一)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強化師德教育,加強師范生教師職業養成教育,在新任教師入職培訓和在職教師崗位培訓中加強師德教育。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廣泛開展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典型。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嚴禁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健全教師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
(二)加強和改革師范教育
重點建設20所左右師范生培養基地,優化培養結構,提升培養層次。師范生培養規模穩定在每年2.4萬人,力爭到2020年教育碩士達0.3萬人,本科1.5萬人。落實《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對所有師范類專業開展一輪專業認證,建立師范生培養質量監控機制。推進師范生培養改革試點工程建設,繼續開展男幼兒教師免費培養工作,開展鄉村教師定向培養,探索本碩六年一貫制中學教師培養。積極推進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協同培養師范生新機制。建立師范生培養工作信息管理資源庫,為統籌規劃全省師范類專業分布、調整師范專業培養規格與規模提供決策依據。
(三)補足配齊學前教育教師
建立幼兒園教師正常補充機制,逐步達到教育部規定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要求,同時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比例。創新幼兒園人事管理制度,對公開招聘的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可探索通過按崗位購買服務的辦法,建立相應的工資保障制度,其工資收入原則上不低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并按時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嚴格執行幼兒教師準入制度,全面實行持證上崗,逐步提高持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人員比例,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健全幼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重點加強農村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
(四)均衡配置義務教育教師
優先補充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到2020年小學、初中音樂體育美術專職教師分別達到60%和80%。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到2020年,小學教師本科學歷、初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分別達到90%和8%。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并建立公示制度,縣域內城區學校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教師,在評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申報特級教師和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時,應有2年以上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聘校用”管理體制改革措施,各縣(市、區)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和各級各類教師崗位總額內,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統籌分配各校各級崗位數,統一區域內教師編制管理、聘用管理、培養培訓、考核獎懲、績效分配、交流輪崗、檔案管理,為區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五)提升高中階段教師專業核心素養
鼓勵和吸引綜合性大學優秀畢業生獲得教師資格后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任教,支持面向高校和社會聘請有專業特長的人員為學生授課。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需要,不斷提高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到行業企業實踐培訓,到2010年“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5%。提升高中階段教師學歷層次,到2020年,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比例達20%以上。
(六)深入推進教師培訓工作
整合現有資源,健全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到2020年,各省轄市均建成教師發展機構,各縣(市、區)均建成教師發展中心并達到省級示范標準,建設一批教師發展示范校。加強各級教師培訓統籌規劃,規范實施5年一周期的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推進遠程網絡培訓改革,豐富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課程資源,積極推進研修社區建設,為教師選擇性學習、多樣化學習提供服務。創新培訓模式,推進基于崗位的持續、混合、互助式培訓,不斷提高培訓實效。繼續做好“長三角”名校長聯合培養工程、職業學校領軍校長高級研修、省市合作特級教師后備高級研修、高中教師校長菜單式選學、名師送培到縣、中小學骨干教師出國培訓、英語教師引智培訓等省級品牌教師校長培養培訓工程,啟動鄉村學校領軍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育工程。規范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新任教師上崗培訓。
(七)著力培養教育教學名家
深入推進“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選拔第四期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50名,到2020年完成200名培養對象的培養工作。繼續開展特級教師和省級教學名師評選工作,每兩年、三年分別評選一批特級教師和省級教學名師,形成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特級教師、省級教學名師三個層次的教育教學名家。到2020年,所有省轄市都有若干名育人成績卓著、社會廣泛認同的教育教學名家,全省中小學特級教師占中小學教師總數的比例達5‰,各縣(市、區)中小學主要學科有一名以上特級教師。
(八)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落實省政府辦公廳 《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 (2015-2020年)》,開展鄉村教師定向培養,采用“縣來縣去”的模式,每年培養2000名左右本科層次的本土化的鄉村教師,讓鄉村教師 “下得去”“留得住”。開展鄉村教師“領雁工程”,主要以培育站的方式每年培育100名領軍校長、2002名學科帶頭人和40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師,讓鄉村教師“教得好”。建立符合鄉村教師特點的職稱評聘辦法,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加大師德素養、教育教學實績和鄉村任教年限權重,淡化學歷、校級以上公開教學、縣級以上獲獎、論文發表和課題研究等指標,打通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通道。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和補助政策,對在鄉村學校任教滿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師給予表彰,提升鄉村教師社會經濟地位,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鄉村教師的濃厚氛圍。
G451
C
1005-6009(2016)41-0006-02
楊湘寧,江蘇省教育廳(南京,210000)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