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芻議新任教師的專業理想
劉建
專業理想是新任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動力,擁有崇高的專業理想是新任教師成長為卓越教師的前提。當下我國教育文化的功利與浮躁使得新任教師在追求專業理想的過程中問題重重,專業動力不充足,專業態度不積極,專業意志不堅強,專業信念不堅定,專業品位與境界不高,視教師工作為謀生手段而非人生價值的承載,止于教書匠思維,缺乏教育家追求,直接導致專業發展乏力,影響新任教師的持續成長與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堅持卓越教師理念,立志成長為教育家,做好教育人生規劃是新任教師確立專業理想、實現教育抱負的基本要求。
新任教師;專業理想;教育家;規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新任教師,即將或剛剛步入教育職場,面對全新的工作領域,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在教師職業的初始階段明確專業理想、制定專業發展規劃。這對于提升新任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新任教師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理想”一詞來源于希臘語“ideal”,是指人生的奮斗目標。關于“理想”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新華詞典》的解釋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哲學大辭典》里則是“人類所持有的一種精神現象,確立于人們的觀念之中、同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有實現可能性的想象”。“理想”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標物,即“理想”是具體的目標或圖景;一個是標象,即“理想”是屬于精神范疇的指向未來目標的想象。標物使人對目標產生向往,標象使人對目標進行追求。簡單地說,“理想”就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有可能實現的未來目標的向往和追求。
何謂“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關于個人前途的理想,它涉及一個人將來以何種職業謀生和發展,進而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1]“職業理想是人們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確立的對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職業目標的向往和追求。”[2]專業是專門的職業,與職業強調生計性的性質不同,專業更強調職業的價值性,即以提供社會服務并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為主要目的。教師職業是專業的一種,它擁有專門的知識技能、專業倫理、專業規范等專業特質。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職業理想更多地體現為教師專業理想,教師專業理想是指教師依據其價值觀,在對教育現實批判和否定的基礎上,對教育現實總體把握后的主體思考和超前構建,對自己專業美好發展狀態的預設與期待,對未來美好專業圖景的構想與展望。專業理想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和靈魂,它是教師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一種向往和追求,“教師的職業(專業)理想反映了教師高尚的師德追求、精神境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會促使教師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工作,把教書育人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敬業愛崗、無私奉獻、鉆研業務、勇于創新,在促進教育事業和學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與自我提升”[3]。
教師專業理想不僅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教師忠于教育事業的根本動力。教師專業理想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專業動機、專業態度、專業意志和專業信念。專業動機是引起、推動并維持教師專業活動,實現一定教育目標的內部動力;專業態度是教師對教師專業表現出來的持久穩定的傾向;專業意志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為實現專業目標,自覺調節和支配專業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毅力與精神;專業信念是教師堅信自己的專業以及所追求的目標的正確性,毫不動搖地為之奮斗的意向。
教師專業理想對于新任教師而言十分重要。首先,教師專業理想是一種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教育現實的反映。這種反映是對基于教育現實并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未來的反映,對新任教師具有引導性作用。其次,教師專業理想不僅能夠促發教育實踐、接受教育實踐檢驗、指明進一步教育實踐的方向,而且能夠使專業理想自身得以調整、發展和實現,可以滿足新任教師的需求,促使他們持之以恒地為實現理想去實踐。再次,教師專業理想與新任教師身處其中的教育現實相與為一。擁有專業理想,新任教師在全面、系統和深刻地認識和掌握教育現實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同時,也能夠以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為基礎進行建構專業理想。[4]
專業理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恩格斯曾指出:“人們所預期的東西很少如愿以償,許多預期的目的在大多數場合都互相干擾,彼此沖突,或者是這些目的的本身一開始就是實現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實現的手段的。”[5]新任老師面對未來專業發展的不確定性,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須擁有崇高的專業理想。一個新任教師只有樹立了崇高的專業理想,才能滿懷信心地去實現自己的專業目標,才會激起為理想而奮斗的堅強毅力與無畏勇氣,才會在困難時不退卻、逆境中不灰心,最終實現理想。
縱然專業理想對于新任教師而言特別重要,但是由于種種現實因素的限制,許多新任教師的專業理想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專業動機不純正,專業動力不充足,專業態度不積極,專業意志不堅強,專業信念不堅定,直接導致專業發展乏力,后勁不足,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早早敗下陣來。
新任老師由于即將參加工作或剛剛參加工作,他們中有許多人對教師職業的性質認識不清,對教書育人的價值體認不夠,對教師的專業性沒有充分的理解,從而造成專業理想缺失的問題。他們將教師工作視作一項普通職業,只不過是養家糊口的手段與方式而已,無需專業發展,從入職的一開始便沒有形成一種清晰明確的專業發展計劃,沒有形成專業發展的緊迫感與使命感,沒有確立專業理想的意識,過著“朝九晚五”的教書匠生活。他們將教育、學校、同事、學生等視為他者,冷漠地將自己與職業保持一定的距離,冷眼看待教育領域的一切。他們工作流于自由散漫的形式主義,缺乏教育的生命叩問,沒有把理想寫成“師”,沒有將教育事業視作自己的靈魂,沒有真正地從內心接納孩子,沒有把教師工作當成一種生命的事業來做。
有些新任教師縱然擁有專業理想,但是一開始就把專業發展視為獲取利益的手段,將教育事業作為個人名利的平臺,不是基于教書育人的本真追求,不是基于關愛學生,而是基于通過專業發展獲得附屬性的財物與名利。有些新任教師專業態度不積極。他們將專業發展視為負擔,得過且過,能躲則躲,不愿花時間在專業上探索,不愿意在教書育人上下工夫,把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視為專業成長中的煩惱。有些新任教師專業意志不堅強。他們韌性不足,堅持不下去,缺乏自始至終的發展耐力,遇到困難就會消極退卻,面對誘惑則沒有了定力,身心俱散,毫無斗志。還有些新任教師專業信念不堅定。他們缺乏教育信仰,沒有職業敬畏,沒有終身從事教育工作的勇氣,對獻身教育事業缺乏信心。
造成一些新任教師專業理想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價值混亂。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這一過程中,各種思想、觀念、價值、理論、文化等蜂擁而來。正面的與負面的,進步的與落后的,主流的與非主流的,道德的與非道德的泥沙俱下,使人眼花繚亂。作為新入職的教師,很容易受各種負面思想影響,分不清主流,辨不出本質。二是功利浮躁。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我國教育領域滋生了拜金主義的傾向,許多教師急功近利,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心生浮躁,無法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學問、勤勤懇懇搞研究,逐漸拋棄了專業理想。三是不求上進。有些新任老師慵懶散漫,不思進取,鑒于現行職稱評定與聘任沒有動態考核與管理機制,不少新任教師從剛開始工作起就追求平淡與安逸。四是壓力巨大。新任教師剛參加工作,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工作量較大,還要面對教學管理中的種種風險。各種教育與管理難題越來越多,這些都使新任教師無暇顧及專業發展。
當前,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愈加強烈。新任教師作為教育職場的新生力量,其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整個教育資源的質量水平。為了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強化新任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教育的整體品質,需要我們對新任教師進行專業理想重構,并在教育實踐中積極踐行。
首先,凡事預則立——要樹立崇高的專業理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任教師要想在未來的職場中取得成就,需要及早樹立崇高的專業理想,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圍繞目標開展專業研究與實踐。新任教師要有堅定的專業信念,緊抓教書育人的教育本質不動搖,視教師工作為個人價值實現的平臺與載體;新任教師要有純正的專業動機,激發出蓬勃的專業動力,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為名利所動,不做有違教師倫理與規范之事,把專業發展當成是個人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表達的機遇;新任教師要有頑強的專業意志,在專業發展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戒驕戒躁。成功了總結經驗,失敗了總結教訓,把每一次成功或失敗作為下一次成功的推動力量;新任教師要有積極的專業態度,要熱愛學生、熱愛崗位、熱愛學校,為人師表,做學生的人生導師,自始至終將教育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無雜念。新任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專業理想,信念堅定,意志頑強,態度積極,才會及早地立足教師崗位,在專業發展的大道上奮勇前行。
其次,爭做教育家——提升專業理想品位與境界。新時期,新理想,新境界。新任教師應該堅持更高的專業品位,不能僅僅立足于“教育匠”的假設,更要有“教育家”的情懷。顧明遠先生指出:“很多教師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培養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風格,這就是教育家。”[6]真正的教育家是那些在教育中滿懷愛心,終生將心血融入教育工作,刻苦認真、任勞任怨的教師。要培養高素養的現代學生,必須有有理想、有情懷、有境界、有追求、有品質、有想象力的卓越教師。“匠”的隱喻降低了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將復雜的人的工作簡化為機器的工作,有違人與教育的本質。教師工作的育人性質決定著教師不僅要做好“匠”的工作,更應著眼于“家”的抱負。如果說“怎么教”“教什么”特別重要的話,那么,“為什么教”“把孩子帶到什么地方去”在當前更為重要。反觀當下教育,我們發現,問題不在于“匠”的缺失,而在于“家”的匱乏。一些地區教育“匠氣”太重,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管理,過于追求模式、追求數字、追求高度一致、追求同一套路,千人一面、千師一面、千校一面。我們不缺乏教書匠,而是缺乏有思想、有品位的教書匠;我們不缺乏教育技術與工藝,而是缺乏對教育真諦的叩問,缺乏將教育事業視作生命,將教師工作視作生活,將孩子視作天使的教育家精神。所以,新任教師須在職業的起初階段就思考與決斷自己未來的職業價值問題,解決好方向上的疑問與困惑。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順應教育主流,把握教育本質。既要發揮細致扎實的工匠精神,更要以人本的情懷、愛的動力、教育的熱情確立“教育家”的夢想。
再次,做好專業規劃——為成為教育家而行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是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進行的設想和規劃。具體包括:教師對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選擇,對各專業素養的具體目標的設計,對成長階段的設計,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7]教師專業發展強調的是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特性的提升,它是指教師個體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感、專業自主、專業價值觀、專業發展意識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漸符合教師專業人員標準的過程。[8]一般來說,新任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有長期規劃、中期規劃與短期規劃,這需要在對影響專業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制訂。新任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內容主要有:(1)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認識自己;(2)環境分析: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3)目標確立:形成發展的愿景;(4)策略擬定:設計行動方案。即明確目前所在的位置,你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怎么到達你的目的地。[9]在過程與方法上,新任教師可以通過思考五個“W”來進行,即Who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supports can you get;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也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讓新任教師在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機遇與風險的基礎上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進行思考與設計。新任教師要想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首先要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明了專業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行動方案。其次要認真分析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到底在專業上自己需要什么,在哪些方面去發展才能滿足專業需要,是科研理論的提升,還是教學實踐的改善,如此等等。再次,新任教師對自己的規劃要不斷地修正與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情境與要求。當然,新任教師還要虛心向專家教師學習,在專業發展規劃與實施上多聽取專家與同事的意見與建議,互相研討,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1]儲培君,等.德育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92.
[2]張西方.論教師的職業理想[J].中國教育科學,2015(2).
[3]王想平.談教師職業理想的價值與建構[J].寧夏教育,2013(9).
[4]張西方.論教師的職業理想[J].中國教育科學,2015(2).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6]顧明遠.2011年第三屆京師教育論壇上的主題 發 言 [EB/OL].http://teacher.eol.cn/fysl03_11460/ 20110423/t20110423_605437.shtml
[7]鐘祖榮.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J].中小學管理,2004(4).
[8]宋廣義,魏淑華.論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2005(7).
[9]王少非.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意義·內容·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G451
A
1005-6009(2016)41-0009-03
劉建,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南京,210024)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與教育管理。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高教重點自籌項目“激發學習動力,完善學習方式——高師教育類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初探”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B-b/2015/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