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
教育科研需“眼高手低”
陸健
教師發展;科研創新;教研管理
江蘇在建設“強富美高”的熱潮中呼喚教育的創新,而教育的創新,來源于教育科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明確了教育科研是教育質量提升的源泉,但同時對教育科研的管理與操作仍存在困惑。筆者以為,做事確實忌諱眼高手低,但對于教科研而言,“眼高手低”也未嘗不可。這里的“眼高”是指站位要高、指揮靠前,“手低”就是腳踏實地、親力親為。
對于教科研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站位高。任何“瞎指揮”都是不負責任。“眼高”不是好高騖遠,是視野高遠想大問題。盡管草根研究做的是“小事情”,但思考的是大問題,需要有堅定的信仰,有做深做強教科研的情懷,有提出問題的勇氣,更有解決問題的銳氣和底氣。底氣從哪里來?來自于接地氣的科研項目,來自于搞科研的基礎氛圍,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來自于對業務的嫻熟。有了這樣的底氣才能站得高,才能真正指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科研。
其次教育管理者需要親力親為。光說不練假把式,主動“放樣”才能彰顯榜樣的力量。如今中小學教師有“下水作文”,作為研修員,在布置全市各校呈交論文的時候也可以親自帶頭、積極撰寫。研修員雖然不與教師爭搶評獎的機會,但可以激發帶動教師全員參與。在要求“校校有課題”的時候,學校各科室應積極參與課題的申報,并在現場觀摩研討活動中主動展示,現身說法,分享教科研“樂”的同時,親身體驗踏實“做”課題的艱辛。有時候說多少次“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預期研究成果要一致”都不一定有用,只有當教研員做一份相對規范的開題報告作為示范時,效果才能立竿見影。結題時教研員拿出一份像模像樣的文獻綜述,參訓人員對如何撰寫文獻綜述便一目了然,這比在教室里講“文獻研究法”效果好上幾倍。
對于普通教師,做教科研貴在“手低”。以做課題為例,我們一貫倡導“好課題是‘做’出來的”。精選課題應該是在教育教學現場發現問題,形成課題,然后研讀大量的相關理論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實實在在的文獻綜述后,形成相應的報告。精心設計更是針對課題而言,列出指向問題解決的層次分明且概括性強的校本師本生本及題本目標,然后列出能分解落實研究目標的“豐富具體、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研究內容,再精選與目標內容相匹配的、科學合理的、運用合理易操作且有所創新的研究方法。精當操作則是突出操作,即實實在在地展示行動研究,從調查研究開始,開展具體真實可操作的實踐研究,或形成成果,或豐富已有理論,或指導下一步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的呈現不是簡單的“嘴上功夫”,沒有實實在在做出來的成果就無法呈現。無論是顯性成果中的論文論著,還是隱性成果中教師教科研意識的增強,每一項都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更別說學術規范要有檔次,光理論性觀點的鮮明具體、闡述精準、完整系統、凸顯創新,就足見課題研究一路走來之艱辛。不“手低”何來成果?
總之,秉持“眼高手低”的原則,我們鼓勵一線教師從微課題開始進行教科研。體諒一線教師的辛苦,體諒基層教師教科研底子薄,課題研究采用“廣種、低門檻、零距離服務”等舉措,扎實開展課題研究。論文的關鍵不在于發表,而在乎寫作,盡力激發教師的寫作熱情,讓寫作成為自覺,成為“完整幸福的”教師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
G451.2
B
1005-6009(2016)41-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