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軍
在實踐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
孟大軍
素質;教師;職業道德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是職業道德規范的根本內涵,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改進教風學風,不斷增強專業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事業使命感。
“想干+肯干”,確立高尚的目標追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愛崗才能敬業,既要教書也要育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用心去思考工作,用情去開展工作,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具體的行動實施好,絕不能做一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教師招錄時對報考人員的師德修養要有高標準、嚴要求:給想干的人干的機會,為肯干的人創造干的條件,讓不想干也不肯干的人無立足之地。這體現的就是對事業的態度,對工作的責任。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從事教育工作,意味著多干事、少表功,多奉獻、少索取,就要牢記為社會發展服務、為教育事業服務、為學生成長服務的宗旨,一心一意把課上好,盡心盡力把學生教好,以百分之百的熱情和百分之百的精力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教育得到更快發展,讓學生得到更好成長,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
“苦干+實干”,塑造可貴的精神品質。我們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摻和不得半點水分。對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來說,教育的內容是豐富的,應該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要有一種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精神和品德,求真務實、兢兢業業的教風和學風,只要踏實去干,一定會在教育的廣袤天空自由翱翔,一定會在教育的汪洋大海收獲喜悅和成功。隨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內部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學校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工作,兢兢業業教學,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實干家”,實際上也為默默無聞、敬業奉獻的“老黃牛式”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機會和更好的展示舞臺,真正打破“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傳統工作觀念,絕不讓埋頭苦干的“老實人”吃虧。
“能干+巧干”,掌握科學的工作技能。教師職業有著特殊性和重要性,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關乎億萬家庭未來的幸福,對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的要求很高。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作為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堅持“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基本理念,對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提出了具體的明確的要求和標準,既是不同階段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指南針”,也是檢驗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的“風向標”,更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試金石”。要求每一位教師既要教書育人,突出學生知識和素養并重教育引導,也要注重自我提高和發展創新;既要有“能干”的工作本領,也要有“巧干”的工作水平。所以,要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視野,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吸取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創新中完成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在創新中開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想干肯干、苦干實干、能干巧干”的教師永遠是受歡迎和認可的。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崗位上只要想干肯干,一定會干好;只要苦干實干,一定會得到承認;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能干巧干,一定會有所收獲。隨著“想干肯干、苦干實干、能干巧干”的優秀教師不斷涌現,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必將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教師發展中心)
G451.6
B
1005-6009(2016)41-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