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夢詩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論語言服務行業翻譯人才的培養
胡夢詩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語言服務行業的高速發展對翻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我國翻譯人才培養單位在培養目標、市場化意識、職業能力培養、實習基地建設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培養單位應確立合理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市場化導向,加強譯者職業能力培訓,建設先進實習基地,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以期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專業翻譯人才。
語言服務;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語言服務行業對翻譯人才的需求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與此同時,高速發展的語言服務行業也對翻譯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翻譯活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而語言服務則是近些年才出現的飛速發展的新型現代化服務行業。郭曉勇(2011)將語言服務行業定義為包括翻譯與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語言教學與培訓、語言相關咨詢業務在內的新興行業[1]。據《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2》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全國在營語言服務及相關企業為37 197家;而據《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在營語言服務及相關企業增加到55 975家[2]。以上數據表明,在2012到2013這兩年時間里,全國新增了18 778家在營語言服務及相關企業,年均增幅髙達25%,大大超過了2000~2011年間企業數量的年均增長率18.5%。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全球化進程加快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語言服務行業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然而在語言服務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翻譯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尚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中國譯協在2010年對各大翻譯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在接受調查的企業中,有 67.7% 的企業表示打算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增加 5 名以上員工,還有不少比例的企業認為當前語言服務行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培養。以上數據表明,在當前語言服務行業中,翻譯人才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實際需求。
此外,在高標準、嚴要求的語言服務行業中,譯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在翻譯領域立足。裴強(2010)指出,譯者應具有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熟練的翻譯技能和寬闊的知識面,能夠完成不同領域中的各項翻譯工作[3]。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譯者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職業能力也是譯者必須具備的另一項重要能力。苗菊、王少爽(2010)強調,除傳統的專業能力之外,譯者還必須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術能力,包括計算機操作能力、相關翻譯軟件的使用能力、本地化能力以及管理協作能力[4]。正是語言服務行業對人才專業化水平和素質的嚴格要求使得符合這一行業從業資格的高素質翻譯人才十分緊缺。
以上論述進一步說明了當前語言服務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翻譯人才供不應求之間的矛盾。針對這種供不應求的現象,如何培養高質量翻譯人才成為我們的重點研究問題。
隨著語言服務行業的高速發展,翻譯人才的培養也有了相應的新要求,但由于我國傳統翻譯人才培養制度在培養目標、市場化、職業能力培養、實習基地建設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培養出來的翻譯人才并不盡如人意。
2.1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目前我國不少高校都開設了翻譯碩士專業(MTI),但由于各大高校對語言服務行業中翻譯崗位的特點與要求并不了解,導致在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不準確。當前我國翻譯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偏重學術性。MTI是為了適應當前社會對高層次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而批準設置的專業碩士學位。與傳統的翻譯學碩士(MA)相比,MTI在課程的設置上更偏向于翻譯實踐,其目的在于培養有著良好職業素養的高素質專業翻譯人才。然而許多高校卻違背了MTI設立的初衷,他們在MTI的培養上基本沿用了傳統的MA培養模式,在教學和管理上也是一套人馬兩個牌子,這就導致不能很好地體現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之間的差異。二是盲目追求高層次。有些專科學校也將培養目標設置為培養高級同聲傳譯人才,這聽來十分滑稽可笑,但卻是翻譯人才培養過程中真實存在的現象。

2.2市場化意識不強
翻譯人才的培養必須與翻譯行業以及翻譯市場聯系在一起,培養出來的翻譯人才才能真正適應翻譯市場的需求。據《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數據顯示,在翻譯企業涉及的前三大行業中,“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產業”涉及的頻率最高,有50%的企業業務均涉及“制造業”,45.6%的企業涉及“信息技術產業”。因此,翻譯人才的培養必須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市場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專業翻譯人才。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MTI課程設置都只開設了大量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翻譯史、文學翻譯等,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設置將導致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嚴重分離。
2.3譯者的職業能力不強
韓曉(2013)將職業能力定義為個體將已有知識、技能、素養在特定職業活動中進行類化、整合、遷移所形成的工作勝任力,包括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必需的專業能力和非專業、可遷移、適用于不同職業的通用能力[5]。由此看來,譯者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而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卻并沒有開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相關課程,如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的管理和本地化等。這就會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把翻譯視為一項工作,而是更多地將翻譯視為一種作業來處理,對于翻譯完成后的一系列問題,例如校對、與委托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翻譯項目合同的簽訂等,他們并不了解。因此,我們在翻譯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方面還需要加強,否則即使譯者擁有再卓越的專業能力,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也很難保證實際翻譯過程中的翻譯效率,職業能力的缺乏也將不利于譯者自身的發展。
2.4實習基地建設無保障、師資隊伍薄弱
擁有設備齊全的先進實習訓練基地是培養高質量翻譯人才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然而,由于實習基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設備投入,而真正能負擔得起這筆高額投資費用的高校為數不多,因此,實習基地的建設很難得到保證。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實習基地條件非常有限,普遍存在數量不足、設施陳舊等問題,無法滿足翻譯教學需要。此外,師資力量的匱乏也是導致翻譯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劉宏偉(2014)指出,翻譯人才培養的特殊性要求翻譯教師不僅要具有先進的翻譯教學理念,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應擁有較強的口筆譯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具備一定的市場意識[6]。當前我國高校的翻譯師資隊伍建設情況也并不理想,大多數高校的翻譯教師都是由外語教師直接轉型而來,有的甚至身兼兩職,他們并沒有經過正規的翻譯教學訓練,翻譯理論和實踐水平都還有待提高。
通過分析目前中國翻譯人才的培養現狀,筆者認為,翻譯人才的培養應根據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明確培養目標,確立市場定位,培養出市場和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專業翻譯人才。
3.1確立合理人才培養目標
翻譯人才的培養定位是人才培養過程中首當其沖的重要問題,當前翻譯人才培養單位可從兩個方面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一是培養類型的定位。MTI是為適應社會對高層次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而批準設置的專業碩士學位,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應更加注重實踐。各大高校可開設旅游英語翻譯、科技英語翻譯等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通過翻譯工作坊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二是培養層次定位。穆雷、楊冬敏(2012)提出,各個學歷層次的翻譯人才培養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設置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市場定位[7]。例如,翻譯方向的專科畢業生可從事網絡維護、計算機輸入以及一般文員等崗位,本科畢業生可擔任從事基礎性筆譯的譯員和聯絡口譯員,碩士畢業生可發展成為高層次的專業口筆譯職業譯員,而博士畢業生則可定位于高端翻譯編審和管理人才。通過制定不同的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翻譯人才培養體系。
3.2堅持市場化導向
翻譯人才的培養必須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必須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根據翻譯公司和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培養翻譯人才。首先,從學校層面來說,各大高校可根據其所在地經濟發展,依托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翻譯課程,如科技翻譯、法律翻譯、工程翻譯等,培養具備特定專業知識的專業翻譯人才。其次,從個人層面來說,譯者可根據自身興趣、社會需求等確立翻譯領域和努力方向。林戊蓀先生曾明確指出,國外的譯者十分重視專業化,我們也應該確定一個或幾個自己的翻譯領域,沒有任何譯者可以翻譯任何材料。由此看來,無論是學校還是譯者,都要根據市場需求,突出專業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懂技術、善管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翻譯人才。
3.3培養譯者職業能力
除了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外,譯者職業能力的培養在MTI的培養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在當前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熟練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已成為譯者所必須掌握的一項職業技能。盧衛中、陳慧(2014)提出,為培養翻譯人才的職業技術能力,各高校可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軟件的使用以及翻譯的管理和本地化等相關課程,讓學生學會使用各種翻譯工具[8]。除了學會使用翻譯工具外,翻譯倫理意識也是譯者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高校可通過開設職業道德與準則的相關課程來培養學生的翻譯倫理意識。此外,譯者也要強化自身的職業道德,在翻譯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做好鋪墊。
3.4建設先進實習基地,提高師資水平
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翻譯人才,擁有設備先進的國際化翻譯實習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各大高校應加大對翻譯實習基地的建設投入,建立自己的校內實訓基地,如同聲傳譯實訓室、視聽說實訓室等。同時還應大力倡導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到各大翻譯企業實習,體驗從接受任務、初譯、校對到定稿的各個環節,實現翻譯流程的一體化訓練。針對翻譯師資匱乏的問題,學校可指派翻譯教師到各大翻譯企業參加口筆譯實踐活動,以提高翻譯教師的口筆譯實踐水平,還應鼓勵翻譯教師到知名高校繼續學習深造,提高他們自身的翻譯理論和教學水平。此外,學校還可聘請活躍在一線的譯員做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舉行翻譯方面的講座和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
在語言服務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翻譯人才的培養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又面臨著快速發展的機遇。我國各大翻譯人才培養單位必須把握機會,確定合理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結合地方經濟發展與自身優勢,開創翻譯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國家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翻譯人才。
[1] 郭曉勇.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問題及對策[J].中國翻譯,2010(6):34-37.
[2] 李肇星,周明偉.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R].中國翻譯協會,2014.
[3] 裴強.我國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研究:以翻譯碩士專業(MTI)為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6):138-142.
[4] 苗菊,王少爽.翻譯行業的職業趨向對翻譯碩士專業(MTI)教育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63-67.
[5] 韓曉.從翻譯能力到職業能力:譯員從業能力再思考[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48-51.
[6] 劉宏偉.產業化背景下的專業翻譯人才培養探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4(3):113-115.
[7] 穆雷,楊冬敏.從翻譯企事業員工的現狀和市場需求看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57-60.
[8] 盧衛中,陳慧.翻譯技術與專業翻譯人才培養[J].外語電化教學,2014(157):62-67.
(責任校對龍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512
2014年度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項目(MTIJEW201417)
胡夢詩(1994-),女,湖南永州人,碩士生,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G40-01
A
1674-5884(2016)10-0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