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好課重在設計
陳平
以作者參加2016年江蘇省職業學校課堂教學大賽的一節課為例,剖析其教學設計過程,從基礎過程、難點突破、評價意義等方面體現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中職英語;教學設計
隨著對課堂評價、大數據運用、微課及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如何運用不同的理念和模式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為一堂好課構成中的重中之重。教學設計是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一名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檢驗指標。
可把教學設計分為傳統教學階段、多媒體教學階段和多元化綜合教學階段。
傳統教學階段的教學設計通常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以最大限度完成教材大綱要求為教學設計目的,并據此開展教學活動。盡管這樣的教學設計省時省力,但往往造成整個科目的教學千篇一律,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一般。
多媒體教學階段因為有了更多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學設計圍繞教材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組合的教學課件開展教學。教學內容打破了時空限制,文字內容有了畫面感和模擬操作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了提升,但教與學的互動依然薄弱,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不高,教學課件的信息容量大但學生難以吸收,且易分散學生注意力,使得其對知識點的把握和對重點的理解有所缺失。
多元化綜合教學階段是在教育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誕生的,教學設計于是分成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組成部分,并更加側重于課前,也就是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備課和學生預習階段;同時也更加側重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學設計更多考慮多邊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并加重了課后的環節。以筆者參加本次教學大賽Real life skills主題“success”課為例,我把整節課設計成what、why、how三個部分,先通過課前的問卷得知學生認同的獲得成功的要素,他們認為哪些要素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是他們擁有的,哪些是缺乏的;同時讓學生制作采訪視頻“我眼中的成功人士”。這樣的課前設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而新穎的視頻制作更加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僅僅局限在英語學科學習上,更是將各學科知識進行了整合,自覺地完成了新知識、新能力的建構過程,其學習效果是倍增的。
教學設計的基礎在哪?就是課前環節,這是基礎環節,應該分成這樣幾個部分:1.教師對教材的精準理解和把握;2.教師對學情的精確掌握,能做到一生一學情是最好的;3.根據教材和學情設計課前學習任務;4.分解設計好的學習任務,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小組或個人方式布置給學生,任務完成期限為半天。課前設計和學生的任務完成如果完美,對課中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最關鍵的是學生在課前已經進入了學習的角色,開始經歷好奇、求知、體驗,甚至萌發了初步的反思。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已經從課中轉換到了課前,從“教”的角色轉換為“引導”的角色。為了不占用課中時間,學生制作的視頻會安排在課前播放,作為教材補充材料,這是學生努力和能力的展示,自然也是一種同學間的交流。通過這樣的設計,把枯燥的單詞和語法學習轉換為學生更愿意接受也更容易接受的情景和人生思考,反過來激發學生對相關單詞和語法的掌握,實踐證明效果非常明顯。
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教材的知識點,突出重點,攻破難點。難點部分怎么確定?
首先是對整個課進行what、where、when、who、why、how的5W1H分析,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簡化為3W1H或者2W1H,主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而定。例課我設定為what、why、how的2W1H:What is success?(什么是成功?)Why do we need success?(為什么我們需要成功?)How should we do to be closer to success?(如何成功?)通過“六何”分析設定以設計課前的學生任務。
接下來的難點就是課中設計,如何把課前環節的資源進行整合,既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又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導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過程的邏輯性。例課中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第一步,導入部分,進行問卷數據分析,得出學生對成功的初步了解,進行課堂歸納。第二步,引導學生思考成功的框架,即人物、事件、結果。再給出簡單的一句話例子:我想減肥,并瘦了。學生分組思考更多的類似句子,從而可以得出“成功”的結論:某人想做某事并做到了。第三步:為什么要成功?成功能帶來什么?學生發散思維給出相關表達情感的單詞,得出結論:某人想做某事,并做到了,感到(成功的喜悅)。第四步,如何成功?引導學生思考成功的要素有哪些,哪些要素是學生在課前問卷的數據中顯示出來缺少的。那么該如何獲得這些要素?學生思考方法步驟,從而得出“How should we do to be closer to success”的結論:某人想做某事,通過(做計劃/努力/……)的方法,做到了,感到(興奮/有趣/喜悅)。第五步,教師總結并提升,讓學生思考自己成功的例子。
最后一個難點自然是課后作業的設計,很多老師認為只要做好課堂總結和布置相關教材練習或專業作業就行了,其實好的課后設計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入更深層次的深思、反省和領悟的過程,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消化知識、轉化知識、提升學識。例課我設計的課后作業是:學生以自己的專業為基礎思考工作前需要準備哪些素養從而成功就業。把成功問題提升到學生最應該關心的就業上,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同時還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設置情景模擬作業,即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有關成功的圖片組進行課后口語語篇描述鍛煉。
教學評價的內容很多,我認為教學設計的評價尤為重要。一份精準把握教材、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相信不管哪個教師都能按此教好學、上好課。學校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很好,但還應該組織專家組對各學科的集體教學設計進行評價。評價可以分為三方面,第一方面在教學實施前進行教學有效性評估和潛在效果評估,第二方面是在教學實施中進行追蹤評價,第三方面是教學實施后學生學習成效評價。
G712
A
1005-6009(2016)39-0011-02
陳平,江蘇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000)教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學、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