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明
應將企業實踐經歷納入職業教育教師準入制
何文明
職業教育;企業實踐;教師準入制
最近,教育部等七部門正式印發了《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應先實踐再上崗”。這一規定無疑對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步伐、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規定職業學校教師必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主要基于兩方面現實考量:一是現有職業院校教師多數是從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缺乏企業工作經驗,不熟悉企業技術要求和工作過程,在教學中難免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培養的人才也難以達到用人單位要求;二是在職教師大部分長期遠離企業,無法給學生傳授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能,培養的人才遠遠落后于現代企業的新需求。因此,建立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從理論上來說,既是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在職和新入職教師“雙師素質”的重要補充形式。
但是,規定的實際效果如何,從現有制度設計來看,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因為關于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規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早在2006年,《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06〕11號)就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后來,《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號)、《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等系列文件對教師企業實踐作了進一步強調或規定,要求“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企業實踐時間也由“每兩年兩個月”修改為“每5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由于保障措施不是很有力,效果并不理想,真正能按要求到企業實踐的教師特別是中職學校的教師并不多。據董仁忠博士等對江蘇6所中等職業學校的413位參加過企業實踐的教師的調查,10.4%的教師表示企業實踐工作“流于形式,不起什么作用”,56.4%的教師認為“有點作用,但不是很明顯”。這既有政策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又有政策執行不力的問題。如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對企業、行業和職業學校的約束力不強,企業因受惠不明顯而缺乏積極性,加上政策執行的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到位,結果讓中職教師企業實踐政策在執行中淪為形式(董仁忠、季敏、劉新學,2016)。
這次《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雖然對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意義、內容、形式、組織、管理、考核等作了具體規定,但是涉及具體要求時,無論對學校還是企業,多數措辭仍然為“應當”,并且缺乏可操作性的辦法。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在媒體看到各地落實“規定”的具體細則和鼓勵支持政策,估計很多地方還是“按兵不動”。“規定”雖然聯合七個部門簽發,但是如果仍然缺乏有效的政策執行監督機制跟進,并且企業承擔教師企業實踐任務的積極性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這一“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很有可能會打折扣,企圖通過企業實踐來改變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的想法也恐怕要繼續遭受考驗。
由此可見,在現有職業教育體制機制下,破解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短缺難題,僅靠“在職教師企業實踐和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先實踐再上崗”的單一形式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要解決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問題,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在實行在職教師企業實踐繼續教育的同時,還應實行新進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經歷準入制,力求從源頭上解決長期困擾職業學校發展的“雙師型”教師缺乏問題。
實行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經歷準入制,這并不是什么創新,在一些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早已嚴格實施了。譬如在澳大利亞,要成為一名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滿足幾個條件:要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文憑和教師資格證書;要有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下的培訓與評價四級證書;要有3~5年的行業工作經歷。澳大利亞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則全部從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招聘,任職資格首先要求具備與所教授課程相對應的5年同行業工作經驗,有些專業性強的行業要求5~10年的工作經驗,并定期考核。在美國,新入職的職業教育教師除至少應具有大學學士學位和教師資格證書外,也需要至少1年的工作經驗,如果申請者有5年以上的工作實踐還可代替學士學位。從這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學歷+教師資格+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是職業教育教師入職資格的共同特點。學歷是一名教師從事相應專業教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保證,教師資格是從事教師行業必備的基本素質,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是對職業教育教師的特殊要求。可見,在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做一名職業教育教師比普通教育教師要求要高得多。
目前,我國職業學校新教師招聘主要還是沿用普通教育做法,主要按照“學歷+教師資格”的要求,從高等教育學校畢業生中直接選拔錄用。正因為沒有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增加行業企業實踐經歷要求,所以,針對職業學校新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先天不足的現狀,只好如“規定”一樣,采取“企業實踐制度”這一事后補救的辦法——且不說這種補救是否完全到位和有效。因此,很有必要將行業企業實踐經歷納入職業學校教師準入制,建立“學歷+教師資格+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師資格制度,從源頭上把好“雙師型”教師入口關。
建立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實踐經歷準入制,還可解決長期以來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難以進入職業學校擔任專業教師的難題。過去,職業學校聘請這些人才擔任專業教師往往遇到政策障礙,如學歷、年齡達不到要求,不具備職業學校教師入職資格。有的地方通過“綠色通道”聘請了這些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才,往往也因為在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方面遇到問題,造成好不容易引進的人才又流失。如果把行業企業實踐經歷列入準入資格,根據不同情況合理設置學歷標準,甚至像美國一樣,“申請者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實踐可代替學士學位”,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職業教育專業教師片面學歷化、盲目高學歷化和要求普通教育化等問題。
當然,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有行業企業經歷又有教師資格的專業人士可能不多,甚至進入了職業學校的一些既有行業企業經歷又有教師資格的“雙師型”教師也難以留住。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目前教師待遇偏低,難以吸引既有學歷又有行業經歷同時還有教師資格的“雙師型”教師。這種情況在中等職業教育尤為突出。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一流的技工離不開一流教師的培養。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跟不上來,又如何保證培養出一流的技工?又如何能適應“制造2025”的要求,確保生產一流的產品?因此,當前在加大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同時,要舍得花大力氣由大樓建設轉向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特別是“既有學歷,又有行業經歷,還有教師資格”的“雙師型”教師待遇,吸引具備“雙師素質”、熱愛教師職業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充實到職業學校。還可以建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職稱體系,讓“雙師型”教師有實現專業成長和人生自我價值的技術職稱等級上升通道,讓“雙師型”教師進得來、留得住。相信只有提高職業學校專業教師資格門檻,實行企業實踐經歷準入制,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職業學校教師職業才會更有吸引力。相信隨著職業教育教師資格門檻的提高、企業實踐經歷準入制的引入和相關制度的完善,職業學校的師資隊伍結構會有一個質的變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也會迅速提高。
(作者單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G715
C
1005-6009(2016)39-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