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兵 馮勝清
尋求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對策*
姚兵馮勝清
新型城鎮化;職業學校;校企合作
目前,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新四化”之一,推進速度越來越快,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這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職業教育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是國家著力推行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存在著機制不健全、合作不深入、校企之間職責不明確等問題,因此校企合作這一模式亟須實現新的突破,校企雙方只有通過全方位、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使職業教育真正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我們認為,應主要采取以下對策:
學校要真正樹立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并切實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首先,學校要成立實習與就業管理機構,負責建立與企業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對學生實習和就業管理;其次,學校一把手要親自抓,要走出去、請進來,給每個專業找到相應的合作企業;再次,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如《校企合作協議》《學生實習管理制度》《學生實習獎懲辦法》等,從制度上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學校還應成立課題組,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問題和對策。同時,通過廣泛宣傳,促使全校形成“校企合作,人人有責”的氛圍。
學校進行校企合作,要緊緊圍繞“提高就業率、提升就業質量”這一主題做文章,因“時”制宜,彈性安排,在合作模式上形式要多樣化。
目前江蘇省中職主要采用“2.5+0.5”的學制,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半,再到企業頂崗實習半年。這種學制要求學校實訓設備基本完善和充足,學校有能力進行必需的實訓。其優點是既能擴大在校生規模,又能有效管理學生。同時,學生頂崗實習安排在企業生產旺季,學生實習就業安排容易,也不存在實習時間短、學生不適應崗位工作的情況。
嘗試“1.5+0.5+0.5+0.5”合作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一年半,在3月左右開始到企業實習半年,再回校學習半年,最后再到企業頂崗實習半年。這種模式照顧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季節性特點,學生實習安排在企業生產的旺季,很受企業歡迎。當然這也會帶來問題:一些學生在企業實習拿到工資后,不愿再回到學校學習,會有一定的流失。
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樣的合作模式,都要保證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總量不減少,要讓學生在學校學到能讓其持續發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盡量滿足企業需求。
職業學校要走出去,教師要到企業考察調研、蹲點實踐。學校應安排相關人員到有意向的合作企業實地考察,弄清企業規模、性質、業務、崗位、技能、待遇等情況,通過溝通交流,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合作愿景,形成校企合作可行性調研報告,為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奠定基礎。在學生實習和就業初期,學校領導到各合作企業進行學生實習和就業現狀調查,了解企業對學校、學生的意見,解決學生在實習和就業初期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專業實習和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而實習專業所在班的班主任和專業教師則要到企業“蹲點”,一方面管理學生,另一方面到車間學習現代生產技術,提高技能教學水平。
另外,學校也要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到學校調研、講課。讓企業了解學校辦學情況,表達學校合作誠意,增強企業合作信心。在此基礎上,共同商定合作協議,共同制訂實訓方案,舉行協議簽字儀式。協議要照顧學生利益,雙方權利與義務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學校在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時融入企業內容。學校要主動征求企業意見,教學內容除安排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外,還要安排一定課時的企業崗位技能知識和企業管理文化知識,同時注重加強就業指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職業精神。其次,校企雙方互派教師,相互滲透。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基本技能訓練課由學校負責,企業崗位專業理論課和頂崗實習主要由企業負責。再次,加強頂崗實習和就業初期的協同管理。從調查的情況看,參與實習管理和就業指導的教師普遍反映,頂崗實習學生存在角色轉換慢等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校企合作的深入展開。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頂崗實習和就業初期的引導和管理。最后,學校應與企業共同擬定實習方案,既分工又合作。學校主要承擔管理責任,企業主要承擔技術培訓責任。班主任“全天候”跟蹤管理,企業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他們共同對學生進行實習鑒定,學生鑒定不合格,企業不安排就業。實習完畢,學校建立實習檔案,進行實習總結評比,表彰優秀實習生。學生就業初期,有一個適應期,因此,要派教師跟蹤指導至少一個月,了解其思想變化,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疏導,以提高就業穩定性,進而密切校企關系。同時,要敦促企業嚴格履行協議,按勞動法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G717
A
1005-6009(2016)39-0075-02
*本文為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新型城鎮化的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研究——以張家港市為例”(課題編號:XHZZ201502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