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為研究對象,對互聯網金融中“電商小貸”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電商小貸”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拓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實現了融資雙方資金和信息的有效配置。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電商小貸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
1.對中小企業的界定
根據2011年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將中小企業定義為是中型、小型與微型企業的統稱,這些企業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雇傭員工規模、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都較小。據十二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我國中小企業已達6666萬家,這些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了約50%的稅收、80%的就業崗位及70%以上的發明專利。因此,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穩定高速發展的基礎,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建設的保證。但是與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作的貢獻相比,其所獲得的資金還不足全國企業貸款總額的五分之一。因此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的來源問題。
2.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方式分為內部獲得和外部獲得。內援融資自主性強,但是規模有限。中小企業由于行業進入門檻低,創業之初相對較少的資金可由內部融資獲得,但是隨著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內源融資漸漸不能滿足其對資金數量的要求,這時外源融資成為其資金的主要獲得渠道。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完善及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的缺乏,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途徑是向商業銀行貸款。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小企業從市場獲得資金的效率較低,且手續繁瑣,時間成本較大;融資成本較高,平均成本大約在10%~15%之間,往往高于一般的行業平均收益率。
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中小企業由于資本較少,難以獲得有效的擔保,同時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因此在發放貸款的對象選擇上,不容易獲得銀行的青睞;中小企業經營缺乏規模效應且信用觀念缺失,造成經營風險較高,穩定性較差的普遍狀態,違約率要遠遠高于大型企業。
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由于商業銀行對于貸款企業的信息來源匱乏,造成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間信息高度不對稱,商業銀行為了規避信用風險不愿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或者因為要承擔較高的風險,所以給予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也較高。
由于以上內部與外部原因,造成中小企業從商業銀行不容易獲得貸款,而且成本要相對較高。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指,在傳統金融機構運作的基礎之上,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從而實現投資、支付、中介服務和資金融通等新型的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網絡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的簡單結合,而是隨著電子商務被人們廣泛認可和接受以后,為適應投資者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
互聯網不僅帶來了巨大的信息量,還對金融業務產生了深刻影響。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將成為企業的新標配。
由于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等因素,中小企業獲得外源性資金的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但由于經營穩定性差、信用風險較高等因素,其往往不是銀行房貸青睞的對象,因此缺乏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很好的補充了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途徑。目前互聯網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的模式主要包括: 電商小貸(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模式 、P2P 貸款模式和眾籌融資等模式。其中本文將重點研究電商小貸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影響。
三、電商小貸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影響
1.電商小貸融資模式流程
電商小貸融資模式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過程中主要包括五個步驟: 商戶提出貸款申請;小額貸款公司審核商戶數據,確定對方的信用水平;遠程視頻,確定相關信息;網上發放貸款。具體流程如下圖:
小額貸款公司在發放貸款過程中,風險控制主要包括貸前審查、貸中監控和貸后預警三個階段。貸前審查:主要通過平臺數據掌握商戶的經營情況與償債能力;貸中控制:實時監控商戶的經營與交易狀況,了解商戶的流動性,降低違約風險;貸后預警:實時監控,如發現商戶經營異常等可能影響到期履約的情況,將被及時提示。
電商小貸實質是一種供應鏈融資模式, 電商平臺的企業信息本質上起到了征信體系的作用,成本較低,靈活性較大。目前電商小貸模式包括電商企業自建小額貸款公司和電商與銀行合作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兩種。第一模式的代表為阿里小貸,第二種模式的代表為“京東商城”。
以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為例,截至2015年末,其為全球上億家中小企業服務,包括國內供貨商100萬家,國內采購商1000萬家,國外供應商2.5萬家,注冊用戶約8000萬。主要通過搜集商戶的交易頻率、數額、過程及信用記錄建立信用評估系統,利用自有資金向相關企業融通資金。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4年上半年,已經有超過80萬家中小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從阿里金融平臺上累計獲得貸款余額超過2000億元。到截至2013年末,累計貸款余額為1722億元,其中新增貸款為132.7億元,幾乎占同期全國新增貸款總量的一半,根據2014年6月底數據顯示,阿里金融不良貸款率為0.835%,遠遠低于銀行業的平均水平。
2.電商小貸與銀行小貸的對比研究
電商小貸,即電子商務小額貸款,作為互聯網金融放款模式之一,主要是指由電商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服務對象為電商領域的中小企業,經過信息審核向其進行資金放貸的模式。在這種信貸模式中,貸款公司主要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獲得相應中小企業的信息,放貸常常涉及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主要特點包括貸款金額小;期限較短;放貸不需要抵押,信用度由貸款公司獲得的信息衡量等。
銀行小額貸款(以下簡稱銀行小貸),主要服務于小作坊和個體工商戶,為其提供經營性貸款,貸款的額度較低,一般為1000到20萬元之間。
銀行小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資金實力較大,具有規模效應;可利用本身資信,給商戶提供信用支持;銀行業務具有較高的專業性,替代率不高;各分支機構眾多,線下資源較為豐富。
電商小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相關企業信息獲得豐富,彌補了銀行小貸信息不對稱的缺陷;運營成本較低;大數據分析方法較為成熟;商業模式靈活,具有創新精神。
與銀行小貸相比,電商小貸最大的優勢在于信息的來源與處理上。銀行在放貸過程中為了掌握中小企業的信用度,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無形中提高了運營成本,加之中小企業穩定性差,因此銀行小貸這種模式對銀行來說吸引力不大。而電商企業擁有龐大的商戶和用戶資源,在長期的運營過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消費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能夠很好的評價商戶的信用程度,以較低的成本解決了信貸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運營成本遠遠低于銀行小貸模式,因此電商小貸效率更高靈活性更強。
四、電商小貸對與中小企業融資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在逐漸改變中小企業以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傳統融資模式。與傳統的向商業銀行貸款融資和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支付快捷、資金配置效率高等優勢。互聯網金融目前發展的模式主要為P2P、眾籌融資、電商小貸等,這些融資模式的出現和發展為中小企業從外部獲得資金提供了新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凈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構建主要源于中小企業日常交易信息,信用積累速度快,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這些信用積累為日后獲得貸款及優惠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基于互聯網金融的電商小貸融資途徑從根本上解決了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補充了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的渠道,為促進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余豐慧.互聯網金融解小微企業融資難[N].中國工業報,2014-4-16(A02).
[2]徐潔,揭筱紋,隗斌賢.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4).
[3]張磊.阿里小貸業務發展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作者簡介:趙微(1986- ),女,山西省太原人,山西工商學院教師,本學期所帶課程金融學和中央銀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