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機制的不斷完善,現代企業要想獲得社會價值和經濟地位,就要在制度建設上進行完善和加強。在企業發展治理機制下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所以本文根據企業在治理機制下存在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出相關的解決對策實現企業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企業治理;治理機制;內部控制
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現代社會中,企業已經加大了對內部控制的管理問題。因為企業的治理工作不僅僅體現在財務管理、形式治理方向上,在內部控制中出現的問題更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發展和地位的建設。所以實現現代化的企業治理方式,建立更精確的管理模式成為企業發展創新和思維建設的主要方向,對實現經濟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企業治理與內部控制
(一)企業治理
企業治理主要是企業根據自己在發展情況下的的經營權和所擁有的權利,在企業各個方向的工作人員之間實行的管理方式。特別是企業治理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以及相關的管理層人員來實施的。主要的實施目的是為了解決各個代理之間的友好關系,從而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實現良好的發展方向。
(二)內部控制
內控制度在經營戰略和決策目標、財務的發展方向來實施的,以制度化的方式來實現內部條件下的監督、管理和控制等工作,不僅能完善企業在內部的發展需要,還能實現企業的管理活動中的積極性。企業內部控制在發展方向上是多種要素構成的,不僅包括環境的建設、風險的評估性,還包括企業在實行期間的活動控制與信息的交流方式。
(三)企業治理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
企業治理與實現的內部控制具有緊密的聯系性,它們在目標期間的實施和創建是企業發展經濟進步的主要手段。對于內部控制來說,它能夠改善企業在經營結構上的變化,從而使企業在管理方式上實現較大的創新和經濟效益,根據企業在經營目標上的實現和治理方式的價值提升,還能為企業投資者實現更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兩者之間還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內部控制的實施能夠為企業在治理方式中改變原有的發展狀況,為相關制度建設做好相關的保障工作,從而實現企業在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的有利實施。
二、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完善
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是內部的治理結構、各個組織的設置、企業的發展文化以及人力資源的相關政策等。目前,現代企業在內部環境建設中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很多方向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變。在企業的治理結構方向上,很多企業在發展建設中還只是傳統的治理方式,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在一些方向上只是由領導來管理的,導致企業在決策方式以及相關的運行結果上具有很大的消極性和隨意性,從而降低企業在發展中的地位。根據我國企業在發展建設中的相關要求,企業在治理結構上要實現良好的方向,不僅要對內部實施風險管理的控制,還要嚴格執行企業的統籌安排。但現代我國企業在建設中并沒有根據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實施,建立的相關制度還只是表面的形式,降低了制度建設的使用[1]。對于現代企業在文化上的建設,很多企業也忽視了這個方向的實施,不僅企業員工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發展價值,在內部控制管理中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從而導致企業在治理方式下的不規范性。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個企業要實現更好的發展和地位的提升就要在內部控制中建立相關的制度來作為有效的保障,從而實現企業的整體控制。但我國現代企業在建設中還存在較大的區別,企業在經營管理方式上還不夠完善,內部的控制機制也沒有完全實現。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主要以家族的管理為主要方式,在結構以及組織方式上沒有形成相關的體系,從而出現內部控制的較大分散性。而且,我國現代企業在發展手段也只是傳統的運行模式,特別是會計管理方式和預算管理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沒有一定的效果[2]。另外,在比較大型的企業管理中,這種內控方式也沒有完全實現,由于大型企業的子公司比較多,各個層次之間的分配和管理都比較復雜,如果不實行有效的內部管理和控制,就會導致嚴重的機構分散狀況,從而降低一個企業在競爭地位中的形象。
(三)內部會計組織比較薄弱
會計在企業內部機構建設中是主要的控制方向,也是企業經濟建設中主要的治理手段。企業在治理內部經濟控制問題中主要的方向就是要對一些經濟不合理性、風險性以及道德性進行有效的制約和改善。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在會計方式上還不夠成熟,雖然很多企業已經設立專業的會計部門。但一些會計工作只是由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來實施的,從而降低了會計工作的質量[3]。實際的管理層并沒有一定的獨特性,也沒有相關的監督管理和評價措施。還有些企業在建設中沒有對會計工作進行深一步的分析,一些體系制度也沒有更好的實施。
三、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對策分析
(一)改善企業在內部控制中的環境
在企業中進行環境的改善主要是對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改善和控制。在企業內部環境控制建設中,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層和組織結構進行系統的優化和完善,如建立董事會與監事會之間權利與利益的相統一、協調性,明確各個階層的主要任務和實行的責任,對企業實行的業務流程進行完整的梳理和分析,從而營造公平、合理的內部環境。對于企業的外部環境來說,首先對于國家以及相關政府應建立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從而制約企業一些非法活動的實施,企業在內部流程中的建設也要遵循相關法規的建設,在內部實現良好的評價工作,從而使企業在自身發展建設中形成更好的優化作用[4]。
(二)加強企業在內部控制中的活動
改善企業在內部控制中的活動建設,實現更規范的企業內部治理方式.首先在企業內部建立相關的控制制度,根據企業在建設、運行中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規范文件,對企業在生產方式上、管理方式上、管理的制約以及監督等方式實施嚴格的控制,從而保證各個階層在職責上的分配和合理性。而且,建立的內部控制活動還要根據企業在內部組織結構、工作人員的相關設置實施更好的完善工作,為了加強這種控制工作的獨立性和管理性,設立的內部控制部門與企業其他的行政部門進行合理的分開,從而保障人員在監督與會計工作過程中具有的權威性和獨特性。最后,在成本控制管理方式上還要建立相關的控制制度,根據企業在經濟地位上的實施和發展方向,明確一定的經濟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內部機制、治理方向、控制方向以及各個實施活動都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和合理性[5]。
(三)建立企業管理的風險機制
企業管理中實現的風險性是整個企業在發展建設中的主要決定部分,所以在企業治理方向上,要保障風險管理方式才能實現企業的穩定發展。由于在這種企業治理機制下,企業股東對管理者的治理能力都比較,所以現代企業在治理方式下就要從兩方面進行改善。一種要通過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實現內部控制的保障機制,從而降低制度的風險性;一種要建立相關的責任制度,對一些不合理的責任實施制約,從而保障風險工作的出現。為了實現集體決策的基本方向,還要保障董事的地位,以防止因一些利益沖突出現風險性。在這種風險管理中,不僅要實現董事的外部任職情況,在內部也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保障企業利益實現更大的經濟效果。
(四)加強企業之間的監督與溝通
企業在治理機制控制過程中,要加強現代企業的溝通過程就要實現相關的管理關系[6]。首先各會計部門應加強聯系方式,因為會計部門實施的結果與企業在運行中以及財務的變化有密切的聯系,所以對會計部門在執行方式上就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控制,從而使企業保持良好的建設和發展。與紀檢部門也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對一些檢查結果進行合理的解決和分析,制止一些不規則行為的發生,從而保障一些規則的順利進行。企業部門根據實際的發展需要還要及時做好反饋消息,及時解決財務風險出現的問題,從而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企業與相關部門進行友好的合作和檢查工作,從而使各項工作在內部信息管理中都能保障有效的發展和變化。
四、結論
企業只有在管理方式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治理結構和實際的工作控制,才能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變化中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才能實現更好的經濟地位。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不能完全利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僅在環境建設中進行合理的改善,在各項制度建設中也要完善和加強,這樣才能擁有明確的生產目標。從而實現更好的企業經營方式。
參考文獻:
[1]林琰.論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信息質量[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295.
[2]楊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研究[J].北方經貿,2014,02:97+102.
[3]楊華.如何完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54-57.
[4]曹立新.制藥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2:133.
[5]王樹堂.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的研究[J].前沿,2007,08:18-20.
[6]王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信息質量[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