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琪
摘 要:英語閱讀教學環節的設計存在三個問題,即問題設計缺乏趣味性、聯系性、層次性。針對存在的問題,應該激發學生興趣、緊扣文本內容與體現提問層次,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7-0080-01
在當下英語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采用三步閱讀教學模式,即將課堂分為閱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后。“閱讀中”環節是一節課的主導環節,它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問題設計時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空間。而該環節問題設計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與培養。
【問題一】問題設計缺乏趣味性。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Cartoon time板塊時,一位教師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y does Bobby like living in the city?What does Bobby do?What happens to Billy?Does Bobby feel sorry?
【分析】這個板塊主要講述Bobby 與Tina在放學途中談論喜歡生活在城市的理由及發生的事情。Cartoon time板塊與前面的Story time板塊雖然同是語篇閱讀,但前者更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文本感受故事的幽默所在,后者注重學生閱讀知識點的鞏固,通過文本的閱讀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能力。但上面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只關注問題的面是否廣而忽略了問題的點是否有趣,力圖讓學生讀一遍就解決所有問題。這樣得到的結果卻大為相反,缺乏了興趣的支撐,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紙空談。
【對策】教師指導用書中對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給出如下建議:該板塊重在讓學生閱讀、理解與欣賞。俗話說,興趣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積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Cartoon time板塊教學時,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嘗試采用“零任務”閱讀,得到的結果大大出乎意料。同樣的閱讀材料,換了一種方式,“零任務”閱讀比“有任務”閱讀收到的效果更為可觀。Cartoon time板塊通常是以幽默故事為題材,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教師可以選擇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閱讀、去自主體會、去自主感悟,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問題二】問題設計缺乏聯系性。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進行了如下設計:Step1:watch the cartoon(教師未向學生說明看動畫的目的)。Step2:listen and write(讓學生在教師給出的表格中通過聽錄音的方式填出每個人的周末活動)。Step3:read and match(學生將文中的人物與其相對應的活動連線)。
【分析】這個文本的情境是周五放學路上,邁克與蘇海談論周末活動。涉及的語法點是一般現在時中第三人稱單數以及四個有關頻率的副詞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教師在設計第二個任務時,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了解周末活動的短語。對剛接觸文本的學生而言,新語法、新詞匯匯集在一起,有很大的難度,能夠完成的學生不多。
【對策】緊扣文本內容。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能夠讓學生清晰地感知文本內容,關注問題設計的信息差,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在教這篇文本時,可以采用填表格的方式,讓文本的重難點分散開來,然后通過聽錄音、看動畫、提問題、畫詞組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充分理解與掌握文本內容與語法點。因此,閱讀中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文本內容,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通過問題的引導能夠深入理解文本。
【問題三】問題設計缺乏層次性。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8 Chinese New Year的Story time板塊時,有位教師在導入文本時通過猜謎游戲進行了語言的鋪墊。在之后的閱讀中,設計了以下任務:Task1:listen and answer. What is Anna going to do at Chinese New Year?Task2:watch and answer. What is Anna going to do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What is Anna going to do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分析】這位教師在設計閱讀中的問題時,思維邏輯有時不太清晰,一會兒問春節將要干什么,一會兒又問春節前將要干什么,使學生思維呈跳躍式波動。其實,教材文本在描述春節活動時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但教師刻意打亂這種順序,將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反而影響了學生對整個文本的理解。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關注層次性與梯度性。
【對策】體現提問層次。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此,本課的重點應放在一些風俗習慣的英文表達與其所對應的時間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設計問題時關注聯系性與層次性,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首先通過聽錄音選出春節活動,然后給這些活動排序,最后引導學生結合板書復述。問題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問題的設計,利用好問題這一支架,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魏志堅.小學英語“語用”功能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5(35).
[2]白薇.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