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鵡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361021)
?
提高體育學科區域教研效果的“五方法”
吳智鵡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361021)
多年來,區域學科教研通常都是在各縣區教研部門或市級教研部門組織下進行的面對面、集中式主題研討,或以課堂教學加評課的形式,或以講座加討論的形式,這種教研形式受眾面大,主題明顯,時間、地點上比較集中,易于安排。但這種傳統教研方式也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次數不能太多、太頻繁,討論不能太細、太深入,發言不能太多人、太空泛等。而隨著網絡的日新月異,微博、QQ、微信等電子通訊工具也不斷的應用于教研活動之中,給教研方式帶來了很多新的選擇。另一方面,近年來關于“微”的內容層出不窮,如微電影、微信、微小說等,而用于教學的則有微設計、微反思、微資源、微練習,微課題、當然還有微課、微課程、微課堂等等。這些內容最主要的就是扎根實踐,注重實效?;诖?,本文提出了增強體育學科區域教研的五個方法。
傳統的教研方式經常是區域教研員或教研組長等主持人定下教學中某一方面的主題,通過課堂教學的聽評課或專家點評加講座的方式進行。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效果,這種時候定下的主題往往會偏大一些。比如關于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等。而微教研強調的則是教研主題的微觀化。即只研討體育學科日常教學中的某一個細微環節、具體問題或某個主題專題問題。比如在武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什么方向的示范面會更合理一些、籃球課堂中學生人手一球好還是兩人一球更好一些、準備活動是否一定要采用游戲進行等。研討的內容越細,大家的思路就越清晰。有的時候,甚至可以是沒有主題的聊教學,你談你的觀點,我說我的感受,或許這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微主題。
不論是老教師或是新教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當然,如果在討論的時間能夠即有專家、又有老教師,同時還有中青年教師和新教師那應該是最好的一種組合了。但即使是這樣的組合人也不能多,因為有時候幾個專家或老教師的觀點會不一致,這時就會給新教師帶來更多的困惑。利用QQ、微信建立討論組或微信群,可以是一老一新教師的討論組、也可以是專家加中老教師加青年教師再加新教師的組合等。除了網絡這個平臺外,結合體育學科的教學常常是在操場上完成的特點,老師們的課間時間有時因為距離原因都不會回到辦公室就在操場休息,而這個時候兩三個老師就在操場上湊在一起對上一節課的問題聊兩句,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較好體現了教研人員靈活組合化。
教研地點除傳統教研方式中相對正式的教室或會議室外。還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它可以是在操場上,剛上完課的幾個同事就剛才上課中的某一個問題或現象進行討論,然后直接在下一節課上嘗試。也可以是在體育教研組的辦公室,老師們課間喝水的同時討論一個課堂教學中的技能教學方面或班級管理方面等小問題。當然還可以是回到家中做在電腦前的位置利用網絡的溝通,更方便是隨時隨地的手機微信討論。這樣的多種組合能較好的解決老師臨時想到的一些教學問題。也能讓教師足不出校門、家門就能跨區域、跨校在線研討。另外,區域的教研員在下校聽課的間隙可以就課堂教學的某一問題進行點評或講解,當然更多的時候就是在網絡空間里解決老師們的教學問題,這樣的教研在質量上也會有更多的保障。
傳統的教研方式大多都是一周安排一次,而且還會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排滿。一個學期下來,能有十來次就很不錯了。而微教研所提倡的則是充分利用各段碎片化時間。跟地點的組合一樣,時間的安排上可以是課前教研組同事的小聚,也可以是課后操場上的聊天,當然還可以利用公車上、散步時等各種碎片時間在電腦、手機、ipad上探討。這樣聚少成多,可能還會比集中在一起的教研時間少。教師這個職業注定很難擁有整段的時間,所以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會起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談的都是課堂教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種教學方法等,傳授者根據自身的實踐體會談感受,解決一至兩個教學中的實踐問題。學習者將研討的收獲與體會應用于全新的教學設計上,并及時體現在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因為時間上、地點上、人員上的靈活性,一線教師可以更加方便的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應用,而反饋也會更加的及時。幾次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后,一定會實實在在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費霞.校本教研從辦公室“聊天式”教研著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S1).
[2]劉樹剛,張曉春.校本教研帶動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01.
[3]邱向理.變辦公室里的“牢騷”為教研——記浙江杭師附小“煲湯式”校本教研[J].人民教育.2011(Z3).
[4]韓云風.談中學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各種教研活動[J].才智.2012.
[5]崔志鈺.開辟教師專業發展的“民間”通道[J].教育科學論壇.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