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鳳嬌
?
乘勢“破題”創新“立項”構筑綠色發展新格局
——伊春市開展“應增強促”主題活動紀實
田鳳嬌
伊春市認真貫徹省委工作要求,立足實際,審時度勢,整章建制,以問題為導向,做好頂層設計,以“四大戰役”為牽引,力求四大突破,努力探索走出以綠色化為核心的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新常態。
中共伊春市委按照全省“應增強促”主題活動的總體部署,充分認清伊春發展速度慢,關鍵是我們解放思想程度不夠。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活動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工作要求,以前瞻性、系統性思維對主題活動做出了整體謀篇布局。
2015年,按照省委總體部署,伊春市積極把握“應增強促”活動節點,形成了“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各使一股勁、搞好大合唱”的良好局面,為促進主題活動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為確?;顒尤〉脤嵭?,市委宣傳部組建三個督導推進組,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召開北、中、南三個片會,督促指導各地各部門把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結合起來,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推出實踐載體,既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又分階段、分領域推動實踐。
中共伊春市委以改革發展引領經濟新常態,把握重點項目推進,集中精力打好“四大戰役”。
——打好形勢教育戰役。著眼凝聚思想共識、提振發展信心,深入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形勢任務教育,打牢“應增強促”思想基礎。理論學習中心組研判形勢。組織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掌握經濟運行整體平穩的基本面,認清國情、省情、市情,把握新形勢新任務下的發展實際,開展專題學習,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社科學者研究形勢。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伊春轉型發展路徑和價值取向、生態文明建設、產業項目建設等,組織社科理論工作者開展咨詢論證和應用對策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理論成果;大力推進“專家進伊春”工程,邀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學者來伊春作相關輔導報告;整合全市理論專家力量,深入開展“三進三講”活動,把理論送到林場、社區、鄉鎮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編寫宣傳讀本說明形勢。《伊春市形勢政策宣傳讀本》以通俗易懂、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干部群眾準確把握全市發展戰略,深刻理解轉型發展的思路取向和政策支點,進一步統一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
——打好宣傳輿論戰役。以提振士氣、凝心聚力、改革創新、真抓實干為宣傳主基調,統籌宣傳資源,打出組合拳,打贏總體戰。新聞宣傳抓重點。市直媒體先后開展了“創新促發展、適應新常態”“三次創業、百場千戶行”等系列主題報道,“在改革中前行”“產業項目進行時”等專題專欄18個,刊播稿件973篇。中央和省級媒體也多次走進伊春,展示我市轉型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績。2015年累計在中央媒體發稿226篇,省級媒體發稿552篇。邀請市、縣兩級領導同志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展專題訪談,充分展示伊春轉型發展中的生態潛力、產業潛能、創業動力和創新活力。網絡宣傳抓焦點。組織市屬網站開辟“應對新常態伊春在行動”專題,權威發布“應增強促”的新舉措新進展。發揮“伊春發布”等微博、微信平臺作用,以網友的視角即時引導和調整公眾預期。組織策劃“網絡媒體進伊春”活動,加強與新浪網等媒體的溝通合作,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對外宣傳抓亮點。以“中俄博覽會”“對外招商會”為契機,策劃推出文化藝術展覽、精品文藝演出、中俄集體婚禮等活動,制作中俄文對照外宣畫冊《美麗伊春》,提高了伊春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好道德培育戰役。圍繞“美麗伊春”建設,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與環境治理、典型選樹、文明培育結合起來,讓文明城市創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相適應,與城鎮化建設發展戰略相配套。抓培育、重踐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活動、“全民敬業行動”“百姓宣講”和“良好家風、優良校訓、企業精神、鄉賢文化”評比展示活動,近幾年,伊春市各級單位部門已開展基層百姓宣講活動大小場次1000余場,全市有1400多人登臺宣講,精選出市級宣講員8人,區級優秀宣講員180多名,總參與人數近20萬人次。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落地生根。抓典型、揚正氣。大力選樹“敬業楷?!薄罢\信模范”“創業能手”“最美人物”等各級各類典型,形成了覆蓋各個層次的典型群體。抓創建、增和諧。加大環境整治力度,以伊嘉、伊綏、鶴伊主要公路線為依托,集中創建三條文明帶,強力推進“美麗伊春”建設。
——打好文化振興戰役。從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繁榮經營性文化產業入手,努力讓城鄉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南北中”和“功能完善、易于集中、參與廣泛、文旅相宜”的原則,推動縣區“三館”和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規范與升級,整合現有公共文化資源,放大文化中心的綜合功能,努力構建城市文化綜合體夯實了基礎。營造濃郁文化環境。綜合運用匯演、調演、大賽等形式,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大森林之聲”文化演出、“唱家鄉”原創歌曲大賽和森林音樂會等活動上百場次,產生優秀代表作品44首。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一線挖素材,扎根基層搞創作,推出了旅游晚會《山之魂》,話劇《張子良》等一批展示林區干部群眾精神風貌的文藝精品。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和扶持影視基地、木制工藝、節慶會展、玉石瑪瑙等重點行業發展,引導編織、剪紙、旅游紀念品開發等小微文化企業向“專精新特”發展。目前,紅星區柳編工藝、南岔區剪紙藝術、烏伊嶺區瑪瑙飾品等項目悄然興起,友好區木制工藝日趨精湛,“中國木藝之鄉”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思路決定出路,人才提供保障。伊春市在“應增強促”牽動下,注重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儲備,形成了使用人才梯形的新格局。
制定《中共伊春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全市宣傳文化人才建設工程實施意見》。圍繞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建設的需要,以積蓄人才、改善結構為切入點,克服資金、編制等不利客觀因素的制約,不斷拓寬大學生引進渠道,目前已完成“萬名大學生”引進任務。
選派干部駐村。鼓勵69名駐村第一書記在建強組織、引領創業、為民惠民等方面充分發揮好帶頭人的作用。實施“人才興安嶺工程”。優化編制資源配置,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創新人才使用辦法,打破單位和地域限制,為優秀人才搭建事業舞臺。
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在伊春調研時提出“要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帶頭作用”。這是對伊春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要求。伊春市以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化轉型發展為牽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著力轉型升級上,在著力鼓勵創新創業上,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上實現重大突破。
在服務經濟發展上實現了突破。伊春市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有效化解全面停伐影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走綠色化轉型發展之路,始終堅持加強生態建設,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市建設考核驗收。始終堅持按照省委提出的“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戰略布局,完善“3+X”產業體系,打造“紅藍黑黃+林藥+林畜”6條優勢產業鏈,全市園區的小微企業創業孵化作用日益顯現,森林生態食品產業集群地位更加突出,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集觀光游、健康游、體驗游為一體的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推行森林豬養殖實行的龍頭帶基地帶養殖戶的模式,逐漸形成規?;R链菏写蠓秶囝I域拓寬融資渠道,推進落實“180計劃”招商工作。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淘寶·特色中國·伊春館”等線上平臺全面開通,淘寶大學電商培訓基地落戶伊春。伊春市小微企業創業園被評為“國家級首批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在服務民生改善上實現了突破。伊春市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民生支出占到公共財政支出比例的75.4%,15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林業職工月增資600元,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工資分別上調487元和368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2萬套,6000余戶回遷入住。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大集體、五七工、小知青等歷史遺留問題陸續解決,森工企業社會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
在服務社會和諧上實現了突破。全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深入開展“美麗伊春”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創城位置按中央文明組暗訪測評名列第6位,公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成功舉辦“印象伊春森林食品節”“國際自然水域垂釣大賽”“首屆木制工藝品展覽會”以及“第五屆世界六強國際女子冰壺邀請賽”等重大會展賽事活動,國際化生態旅游名城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在服務政治清明上實現了突破。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組織開展“雙推雙為”全覆蓋大調研,各級干部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林場,接地氣,解難題,找不足,堅持立行立改,共查擺問題9423條,整改9235條,促進了廣大干部作風的明顯轉變。組織開展“應增強促”主題教育活動,建立了領導機構,編撰《形勢任務教育讀本》和集“謀發展、促改革、解難題、惠民生”思路、舉措和成效于一體的“筆談篇、調研篇、實踐篇”3冊文稿。
2016年是伊春綠色化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伊春市將著重在四項工作上發力,推動“應增強促”主題活動成果轉化。
一是在輿論宣傳上發力,營造濃厚氛圍。組織開展“奮進伊春精彩故事”新聞宣傳系列活動,圍繞綠色化轉型發展、五大支柱產業等十大主題開展宣傳報道活動,做好伊春轉型發展時期的經濟宣傳、成就宣傳和形勢宣傳。要發揮網絡多維度、多元化的傳播優勢,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以“e路有你共建美麗伊春”活動為牽動,生動展示日漸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日趨向好的發展環境。策劃好“森博會”等系列外宣活動,展示我市獨有的綠色風光和健康向上的發展環境。通過加強與國家和省級媒體的溝通合作,把我市在生態建設、產業項目、轉型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傳播出去。
二是在價值引領上發力,凝聚思想共識。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倡導文明旅游,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質。堅持軟硬兼修,以“一圈五帶十路”精神文明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推進鄉鎮(村屯)、林場(所)、社區(小區)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以“全民敬業行動,尋找‘伊春第一人’”活動為牽動,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開展國情、省情、市情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伊春精神。
三是在文化建設上發力,助推轉型發展。依托“四千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好“千名畫家畫興安、千名書法家書興安、千名攝影家拍興安、千名作家寫興安”活動,打造文化外宣的新亮點、新品牌。通過“評選群眾文化熱心人”活動,評選出長期從事基層群眾文體活動、有豐富經驗的基層文化團隊帶頭人,激勵和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林區文化建設,構建和諧伊春。立足于增強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大力支持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小微文化企事業向“專精新特”發展,擴大“中國木藝之鄉”品牌效益,為我市轉型發展增加文化貢獻度。
四是在隊伍建設上發力,提供人才保障。通過在全市宣傳戰線開展的“四講一賽一練”活動,不斷增強領導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黨性修養、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通過開展培訓、建立獎懲等措施,選樹一批能干事、會干事,勇挑重擔、善解難題的領導干部,在全市上下大力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氛圍,為伊春綠色化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作者單位:伊春日報社)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