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銀行
?
運用“互聯網+”踐行普惠金融
哈爾濱銀行
近年來,黨和政府始終不遺余力地推動創業創新工作,鼓勵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僅在2014年,國務院和相關部委就出臺了13個關于促進創業創新的文件。2015年,國務院設立了總額40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作為一家以資金融通為主業的金融企業,哈爾濱銀行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1億元的資金,如果發放給一家大型企業,當然可以創造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謂“錦上添花”。但如果把這1億元資金發放給5000個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每戶2萬元,就可以幫助幾千人創業或者就業,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夢想,進而幫助上萬個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可謂“雪中送炭”,會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早在成立之初,我們就決定不僅要做“錦上添花”的事情,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在這樣一種簡單、樸素想法指引下,哈爾濱銀行逐步確立了“普惠金融,和諧共富”的經營理念,確立了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小額信貸銀行”的戰略目標,這也是哈爾濱銀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理念。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哈爾濱銀行99%以上的客戶都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個人信貸客戶,這些客戶的貸款總額達到808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占全行貸款總額的65%以上。鑒于在小額信貸領域的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哈爾濱銀行連續5次被中國銀監會評為“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還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支持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盡管在小額信貸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踐行“普惠金融,和諧共富”的道路上也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但面對全國4000多萬小微企業融資、展業的訴求,面對全國8億農戶的生產、消費需求,只有300家網點、7000多名員工的哈爾濱銀行也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做好服務百萬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千萬小微企業展業興業、服務數億農戶生產消費這些工作,即便對于一家大型銀行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畢竟一家銀行的機構、人員有限,而且小額信貸成本高、單筆額度小、貸后管理難度大,運用傳統的人海戰術、地推模式很難做到可持續發展。
2013年以來,隨著4G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迅速影響、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標志著,我國正式將“互聯網+”提升至戰略高度,“互聯網+”將對我國未來30年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作為金融從業者,哈爾濱銀行迅速開展了對“互聯網+金融”的學習、研究和探索工作。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簡單結合,而是在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基礎上,為適應新的客戶需求而產生的新的業務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客戶體驗佳”等特點。這對物理網點不多、人員數量有限的中小型銀行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同時,互聯網金融也不是空洞的、泛泛的,互聯網金融必須與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才能真正讓金融變得更有效率,讓經濟發展更有后勁,才能符合“普惠金融,和諧共富”的理念。因此,從2013年開始,哈爾濱銀行就把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目標是在現有哈爾濱銀行基礎上,再建設一家“零距離、優體驗、移動化的純網絡銀行”,實現“傳統線下銀行與移動線上銀行雙輪驅動、共同發展”。在具體做法上,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運用“簡約、迭代、極致”的互聯網思維,改革業務模式。在營銷前臺,實行組織架構扁平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降低用戶融資成本。在中后臺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運營大集中等模式,提高業務審批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比如,用戶申請房屋抵押貸款,從申請到放款以往平均時間超過60天,經過流程優化后,將貸款時間壓縮至3-7天,而且用戶只需到現場一次即可完成全部業務的辦理,其他的流程均可以通過移動渠道辦理。
以“事業部”模式推進組織架構改革。哈爾濱銀行設立了“互聯網金融”、“微型金融”、“糧食金融”等六大事業部,在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財務核算等方面實現獨立運營、專業化運作,最大限度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提高用戶服務體驗。同時,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先后從“BAT”(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騰訊公司首字母縮寫,編者注)引進了100多位年輕的互聯網行業專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金融創新優勢。
目前,哈爾濱銀行推出了多款“以用戶使用場景為核心”,具有“互聯網特點”的金融產品,全面實現產品和服務的移動化,并將移動金融產品創新分成移動信貸、移動營銷、移動運營、移動理財、移動支付、移動商圈、移動客服、移動辦公等8個場景和維度進行統一規劃。目前,部分創新成果已經處于推廣應用階段。
依托互聯網和歷史大數據分析技術,推出小微企業“不等貸”產品,主要針對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服務的小企業主及微貸客戶,可以做到當天申請當天放款。上線10個月以來,“不等貸”已累積服務客戶接近3000戶,累積放款超過6億元,貸款月度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50%以上,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少的困境。研發完成可以在線上“7×24小時”全天候申請的消費信貸產品,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申請貸款,通過建立風控模型和全自動審批系統,貸款審批時限由“日級”向“分鐘級”轉變,也就是從客戶申請貸款到資金到賬只需幾分鐘時間。網上消費信貸產品的推出將對拉動消費升級,優化產業結構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哈爾濱銀行正在與全球最大的數據信息提供商和美國最大的在線零售抵押貸款公司進行業務合作,利用大數據挖掘和疊加應用技術,出具房貸客戶“白名單”,實現房貸業務的精準營銷,有效規避了傳統營銷模式存在的風險。這款產品將大幅提升用戶的資產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
成功研發并上線了“中俄跨境電商在線支付平臺”,能夠為境內各類對俄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在線支付結算服務。境內電商企業結算時間從原來的10天縮短到2天,并可節約結算成本近3個百分點,這將大幅提升我國對俄電商企業及貿易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推廣線上農村金融產品。我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FC)聯合開發了符合農戶特點的專屬手機銀行,通過移動端將為我省20多萬農戶提供農業信息、貸款申請、還款、支付、消費等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人力成本高、服務覆蓋面小、服務質量差等問題。此外,我行還在研發推廣多款基于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疊加應用的信貸產品,例如:教育貸款、學生貸款、白領貸款等。
在今后工作中,我行將更深入地開展對“互聯網+”的研究和應用,增強對大數據的分析、整合能力,增強對云計算的基礎架構管理能力,將互聯網金融的成功模式與經驗逐步移植到傳統金融領域,實現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為更多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借助“互聯網+”這一戰略工具,銀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能力將更強,踐行“普惠金融,和諧共富”理念的信心將更足。我們希望,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再造一家純互聯網化的哈爾濱銀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