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鈴
歐盟是中國主要經貿伙伴之一。過去5年(“十二五”時期),受到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世界貿易增長減速影響,中歐經貿合作增速較上一個5年周期大幅放緩。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歐盟經濟發展周期則從主權債務危機時期的緊縮整頓轉為中性偏刺激增長,中歐經貿合作由此進入互為倚重、利益深度融合的發展新階段。
一、中歐經貿合作有喜有憂
2015年,中歐經貿合作繼續在曲折中前行,呈現新的發展態勢。雙邊貿易大幅下滑,但雙向投資合作增長強勁。雙方領導人在經貿領域達成廣泛共識,尤其是三個對接,也就是“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發展規劃的對接、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的對接、“16+1合作”與中歐合作的對接,進一步夯實了“十三五”時期中歐經貿務實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基礎。
(一) 中歐貿易出現較大滑坡
據海關統計,2015年中歐雙邊貿易額5647.6億美元,同比下降8.2%,創造了“十二五”期間的最大降幅。其中,中方對歐出口3558.8億美元,自歐進口2088.8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4.0%和14.5%。歐盟保持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地位。從國別和地區情況看,當年中國與歐盟內前三大貿易伙伴德國、英國和法國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1567.8億美元、785.2億美元和514.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8%、2.9%和7.8%;與中東歐16國貿易額為562.4億美元,同比下跌6.6%。“十二五”期間,中歐貿易平均增速為3.7%,其中出口增速和進口增速分別為2.9%和5.1%,較上一個5年周期明顯減緩。“十一五”時期,中歐進出口、中國對歐盟出口以及中國從歐盟進口平均增速均高達兩位數,分別為17.8%、17.5%和18.6%。
(二)中國對歐投資表現活躍
投資合作是中歐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歐盟一直是中國重要外資和技術引進來源之一。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中國實際利用歐盟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6%,金額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另一方面,“十二五”時期,特別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企業對歐盟投資快速增長。人民網近日引用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和美國榮鼎咨詢公司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對歐投資達200億歐元,較2014年上升44%;過去5年中國平均每年對歐投資達100億歐元,而5年前這一數字僅為10億歐元。中國企業對歐大型并購項目不斷涌現,如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世界第五大輪胎制造商意大利倍耐力公司65%的股份,創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歐并購之最;復興集團耗資9.6億歐元收購法國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海航旅游集團投資2500萬歐元收購歐洲最大旅游集團——法國皮埃爾度假及中心公園集團(“PVCP集團”)10%股份;中國三胞集團宣布收購世界最大的玩具連鎖店英國哈姆雷斯(Hamleys),以及廣受關注的中遠集團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碼頭項目,等等,顯示中國企業在歐盟的投資領域日益寬廣,而且相關投資也有助于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拓展,充分體現“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的精神。
(三)中歐經貿關系持續升溫
隨著《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所確定的“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關系深入推進,中歐經貿合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成員國層面,中國與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傳統伙伴,以及與中東歐國家等新興伙伴之間的合作各具特色,推動中歐經貿關系持續升溫。2015年,通過致力于打造“共創21世紀全球戰略伙伴關系”的中英“黃金時代”、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中法“緊密持久戰略伙伴關系”,以及中國與中東歐“16+1”平等合作等,將中歐經貿關系不斷向前推進。
英國是首個宣布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首個在核電建設領域引入中國資金和技術的西方發達國家,也是中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伙伴,包括建立貨幣互換機制、在倫敦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發行中國之外人民幣主權債券,以及加快雙方證券市場合作,等等。2015年10月發表的《中英聯合聲明》中有關雙方“認同彼此對自身政治體制、發展道路、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重視”的闡述,表明中英政治、外交關系日趨成熟,將為雙邊經貿合作注入更大動力。
就經貿關系而言,中國與德國的合作走在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前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后的3-4年內尤其如此。近年來,中德務實經貿合作在已有基礎上,開始向高端與創新領域推進,如工業4.0、能源、海洋、電動汽車、環境與氣候等領域的合作。而2015年中法在經貿領域取得的發展使得中法經貿關系成為有別于中英、中德經貿關系的另一個極具特色的代表,尤其第三方市場合作,開創了中歐關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發展戰略對接的具體模式。法國的高端技術、核心裝備、奢侈品行業,以及中國的裝備產能、價格優勢、以及龐大的中產階層消費市場,找到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定位。
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是近年來中國完善中歐經貿關系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2年以來,每年一次的中國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會晤,積極推動互利共贏的雙邊經貿關系不斷取得新發展。中國與中東歐經貿合作不僅體現在合作領域覆蓋廣,如互聯互通、經貿與金融、農產品與食品、科技衛生、人文交流、地方合作等,而且其中有的領域,如互聯互通、金融等領域合作,對于豐富中國與歐盟合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中歐共建“一帶一路”邁出實質步伐
2015年6月召開的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包括: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搭建互聯互通平臺,加強亞投行與多邊開發銀行合作,共促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建設公平、透明、基于規則的貿易投資環境等。這些共識以實際行動體現了雙方支持各自發展目標與提升全球影響力的宗旨,為中歐經貿合作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相互參與對方主導的多邊開發機構。一方面,歐盟國家積極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2016年1月亞投行正式成立,歐盟14個成員國全部完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的簽署,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約占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總數的1/4;另一方面,2015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第67位股東。雙方相互積極參加彼此主導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表明在基礎設施與能源領域,在廣闊的亞洲和歐洲,尤其是中東歐、中亞等市場,中歐之間共建“一帶一路”的金融平臺基本形成。
二是中歐物流通道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首先,中歐快速貨物班列逐步走入正軌。據中方統計,截至2015年7月1日,中歐班列增至21對,多趟線路在2015年實現回程班列零突破;截至當年10月末,中歐班列已開行1058趟,直通歐洲7個國家11個城市。其次,“中歐陸海快線”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于2015年12月23日動工。鐵路改造完成有利于拉動整個中東歐地區和西歐國家的互聯互通,并助推歐洲投資計劃中的歐盟跨境通道建設。再次,波蘭鐵路公司PKP與鄭州國際陸港公司2015年6月簽署備忘錄,合資打造波蘭和白俄羅斯邊境的馬瓦舍維切集裝箱主樞紐。中波物流樞紐的建設成為中歐物流通道建設的有力補充。
三是中國在中東歐投資建設經貿合作區發力。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區建設合作。2013年啟動的匈牙利商貿物流園區預計2017年建成。2015年1月和3月,塞爾維亞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區和羅馬尼亞綜合性工業園區投資建設相繼啟動。上述2個服務型園區與1個生產型園區分別由中國地方省市對外經貿的龍頭企業牽頭開發,契合中東歐國家市場環境與需求,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三、歐盟新貿易戰略對中國的影響
2015年10月1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未來5年貿易政策新文件——《貿易惠及所有:邁向更負責任的貿易和投資政策》。該政策文件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歐盟未來5年貿易政策的精髓:一是歐盟未來貿易政策的三大核心目標在于實現有效性、透明度和價值觀;二是為實現上述三大核心目標,歐盟將展開一系列貿易談判,其中包括與中國的投資協定談判。這一新貿易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歐盟未來談判將聚焦三大核心
有效性方面,強調貿易政策需帶來真正的經濟價值。在貨物和服務依價值鏈布局全球的時代,歐盟對外商談的貿易協定將更多關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和人員流動。表現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上,中方在有關金融、電信、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的市場開放將成為歐盟希望重點突破的方向。但同時一直困擾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的自然人移動問題,則有望借助歐方政策調整,順勢而為,取得進展,從而解決中方投資者和企業高管、專業人士等申請歐盟工作簽證所面臨的限制和障礙。
透明度方面,指的是讓歐盟民眾更深入更廣泛地了解歐盟委員會的決策,包括貿易談判在內。歐盟在對外貿易談判中強調透明度,始于歐美TTIP談判,包括公布談判文件,就雙方敏感性問題征詢公眾意見等。2016年,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即將進入文本談判階段,可以預見未來在核心問題的交鋒上,歐盟民意也會成為左右談判進程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
價值觀方面,歐盟強調貿易政策必須捍衛其社會價值觀和監管模式。這意味著其對外商談的任何貿易協定都不能降低消費者、環境、社會勞工保護水平。也就是說,歐盟未來對外談判文本中“可持續發展章節”將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就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而言,比較敏感的問題主要是勞工問題。歐方推崇國際勞工組織主張的四大勞工權益,中歐雙方對此有不同認識,即使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能夠暫時擱置該議題,一旦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歐盟仍將進一步推動實現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核心價值訴求。
(二)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將面臨重塑
在這份新的貿易政策文件中,歐盟認為如多邊貿易體系要在全球貿易自由化方面發揮作用,世貿組織首先要將“多哈回合”這一頁翻過去,即結束多哈回合。正如2015年12月舉行的內羅畢世界貿易組織第10次部長級會議所體現的,歐美在世貿組織發展方面,未來將遵循三個原則:一是世貿組織在制定與執行貿易規則方面應發揮中心作用,包括從知識產權到海關便利化,從數字貿易到良好監管;二是世貿組織前進道路在于聚焦一些范圍較小、針對性較強的議題,而不是多哈回合所追求的那種面面俱到的大規模全球協定;三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一些成員可以率先啟動相關議題,同時這些談判對世貿組織的其他成員保持開放狀態,如當前已經達成成果的信息技術產品談判,以及正在進行的環境產品談判。
歐盟上述觀點與美國一致。歐美放棄多哈回合,并希望按照上述三個原則重塑多邊貿易體系,必將對中方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利益帶來不利影響,需保持警惕并妥為應對。對于歐美TTIP談判有關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的動向,應密切跟蹤,盡早把握,并利用多邊場合積極參與相關規制的討論與確立。
四、2016年中歐經貿關系面臨兩大議題的突破
中國與歐盟在三個層面的對接,為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此同時,2016年對于中歐經貿關系仍是一個轉折之年,有可能給雙方務實合作帶來挑戰。主要是關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及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兩大議程亟待突破。
(一)歐盟委員會已啟動相關評估程序
所謂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在反傾銷調查中,傾銷幅度的計算可以不以中國商品的實際成本數據為依據,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依據,即“替代國”做法。該條款的適用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15年內,也就是說應于2016年12月11日自動失效,如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國際條約的規定,也是包括歐盟在內的世貿組織成員應承擔的義務。歐盟是否履行相關條約和法律的義務,關系到其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公信力,也關系到其希望借助世界多邊貿易體系推進政府采購協定、環境產品協定等談判策略的推進。另一方面,歐盟如果拒不執行相關規定,中國可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起訴,并在世貿規則框架內對歐盟采取報復措施,這對于經濟處于艱難復蘇中的歐盟來說弊大于利。
基于此,2016年1月13日,歐委會啟動了成員國貿易部長關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1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的首次口頭討論,揭開了這項影響中歐經貿政策走向重要法律議題審議的序幕。截至2月底,歐委會分別與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展開咨詢磋商,以及啟動為期10周的公眾咨詢。下一步,歐盟方面還擬在2016年3月中旬召開所有利益相關方參加的會議,進一步評估歐盟貿易防御調查傾銷幅度計算方法調整給歐盟帶來的影響。從目前進展來看,歐方最快需要到今年7月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做出進一步結論。
對于如何解決2016年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歐盟方面目前有三個方案選項:一是維持歐盟當前的貿易防御法規不變,繼續采用“替代國”方法計算中國產品的傾銷幅度;二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到期后,無條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三是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采取緩和措施。考慮到上述因素,以及其部分受保護產業仍然脆弱,歐方采用第三種方案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歐委會2015年12月公布的初步評估報告,截至2015年底,歐盟對中國產品實施的反傾銷措施有52項,2015年進口金額為41.34億歐元,占歐盟同期從中國進口總額的1.37%,涉及就業人數23.43萬人。如果取消替代國的計算方法,歐方對中國產品采取的反傾銷措施將減少27%,歐盟從中國進口相關產品的價格將降低19%、市場份額將增加17-27%,歐盟相關產業的盟內銷售或者從第三國的進口份額將可能被擠占。但另一方面,歐盟消費者與下游產業將從中國的廉價商品中受益、就業機會將增加。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不采取補救措施的情形下,短期而言可能導致歐盟3.04萬至7.7萬人失業;長期而言可能使失業人數增加6.36萬至2.11萬人。
(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程能否加快
2013年12月,第16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決定啟動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2015年6月,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決定年底之前確定中歐投資協定范圍并形成合并文本。截至2016年1月12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行了9輪,且按照領導人會晤精神敲定了合并文本,涵蓋市場準入、監管環境(尤其是關于透明性以及許可、授權程序方面的監管)、高水平與平衡的投資者與投資保護、與外國投資有關的環境與勞工標準四個方面。可以看到,中歐領導人的政治決策對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發揮著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從歐盟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開展工作看,其一,2015年10月歐盟出臺的未來5年貿易政策文件將“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視為與歐美TTIP、歐日自由貿易協定并列的三大核心談判任務;其二,作為對中方提出“下一步經貿關系發展方向可啟動中歐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研究” 倡議的回應,歐盟一方面強調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是前提條件,另一方面已委托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來華與中方研究機構進行交流,就相關議題開展非正式探討;其三,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2016年1月底在論述中歐經貿關系時強調,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是當前中歐雙邊經貿關系中的重中之重,在兩國高層的推動下,雙方的談判已經進入了談判的最后階段。
對于中方而言,有必要在政治層面進一步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因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涉及的四大領域都是當前歐盟與發達國家進行自貿區談判的核心議題,一旦中歐投資協定能夠達成,中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會加快提上議事日程。這當然也需要中方進一步培育市場的決定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以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中歐經貿關系。
(本文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