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紅
?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
雷 紅
【摘要】目的 探討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化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BiPAP呼吸機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
通化市中心醫院,吉林通化 134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隨病情發展易導致患者并發呼吸衰竭或肺源性心臟病等,具有較高病死率、致殘率,病發后患者會出現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咳嗽或咳痰等癥狀,同時可伴有肺部啰音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1-2]。本研究就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COPD和呼吸衰竭診斷標準,且符合無創呼吸機治療標準,排除精神異常、重癥肝腎功能損傷。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52~76歲,平均(64±4)歲,病程4~22年,平均(12.1±2.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53~77歲,平均(65±4)歲,病程4~23年,平均(12.9±2.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性,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2.1 COPD診斷標準 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低于70%,且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值低于80%,FEV1明顯下降[3]。
1.2.2 呼吸衰竭診斷標準 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于6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高于50 mmHg[4]。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肺功能、胸部X線、胸部CT和血氣分析等相關檢查,以確診病情及輕重程度。對照組患者給予吸氧、祛痰鎮咳、支氣管擴張、平喘、利尿、抗感染、加強營養滴注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常規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BiPAP呼吸機(美國偉康公司)進行治療。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氧氣流量、呼氣壓與吸氣壓等,均采用口鼻面罩正壓通氣方式進行通氣治療,將呼吸通氣模式調整為S/T,呼吸頻率設置為每分鐘12~18次,氧氣流量為每分鐘3~5 L,吸氣壓調至8~20 cm H2O(1 cmH2O=0.098 kPa),呼氣壓5~8cm H2O,通氣治療時需保證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大于等于95%,治療時間為每天4~5次,每次使用呼吸機時間為1~2 h。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治療前后PaO2、PaCO2。
1.5 療效判定標準 有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血氣分析值趨于正常參考值;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跡象,且血氣分析值無變化[5]。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2.2 治療前后PaO2、PaCO2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比較(mmHg,±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比較(mmHg,±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PaO2 PaCO2對照組 43 51±3 82±4* 79±4 66±3*觀察組 43 52±4 95±4*# 78±5 58±4*#
COPD發病與吸煙、呼吸道感染、遺傳或不良空氣環境等有關,導致患者支氣管或肺部發生病變,引起通氣阻塞,使患者肺功能降低及出現缺氧狀況,隨著病情逐步加重,最終導致呼吸衰竭發生。臨床對此類患者的常規治療,是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吸氧、平喘、利尿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但臨床療效并不理想。無創呼吸機通過機器幫助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可改善其肺功能,緩解肺泡阻塞癥狀。但器械治療也有禁忌證,為確保患者安全、有效的進行治療,在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前應對患者進行仔細檢查,排除出現重度昏迷、心臟驟停、上呼吸道阻塞、頸部手術或創傷,以及不愿意使用機械進行治療等患者[6]。同時為了更進一步提高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效果,臨床可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及飲食控制[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
參考文獻
[1] 陳強,高原澤,徐林盛.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54-55.
[2] 費華麗.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5):42-43.
[3] 沈榮.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8):76-78.
[4] 謝俊勇.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4):50-54.
[5] 劉潔.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裝備,2015,12(5):104-107.
[6] 顏雁.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探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126-128.
[7] 陳笑英.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7-9.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