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晶
?
尿紅細胞形態檢測對糖尿病腎病與糖尿病合并IgA腎病鑒別診斷的影響
徐曉晶
【摘要】目的 探討尿紅細胞形態檢測對糖尿病腎病(DN)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鑒別診斷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住院的142例患者資料,按疾病不同分為DN組76例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患者66例作為IgA組。比較兩組患者病程、年齡、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血尿患者例數、尿紅細胞平均計數、尿變形紅細胞數量百分比≥50%的患者例數及尿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的患者例數。結果 DN組患者年齡及病程均顯著大于IgA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低于Ig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N組患者血尿發生率、血尿中尿紅細胞平均計數、血尿中變形紅細胞≥50%患者發生率及血尿中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患者發生率均顯著低于Ig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合并蛋白尿、尿變形紅細胞數量百分比≥50%或尿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時,應警惕糖尿病合并IgA腎病的可能,需做病理檢查進一步診斷。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尿紅細胞形態檢測;IgA腎病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沈陽 11004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腎病(DN)已成為腎衰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IgA腎病是我國比較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而非糖尿病繼發性腎損傷。IgA腎病的發病率與非糖尿患者群發病率相近,2型糖尿病合并IgA腎病是原發性疾病,并非2型糖尿病并發。本研究就尿紅細胞形態學測定配合尿蛋白定量及尿紅細胞形狀分析鑒別DN及糖尿病合并IgA腎病,提高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IgA腎病的認識,從而提高診斷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住院的142例患者資料,按疾病不同分為DN組76例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患者66例作為IgA組。DN組患者中,男41例,女35例;IgA組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所有納入患者均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腎病標準:所有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0.5 g[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留取患者晨起后第1次清潔中段尿15 ml,行尿紅細胞計數和形態學檢查,送檢標本需1 h內完成。尿標本倒入離心管中,以每分鐘1500 r的速度離心沉淀約10 min(離心半徑為20 cm),去除上清液,管內保留1~2 ml做尿沉渣;將保留尿沉渣移到載物片上加蓋,在高倍鏡下計算紅細胞數,鏡下血尿判斷標準為高倍鏡下≥6個紅細胞/μl。同時計算尿紅細胞中變形紅細胞百分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病程、年齡、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血尿發生率,尿紅細胞平均計數、尿變形紅細胞≥50%發生率、尿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發生率。變形紅細胞指紅細胞大小不等,呈2種或以上的多形性改變。尿棘形紅細胞指紅細胞表面有針尖狀突起,其間距不規則,突起的長度和寬度不一。尿小型紅細胞為直徑<5 μm的紅細胞。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DN組患者年齡及病程均明顯高于IgA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明顯低于Ig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注:與DN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病程(年)年齡(歲) 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g ) DN組76 17±4 56±12 1.0±0.9 IgA組66 7±3*46±13*1.8±0.8*
2.2 尿紅細胞檢測指標比較 DN組患者血尿發生率、血尿中尿紅細胞平均計數、血尿中變形紅細胞≥50%患者發生率及血尿中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患者發生率均明顯低于Ig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尿紅細胞檢測指標比較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與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相比,腎臟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致死性并發癥[3]。成人糖尿病多數為2型糖尿病,由于2型糖尿病存在氧化應激、高糖、補體激活、免疫紊亂等多種內環境紊亂,進而導致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毛細血管襻內皮損傷、血流動力學紊亂,而腎小球高濾過、高灌注、高囊內壓均導致尿蛋白排泄增多,腎小球硬化,小管間質纖維化,腎功能進行性惡化[4]。IgA腎病是我國比較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為非糖尿病繼發性腎損傷的疾病。然而,并非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均合并腎損傷,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腎損傷并非糖尿病性腎損傷,2型糖尿病患者可獨立合并多種非DN,常見的如IgA腎病、系膜增生性慢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等,但以IgA腎病最常見。
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對泌尿系統常見疾病篩查具有重大意義,有“體外腎活檢”之稱。異常尿紅細胞形態包括3型,Ⅰ型為面包圈形紅細胞,為脹大的紅細胞;Ⅱ型為變形紅細胞,即皺縮或棘狀紅細胞等;Ⅲ型為小型紅細胞,即直徑<5 μm的紅細胞。由本研究結果可見,DN組患者年齡大于IgA組,IgA組24 h尿蛋白含量顯著高于DN組。IgA組患者并發血尿的發生率和平均尿紅細胞數顯著高于DN組。IgA組尿變形紅細胞≥50%患者發生率、尿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5%患者發生率均顯著高于DN組。因為糖尿病對基底膜通透性的影響較小,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越長,其血液中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越差,很難從腎小球基底膜過濾[5]。2型糖尿病患者若并發腎病也容易累及腎小管,影響腎小管滲透壓梯度形成,對尿紅細胞形態的影響較小[6]。然而,IgA腎病更容易致使紅細胞在通過腎小球基底膜時產生變形,IgA腎病的血尿大多呈Ⅱ型和Ⅲ型,尤其以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為主。因此,對于DN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的鑒別診斷應該以棘形紅細胞血尿或小型紅細胞血尿判定標準為主。
綜上所述,DN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患者尿紅細胞分析及尿紅細胞形態在DN和糖尿病合并IgA腎病的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臨床上,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合并蛋白尿,同時合并棘形紅細胞或小型紅細胞血尿,應警惕IgA腎病的可能,需做病理檢查進一步診斷。
參考文獻
[1] 唐政,胡章學,蔣春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腎病腎臟病變的臨床病理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2001,37(2):252-255.
[2] 劉剛,王梅,劉玉春,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腎損害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1,17(4):226-230.
[3] 劉志紅.糖尿病腎病:深入研究,全面認識,推進臨床[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9):519-520.
[4] 徐少偉,吉俊,滕杰.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腎損害的臨床病理分析[J].復旦學報(醫學版),2004,31(6):592-596.
[5] 鮑浩,黎磊石,孫驊,等.不同類型IgA腎病的臨床病理比較[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6,15(5):409-415.
[6] Strey H,Peterson M,Sackmann E.Measurement of erythocyte membrane elasticity by flicker eigenmode decomposition[J].Biophys J,1995,69(2):478-488.
《中國藥物經濟學》全國投稿統一郵箱:zgywjjx@163.com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