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平
?
綜合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鄒 平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用藥依從性。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hPB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其用藥依從性。
【關鍵詞】糖尿病;綜合護理;應用價值
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遼寧大連 116100糖尿病是由于自身胰島分泌不足或胰島抵抗而發生的終身性內分泌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食、多飲、多尿、身體消瘦”,常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對于糖尿病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多數患者需長期借助胰島素控制血糖[2]。本研究就綜合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201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均大于7.0 mmol/L,或隨機血糖或餐后2 h血糖(2hPBG)在11.1 mmol/L以上[3];其中,男57例,女55例,年齡33~59歲,病程3~18年。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28例,年齡34~59歲,平均(43.6±2.1)歲,病程3.5~18.0年,平均(10.7± 2.6)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9例,女27例,年齡33~57歲,平均(42.9±1.8)歲,病程3.0~17.3年,平均(9.9±2.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定期監測血糖尿糖、保持電解質平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血糖監測 血糖水平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進一步用藥以及飲食方案的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對其血糖進嚴密監測。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解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并指導其正確的血糖檢測方法,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控制。條件允許患者,可以使用血糖監測儀,對血糖水平進行動態監測。
1.2.2 適量運動 患者血糖水平與多方面因素相關,囑患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幫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水平。患者進行運動時心率不宜過快,應低于每分鐘120次[4],不易過于劇烈,肥胖患者應在飯后進行適當有氧運動[5]。不同年齡段患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飯后慢走、太極拳、廣場舞等活動。堅持運動,對于改善患者新陳代謝、食欲、心態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1.2.3 全程健康宣教 參照國內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案例,并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個體化全程健康宣教內容,包括糖尿病相關知識、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血糖監測、降糖藥物知識、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并發癥防治等,并編制成宣傳小冊,發放于患者;定期舉辦糖尿病防治知識講座,包括降糖藥物作用機制、藥物種類、胰島素正確存儲方法、常見并發癥、常見低血糖癥狀及相應處理方式等,增強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6]。
1.2.4 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飲食控制應在保證患者營養需要的基礎上,對于含糖食物進行限制,應嚴格控制高糖、高脂飲食的攝入,并幫助患者戒煙酒。每日所攝取的能量應該由不同成分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質占20%左右,脂肪供給應不超過總能量的20%~30%。囑患者少量多餐,飲食多樣化,并應做到定時定量。早、午、晚餐以及加餐應該分別占每日總能量攝取的2/18、5/18、5/18、6/18[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FPG、2 h 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用藥依從性。用藥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能夠遵守醫囑按時按量服藥;部分依從:患者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遵守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依從:患者未遵守醫囑要求按時按量服藥。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hPB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用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FPG(mmol/L) 2 h PBG(mmol/L) HbAlc(%)對照組 56 9.6±1.2 8.8±1.4* 14.8±2.6 11.4±1.7* 8.8±1.6 6.9±1.4*觀察組 56 9.6±1.5 6.4±1.3*# 14.6±2.2 9.3±1.4*# 8.6±1.2 5.2±1.6*#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對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的了解,且隨年齡增長,往往會出現忘記服藥時間或無法堅持長期用藥,甚至由于受疾病長期折磨而出現絕望、抑郁心理,從而拒絕治療,導致嚴重并發癥發生[8]。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綜合護理是向糖尿病患者傳播糖尿病防治知識,并用規范、科學手段檢測其血糖水平,可明顯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認知程度和血糖控制效果,能夠主動按時、遵醫囑用藥,有異常時也會及時到醫院就診。但常規健康教育缺乏專業醫護人員的有效指導和監督,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全程健康教育則從院內一直延續至院外,保證了患者得到持續、有效、系統的健康干預,而且通過建立內分泌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醫師、科室護士長、專科護師為主體的健康教育工作團隊,不僅為患者制訂了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通過反復灌輸糖尿病防治知識、運動、飲食、血糖監測、用藥等,使患者了解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習慣及科學用藥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定期隨訪和健康教育記錄表,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監督和指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其用藥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李向紅.糖尿病的護理干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3(6):805-807.
[2] 何瑞豪,梁文江,黎偉雄,等.社區綜合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15(6):187-189.
[3] 楊春華,胡華娟,招燕,等.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11(2):114-115.
[4] 袁芳,蔣良波.分析探討飲食連續護理干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1(1):197-198.
[5] 張彥.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7):210-211.
[6] Lizio G,Sterrantino AF,Ragazzini S,et al.Volume reduction of cystic lesions after surgical decompression:a computerise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J].Clin Oral Investig,2013,17(7): 1701-1708.
[7] 井渝,雷舜英.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5(3):224-224.
[8] 王繡賢,劉麗華.整體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3):233-233.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