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崢 李 莉 馬 燚
?
超敏C反應蛋白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預測
譚 崢 李 莉 馬 燚
【摘要】目的 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長期預后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醫院接受PCI的患者89例,在術前取空腹靜脈血檢測hs-CRP等其他心血管標志物,并進行3年隨訪,分析隨訪結果與hs-CRP及其他心血管標志物的關系。結果 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患者的hs-CRP高于未入院患者,且心血管事件死亡患者的hs-CRP高于未死亡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②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hs-CRP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心血管事件死亡呈正相關(OR=1.874、6.279,P<0.05)。結論 hs-CRP 是PCI術后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可將其作為評估PCI術后患者長期預后的重要因素,需引起臨床的重視。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心血管標志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預測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心內二科,河北唐山 0630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方法,但術后發生支架部位出血或腦卒中等嚴重并發癥的概率較高,是臨床上重點關注的問題。分析PCI術后預測高危人群長期預后的標志物,為臨床指標監測提供依據,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就hs-CRP及其他心血管標志物水平對患者長期預后的預測情況,以及兩者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唐山市工人醫院行PCI的患者89例,其中男57例,女32例,年齡52~78歲,平均(65±4)歲;合并癥:糖尿病24例,高血壓41例;存在吸煙史36例。納入標準:符合PCI手術指征,自愿接受PCI,并對本研究充分知情后自愿參加研究,意識模糊者需征求家屬同意后給予PCI。排除標準:有PCI病史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入院者,存在急性炎癥變化者[1]。
1.2 方法 術前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得到血清后儲存于-80 ℃保存備用,檢測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素、hs-CRP、載脂蛋白A(Apo-A)等。所有項目檢測操作均嚴格按照文獻標準進行,并采用配套儀器及試劑[2-3]。
1.3 觀察指標 以由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心血管事件死亡作為本研究的觀察終點事件?;颊呓邮躊CI術后均隨訪3年,每半年進行一次電話隨訪,記錄患者是否發生終點事件。本組89例患者均完成隨訪,隨訪期間未出現死亡病例。分別以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及心血管事件死亡作為因變量,構建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探討其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預后患者基本資料與炎癥指標分布情況 結合隨訪結果,按照是否發生終點事件進行分組,結果發現,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患者的年齡大于未入院患者,吸煙比例高于未入院患者,尿素、hs-CRP及Apo-A水平均高于未入院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心血管事件死亡患者的年齡大于未死亡患者,吸煙比例高于未死亡患者,尿素、HDL-C、hs-CRP及Apo-A水平均高于未死亡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2。
表1 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況患者的基本資料與炎癥指標分布情況(±s)
表1 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況患者的基本資料與炎癥指標分布情況(±s)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吸煙史[例(%)] TC(mmol/L) 尿素(μmol/L) HDL-C(mmol/L) hs-CRP(mg/L) Apo-A(g/L)入院 28 68±5 19(67.9) 4.1±0.8 8.5±1.4 1.1±0.4 18.6±4.2 1.1±0.4未入院 61 61±4 10(16.4) 4.1±0.8 5.7±2.4 1.1±0.4 8.6±3.6 1.0±0.6 t/χ2值 9.86 8.72 0.59 9.53 0.86 13.59 3.05 P值 <0.05 <0.05 ?。?.05 ?。?.05 >0.05 <0.05 <0.05
表2 心血管事件死亡情況患者的基本情況與炎癥指標分布情況(±s)
表2 心血管事件死亡情況患者的基本情況與炎癥指標分布情況(±s)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吸煙史[例(%)] TC(mmol/L) 尿素(μmol/L) HDL-C(mmol/L) hs-CRP(mg/L) Apo-A(g/L)死亡 9 75±4 6(66.7) 4.3±1.0 10.8±2.6 1.2±0.5 32.5±7.6 1.1±0.3未死亡 80 67±5 12(15.0) 4.1±1.0 6.2±0.8 1.0±0.4 10.4±2.7 1.0±0.3 t/χ2值 11.59 9.28 0.88 11.53 8.26 21.74 3.84 P值 ?。?.05 ?。?.05 ?。?.05 ?。?.05 ?。?.05 ?。?.05 ?。?.05
2.2 心血管事件再入院與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及心血管事件死亡作為因變量,構建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發現hs-CRP是導致心血管事件再入院與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年齡、吸煙史、白細胞計數均為相關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心血管事件再入院與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PCI術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及進展過程中涉及炎性反應[4],在此過程中的炎癥標志物可作為預測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可信指標。本研究顯示,PCI術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患者的hs-CRP、Apo-A均高于未入院者,而心血管事件死亡患者的hs-CRP及Apo-A則較未死亡患者更高,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hs-CRP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關因素,與趙博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hs-CRP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標志物,當機體發生嚴重組織損傷或感染時,hs-CRP水平明顯上升,可上升至正常值的10 000倍[6],作為預后評估指標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心血管事件患者的TC、HDL-C及尿素會增加患者再入院及死亡的風險[7-8],表明血脂水平也是影響PCI術后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對于有關疾病具有誘導作用。然而,本研究結果并未發現各組間TC存在顯著差異,且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及未入院患者的HDL-C比較也未發現明顯差異,推測可能受到患者個體因素的影響,需進一步擴大病例納入范圍及樣本量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綜上所述,hs-CRP是預測PCI術后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術后應注重控制血脂,避免疾病復發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更好地確?;颊叩纳踩?/p>
參考文獻
[1] 吳炯,郭瑋,劉曉文,等.C反應蛋白和其他心血管標志物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的長期預后作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4,37(3):213-218.
[2] 何東明,陸永光.炎性標志物檢測對冠心病患者病情評價的臨床意義[J].疑難病雜志,2012,11(4):251-253.
[3] 孫曉丹.高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預后的關系探討[D].南京:中國醫科大學,2010.
[4] 何東明,李紅昆.檢測冠心病患者炎性標志物對評估病情的臨床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3,22(1):18-22.
[5] 趙博,顏紅兵,趙漢軍,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多血清標志物與預后[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2,20(3):130-136.
[6] 連環,楊峻青,陳竹君,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血栓抽吸治療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40):2845-2848.
[7] 王林青.不穩定型心絞痛介入后超敏C反應蛋白與預后的關系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40-41.
[8] 趙英麗.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hs-CRP及LDL-C的檢測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79-80.
作者簡介:譚崢(1983-),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