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雙文
摘 要:認知風格能在不同個體中反映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通過研究總結學生認知風格的不同與具體特點,從而使用相應的教學手段來設計教學,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認知風格的基本內涵,并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風格,構建了認知風格與中職數學教學相匹配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認知風格;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15
1.認知風格的基本概念
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成長中逐漸產生并且不斷趨于穩定的對事物認知的能力,教學中的認知風格主要是教師在教授同一知識點時,由于學生個體差異以及認知結構的差異,反映出的不同學生對知識點不同程度的吸收。學習者在認知方面表現出的獨特特征以及功能,通常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因素。
學習者在日常學習中所反映出的認知風格主要具有兩種特征:第一,獨特性,個體的思維差異以及觀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使個體認識獨一無二;第二,穩定性,學生的認知風格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這種風格一旦形成,具有穩定性,不會因為外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改變。
2.中職學生認知風格特性
中職學生和其他同年齡段學生相同,其認知風格在外向型上具有突出的特性,對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認同,在認識風格中對于知識的感知更傾向于聽覺型及動手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這種特性設置課堂教學,將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傳遞。
中職學生在認知風格上還傾向于刺激性較強、非常規的事物,對圖片以及視頻更加敏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認知風格改革現有的文字授課模式,結合圖片或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3.構建認知風格與數學教學相匹配的教學策略
(1)構建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傳統的中職數學教育仍以知識點灌輸為主,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顯然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中職教師應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將學生代入到由教師設立的知識情境中,使學生獲得知識。
(2)找準學生的認知缺陷,巧妙設計問題“陷阱”。學生的認知風格往往會受到類似問題的影響,認為數學公式中只要概念相差不大,其計算結果一定相同。這種從整體上分析問題的方式欠缺全面性以及嚴謹態度,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認知缺陷在數學教學中設置“陷阱”,讓學生先通過個人理解得出與實際相異的答案,教師再通過講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計算的結果實則是錯誤的,使學生加深印象,獲得正確的解題方式。例如,函數f(x)= x3+ax2+bx+a2處有極值10,求a,b 值。學生經常會產生這樣的誤解:f(x)= x3+ax2+a2,由題可知f(1)=10,f'=0可得1+a+b+a2=10,3+2a+b=0,得出a=4,b=-11或a=-3,b=3。而本題只有一組解是正確的,事實上a=-3,b=3是錯誤的答案。教師提出誤解答案后,學生積極討論,并發現問題的所在:即當a=-3,b=3時,f'(x)=3x2-6x+3=3(x-1)2,在x=1時兩邊同號,不滿足f(x)=x3+ax2+bx+a2在x=1處有極值的情況,因此一組答案為誤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及時反思自己的錯誤,獲得正確的認識。
(3)小組之間相互合作,以彌補學生的認知差異。在學習中,學生會因為環境或者他人的影響而改變完成任務的結果,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因個人見解的差異引起的結果差異。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互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彌補認知差異問題。例如,數學中的坐標分析:過點(-4,-3)畫一條直線l,使它與兩坐標軸相交并與兩軸圍城的三角形面積為4,求l的方程。如果是個人來解,就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實際圖形,過程較復雜;而合作學習在得出結果后會尋找簡化解法的方法,獲得快速、有效的解題思路,使雙方獲得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解題方式,共同進步。
利用學生認知風格的差異合理開展中職數學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知識轉化率。因此,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設置問題“陷阱”,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斷總結適合中職學生認知風格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奚青.提高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3, (14).
[2]馮志剛.“任務單導學”模式下中職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