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輝 劉笑 郭孟
【摘要】大學生日常思想心理教育與其它的教育活動相同,它也是在一定的環境與活動下形成的,會受到環境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人,所以受到的限制因素較多。大學生是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重要對象,可以通過此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與道德品質。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環境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79-02
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針對大環境作為研究重點,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宏觀、顯性環境下,對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導致思想政治心理環境的研究與實踐工作還相差甚遠。所以,應該改變當前大學生日常管理的思想與心理教育被動局面,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的發展,往更深入更細致的方向發展,極力往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學科要求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涵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環境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其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一定要先對其有正確的認知,否則就無法在心理環境中產生正確映象,畢竟針對群體都是在校大學生,所以引導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其實是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教育,與其他教育具有一定差別,關鍵是主體與個體兩者都需要有主觀能動性。
二、構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重點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
認知其實就是人們對事物從無知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信息處理系統,通過接收、存儲、分析等等過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在自己的素質、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生活閱歷等等基礎上,從主觀是認識教育內容,再從自身的知識去引導自己吸收新知識,這種主觀能動性其實就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認知基礎。由此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活動的開展,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認知主要因素。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環境
每一個人的情感都是心理發現半變化的過程,它受到情緒的制約,也是人們對認知的阻礙。人人都有情緒,情緒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認知的主要影響因素。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
意志通常來說就是建立在目的的基礎上,它是有目的去進行活動,有目的去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心理預定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活動,意志的關鍵因素就是意識,都是人為了滿足某種目的去做的事情,進行有規劃的行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如何使得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與道德品質
1.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
首先,大學生應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規律。注意力可以引發自身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先掌握注意力的規律運用方式,才能夠達到節省精力的效果。注意力其實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去感受教學的快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活動的認知要強,先去感受客觀世界帶來的觸感,漸漸的形成許多印象,對教育活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2.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環境
大學生對自我需求意識還較為薄弱,所以應當先樹立科學的榮辱觀。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的加入到各種活動中,多與人互動,對自己的合理權益有正確認識,了解民主平等等權利的知識。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培養自我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加強自己的是非辨別能力,用理論知識來包裝自己,鞭策自己去努力提高思想品德,為營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出一份力。
3.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
每個人的品質都不是一出生就定下的,是需要后天的環境不斷培養、不斷鞭策產生的,可以說環境是可以影響人們的意志品質。所以,要為大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意志品質環境,首先就要引導他們如何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你有崇高理想、遠大目標,你才會為之努力。其次,應當要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很多大學生從小都是嬌生慣養,再加上與社會的接觸極少,所以自我控制以及社會適應力都較為薄弱,采用挫折教育是鍛煉大學生最好的方式。
3.結語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理論還處在研究階段,還沒有較為完善的研究體系,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大家正視。如何去營造良好的心理政治教育心理體系,優化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當下眾多校園以及相關專家需要研究的重點。因此,各高校要積極的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理論指導,有效推動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正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8, 76.
[2]何慧星,薛林月.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及優化——以新疆高校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