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云

【摘要】農村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課外閱讀處于低效、盲目、隨意的狀態。家長對子女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薄弱、缺乏閱讀的有效指導。本文將針對目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課外閱讀 習慣 調查分析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86-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并且規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0萬字。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在農村小學很多學生課外閱讀處于低效、盲目、隨意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扎實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呢?
一、目前現狀和原因分析
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無疑是使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又是怎樣的呢?為此,我選擇了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有285位學生及家長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從兩個調查表格中看出,當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不容樂觀,學生沒有閱讀習慣,學生極少讀整本好書,無語言積累意識,更談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和審美樂趣。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缺乏閱讀興趣。大部分農村小學生受家庭的影響,既沒有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又缺乏家長的指導,在家除了做作業、看電視,就是到外面玩耍。很多學生并不愛看書,這種閱讀興趣的缺乏,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
2.缺乏藏書數量。調查發現,285名學生中家里有課外書籍的只有135人,占47.3%,學生課外閱讀書人手一本都沒有,可見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內容貧乏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大障礙。同時,由于農村社區文化和公用文化設施建設的相對滯后,很多農村學生課外讀物得來的途徑也相對較窄。
3.缺乏閱讀氛圍。一是學校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這是影響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原因,農村學校的圖書室利用率很低,圖書陳舊,數量有限。二是部分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指導不力,重課內、輕課外。三是部分家長不支持和不重視子女課外閱讀。
4.缺乏方法指導。古語有云: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部分老師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為本,考什么教什么,使學生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
二、有效策略
(一)激發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
曾獲得安徒生獎的錢伯斯曾經說過:“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是否能把自己作為讀者的熱情傳導給孩子,是否能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對課外閱讀充滿濃厚的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最實際,也是最有效的動力。
1.氛圍激趣。教師利用板報、櫥窗、晨會、班會以及課堂等陣地,經常向學生灌輸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
2.推介激趣。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教師一方面以課堂教學為“支撐點”,適時推薦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引導學生擴大視野。如語文課學習了《草船借箭》,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這本書籍。
3.活動激趣。教師要經常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把課外讀書與活動相結合,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舉行讀書故事會、美文欣賞會、故事大王比賽、開心詞典;評選“讀書積極分子”“記誦能手”“朗讀高手”。
(二)教給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
在培養課外閱讀興趣之后,教師要遵循閱讀的規律,依托課堂教學,剖析一些規律性的課外閱讀,及時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進一步引導學生愛讀、會讀,讓課外閱讀更廣、更好、更高效。
1.閱讀的方法。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實現“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的目的。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選讀法,提高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
2.思考的方法。課外閱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為思維加工的過程。讀與思共,思與讀相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
3.積累的方法。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拓寬知識面和積累語言材料。如指導學生把讀到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及時摘錄下來;還可讓學生對自己的報刊雜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讀書筆記中。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筆記形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4.讀寫的方法。讀是吸收理解,寫是傾吐表達。教師要教給學生“我手寫我心”的方法,有感而發、有話就寫,養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抓住課外閱讀中習作的結合點,鼓勵學生動筆練寫,及時練寫,久而久之學生習作的熱情和興趣會越來越濃厚,他們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三)善創條件,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合理開發利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扎實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1.制定閱讀計劃。制定計劃是課外閱讀的前提,課外閱讀必須配合教材隨時進行,一般一學期制定一次為宜,每周安排一節課進行課外閱讀,并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年級讀書量制定每學期學生讀書的冊數。
2.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學期初讓學生自帶好書三五本,暫時存放在班級圖書角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每月更新一次圖書,這樣學生個人藏書就流動起來,學生共讀書籍量就大了。同時年段各班之間還可進行圖書交流,形成書庫,拓寬閱讀面和閱讀量。
3.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每周在班級里開設一節閱讀課,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同時啟動家校課外閱讀方案,家庭閱讀與學校閱讀同步進行,充分利用家校資源,制定課外閱讀檢查表,并進行“親子閱讀”評比活動,這樣就能大大激發家長及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4.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并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可以一天一小抽,一周一大抽的方式進行。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老師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讀書成為孩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