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武
【摘要】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在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應思考的問題。初中生信息技術的基礎差異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如何開展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本文通過對目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有效途徑,有力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 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途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33-02
初中信息技術的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愛和積極的探索,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才能適應當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知識,為推動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作出貢獻。
1.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存在的問題
1.1思想意識不夠
現在是應試考試,很多初中生只重視與中考有關的科目,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很多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不高,有些學生只是當做課外學習,擴展知識面,沒有真正當一門功課認真學習,由于思想上不夠重視,很難構建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
1.2教學模式太單一
目前很多初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太過于單一,只是按照傳統的講課模式,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多樣性。在課堂上無法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學模式也沒有創(chuàng)新,造成學習時枯燥無味,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構建高效課堂是非常不利的。
1.3實踐性太差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實踐操作。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留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太少,課堂上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講解和示范,學生沒有時間親自操作,對講解的內容也無法深入理解。而且在課后也沒有積極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探索,只是局限在課堂上的知識,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成效。
2.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途徑分析
2.1重視個體差異
由于初中生信息技術的基礎差異較大,可以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開展不同的課程,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往往很容易忽略學生的差異性,認為只要認真講解都能共同進步,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只是一味講課并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學要先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不同的課程。不必按照原有班級的順序,只是把層次相同的同學分配到一個課堂,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講課。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能更容易些。對于不能實現分班的,也可以將一個班級分三個層次,高、中、低讓學生自己來選擇,每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才能逐步取得進步。
2.2豐富課堂內容
要想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極大的興趣,對學習充滿積極性。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優(yōu)勢,改變傳統的講課模式,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2.3加強實踐操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加強實踐操作才能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成績。學生在實踐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進步。教師可以通過舉行電腦繪畫比賽、小游戲比賽等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生活還能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還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聯系,可以讓學生用計算機完成答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緊密相連。
2.4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作為主體,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潛在能力,對構建高效課堂才能起到推動作用。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去帶動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布置小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并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解并演示,下面的同學可以進行提問,大家集思廣益,才能共同進步。
2.5教師做好同步教學
信息技術的教學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如果教師只是自己演示,在界面不停變換的同時很容易給學生造成混亂,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同步教學的模式,指導學生與自己同步操作,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所講的知識與技巧。同步教學完成后,再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一遍,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讓其他同學幫忙解答,既加深掌握步驟還能提高學生的講解能力。同步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跟隨著老師的講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結束語
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需要長期努力與不斷探索實踐,需要教師的積極調研,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開展不同的講課內容,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進步,才能實現構建初中高效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艷波 論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4
[2]王曉麗 淺談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