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明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合作學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而且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數學 應用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62-02
數學在中學課程中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調理性、嚴密性、系統性、實用性等特點,所以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征和初中生的身心特征進行教學。在新課標改革的提倡下,中學老師不得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單靠老師的講解來闡述數學原理,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實驗從而更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計算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什么是合作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優勢
合作學習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目標,學生在小組內承擔相應的分工而進行的互助性學習,學生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合作意識。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貫徹合作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式合作、討論式合作、研究式合作等形式進行組織,使學生在合作中得到鍛煉。合作學習的優勢如下:
1.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通過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從傳統的“聽數學”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做數學”,使學生通過合作明白數學原理的來源和應用,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有利于拉近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
數學作為一門中學課程中的基礎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性,這也正是數學學科的優勢,但是數學作為一門高冷的學科,難倒了一大批對數學不敏感的學生。那么初中數學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合作教學來拉近了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合作中認識到數學雖然是一門科學,但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3.可以更好發揮“雙邊”教學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由于初中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所以合作學習可以滿足初中生這一心理特征,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來研究數學科學知識。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彰顯“雙邊”教學的魅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新課程改革倡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就是教學方式的轉型和學習模式的變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能力,那么該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組織合作學習呢?
1.組織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討論、探究獲得知識,自然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并且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發生積極自動的學習念頭。而如何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多用心思。如果一節課設計得很精彩,但是不符合所教授班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就不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這節課時,先通過“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告訴學生這些問題勤勞而智慧的祖先早有研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激發學生想通過自己努力解決此類問題的欲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很濃厚。
2.加強師生互動,營造民主課堂
在多數學生看來,數學課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在講臺上激情昂揚地講解數學原理,學生在下邊昏昏欲睡。為了改變這種情形,初中數學老師就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來,畢竟學習本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師生雙向互動過程。課堂死板,毫無生氣,學生自然也不愿意學習。教師可以采取特殊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合理分組,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只有合作才能贏得勝利。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分組,每組中都要有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和數學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使學的好的學生帶動學的不怎么好的學生,讓他們共同努力來完成一定的數學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等。
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國的中學教育也不得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適應客觀社會的需要。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已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發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志勇;運用合作學習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問題探究[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0,(07)
[2]王紅軍;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年64期
[3]徐美娟;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