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俊
【摘要】班主任工作復雜而又精細,而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就是對學生充滿無比熾熱的愛。實踐證明,只有教師愛學生,而且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愛時,教師的教才會有效,才會成功。
【關鍵詞】班主任 學生 愛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86-01
作為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真正地愛學生,并且能夠讓學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呢。這一問題不可回避地擺在所有從教者的面前。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 說明了愛的重要,陶行知先生 “愛滿天下”的思想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然而在我們的教育中,還存在著不少有關“愛”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兒童接受了愛,卻并未感受到愛,更想不到付出愛。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有必要探討一下愛的行為,以更好地進行教育。愛的行為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了理解、尊重、信任和關心。
一、愛是尊重
愛不是憐憫,愛不是施舍,愛是對生命的熱愛,所以,愛是尊重。只有尊重才會使孩子感到愛, 如果沒有尊重,那愛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愛。 尊重首先就要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若能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巧妙應用語言,創設賞識的情境,將使學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學業的進步。
曾經教過的小范同學,特內向,不愛說話,每天默默無聞,自然成績也是非常的不理想。每次和他的家長交流,我就有意識以鼓勵為主,并用親切的笑容,肯定的眼神,輕拍孩子的背說:“不錯,這個星期回答問題積極了”“很好,這個星期作業質量有很大的進步”。而且和家長共同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讓家長經常夸夸他,“今天你老師給我打電話表揚你了”“這次測試老師說你有進步了”,經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孩子有了變化,在他臉上露出了笑容,課堂上也響起了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孩子的自卑心慢慢消除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心,學習自然也從原來的班級倒數提升到了現在的中上游水平。
二、愛是理解
教師應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分析問題,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難、愿望與要求,愛的關心才能落實到實處。
我兩年前教過的小夏同學,從小生活環境太過寬松,父母不加約束,以致個人的行為規范習慣不好,但是愛思考,喜歡專研,遇到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每天不找點小事,他真就不叫小夏了,今天這個同學說他不好好值日, 明天哪個科任老師又來告他的狀了,不好好遵守紀律,不聽老師話。 對于他的教育,我經常找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經常傾聽他的內心想法。 我相信,只要愛字當頭,就會既保護他自己的天性,優點不被磨滅、扼殺,又能規范他的行為習慣。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學畢業后的他第一句話就是“謝謝老師”。
三、愛是關心
關心就是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懷孩子的疾苦,并努力去幫助他。例如對孩子生病后的關心,對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對孩子物質上的關心,以及對孩子學習上的關心等等。我們對孩子關心細膩、無微不至,當孩子覺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視,而不是被忽略遺忘時,就會產生喜愛之感,樂意接受愛。因而“關心”是愛的教育重要體現。
班上還有一名男生,同樣聰明,但是成績一直在班級的最后。我在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先找家長溝通,了解情況。原來孩子父母離異,孩子跟隨母親,而母親又管不了,父親也忙于工作和應酬對其從不過問。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頻繁的換學校,家長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就轉學,這樣做肯定是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一周七天中,在校的五天我陪孩子學習,放學后跟我在校吃飯寫作業。關心、陪伴是愛的需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致有一天,孩子抱著我說:“老師,我想喊你媽媽” 。這個事例也讓我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多付出一些愛和關心就能讓孩子多一些溫暖,而這些溫暖就像春雨一樣滋潤著孩子的心田。特別對于有特殊情況的孩子更是如此。一份關心、耐心和愛心,收獲的是“愛”的甘甜果實。
“愛”是一個偉大、神圣的字眼。正是有了愛,才“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常言道:做班主任不難,可要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并不那么輕而易舉。班主任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只要“愛”字當頭,就能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班集體,就能充分發揮教育的無限魅力,就會讓每一個孩子綻放出美麗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愛的教育》,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
[2]《優秀班主任九項修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北京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