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黑龍江省是我國內陸最東北的邊疆省份,受國家開發開放振興戰略的輻射效應較弱,經濟發展活力不足,因而物產豐富但相對落后是留給世人的基本認知。2014年黑龍江省出臺了《“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路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規劃主要內容被納入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使黑龍江一躍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迎來了重大歷史性發展機遇。
大項目在龍江絲路帶建設中的重要性
大項目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褒埥z路帶”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區域,貫通東北亞區域內各主要國家,是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重要載體。大項目建設可以集中有限資源保重點、辦大事要事,是加快龍江絲路帶建設、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
大項目是完善基礎設施的必修課。黑龍江與俄羅斯5個州區接壤,邊境線達2981公里,有國家一類口岸25個,對俄邊境口岸15個;因而這條通道進入黑龍江后就不再是“帶”,而是“面”、輻射范圍覆蓋全省?!褒埥z路帶”擬建設對外輻射東北亞國家和地區及歐洲、對內輻射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的互聯互通八大通道,以促進經濟的流通。但長期以來,黑龍江省一直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且各地 發展差距較大,基礎設施配套情況差距較大。打造高水準、一體化的通道要道和經濟走廊在客觀上需要通過大項目來補齊短板,這也是共享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
黑龍江金融發展現狀的客觀剖析
近年來,黑龍江省金融業發展勢頭良好,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一是金融體系進一步完善。經過多年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銀行為主體,保險、證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金融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為補充的金融體系,金融市場主體更加多元化、市場配置功能更強。二是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增強。在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機構主動作為的雙重驅動下,2009年~2015年在各項存款年均增速低于全國3.65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各項貸款年均增速達到16.55%、略高于全國0.17個百分點,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地金融支持。同時,證券業、保險業進一步壯大,使融資結構得到優化、風險分散能力進一步增強。
“龍江絲路帶”開啟龍江全面發展新篇章,“龍江絲路帶”建設需要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但金融發展等問題間接制約了金融支持效果。一是金融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呈現分化態勢。黑龍江13個地市及城鄉經濟發展情況在橫向和縱向上都存在明顯差距,如哈爾濱和大慶市兩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超過60%。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正相關,因而金融較為活躍和發達的區域基本為經濟基礎較好的二三線城市和受其帶動較強的縣域。但“龍江絲路帶”建設打破了原有格局,使同江、東寧等一些邊遠欠發達地區一躍成為開放前沿,這此地區金融的弱勢發展不利于“龍江絲路帶”的整體建設。二是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直接融資貢獻有待加強。間接融資一直是黑龍江省最為主要的融資方式,2014年末黑龍江省信貸類占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達到90.37%,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市場融資不足10%。2015年黑龍江省資本意識開始覺醒,資本市場融資取得重大突破,前三季度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市場融資達到14.69%,首發或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不斷增多,債券規模擴大,但仍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三是資金與項目建設未實現無縫對接,制約金融支持效率。大項目建設都是政府主導確立的,很多地區在大項目確定之時金融機構并不知情,往往是等到項目開工需要用款時才到銀行申請貸款,而有些是達不到授信條件的、需要補充完善的或是逐級報批,降低了金融支持效率。
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的金融支持建議
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提升基礎設施配套能力
目前,我國仍是間接融資渠道仍占主導,因而信貸支持仍至關重要。一是加大國內機構投放力度與爭取國際金融支持并行。要加大信貸投放的力度、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大項目,實現精準投放、高效運用。特別是一些重要基礎設施要積極爭取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跨省項目要做好聯合申報工作。二是重點支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實現互聯互通。“一路一帶”建設的重心是促進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實現經濟開放與走出去的重要前提。建議通過項目貸款、銀團貸款、政策貸款等信貸方式加大對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交通網絡通道建設的資金支持,推動建立國內與國外、省內與省外、省內互聯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三是加大對產業項目的支持,促進形成穩定的“經濟流”。加大對高端制造業走出去、外向型產業集群構建、產業帶和各類園區中產業項目建設的金融支持,通過國際干線通道促進產品供給與國內外市場的有效對接,形成穩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通過“經濟流”對“龍江絲路帶”建設進行有效支撐。四是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增強節點縣市支撐力。要加大對重要節點城市特別是配套設施不足的邊境口岸等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商貿服務等領域的信貸支持,改善生產經營和居住生活環境,增強節點市縣對生產要素的聚集能力,通過交通干線帶動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潛力、效益及提升“龍江絲路帶”的承載力。
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
一是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實施“中蒙俄經濟走廊”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央財政要加對黑龍江的財政傾斜力度;中央及省級財政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等公共領域大項目的投入,特別加大對自身財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但居于“龍江絲路帶”前沿口岸市縣建設的投入。同時,要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創業投資子基金、環?;鸬葘m椈鹫叩膽?;并給予部分重點產業園區國家、省級重點產業園區等稅收優惠政策,發揮產業帶的聚集帶動效應,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環境改善。二是積極探索政府與民間資本共建的融資模式。財政投入不僅能解決部分資金缺口,更有利于降低社會資本介入門檻,要積極嘗試BOT、BOO、TOT、PPP等項目融資方式,保障各方受益權利,讓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此外,在礦產、能源領域還可以嘗試通過產品支付的方式進行融資。
積極探索金融創新,助力企業域外項目融資
構建外向型現代產業體系是“龍江絲路帶”建設的重要產業基礎,金融機構要通過創新為企業域外項目融資提供便利。一是創新涉外信貸,支持產業走出去、在外發展。大力推動境外投資貸款、外幣貸款、出口信貸、高端制造業出口買方信貸及賣方信貸等涉外信貸品種的創新,充分利用境內企業與本土銀行的良好合作關系,以權益性資產、固定資產、訂單等為抵押物為企業提供“內保外貸”融資模式,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等產業“走出去”、為企業域外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信貸支持。二是完善授信方式,促進域內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是依托項目建設進行的,要在授信額度與期限上進行務實創新,使資金投放與項目建設進程、產業周期、企業發展階段的需要相適應。在抵(質)押物范圍上進行創新,逐步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收費權等未來收益、排污權等可交易資產納入范圍,加大對境內產業園區及區外輕資產型高新技術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支持,推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和產業結構優化。三是加大與境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提升境外融資便利性。建立境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平臺,對平臺內各銀行推薦的優質客戶進行集中審核評定,審核合格者在平臺內各銀行可享受“國民待遇”。推動與境外倉儲、擔保等機構合作發展金融倉儲業,與銀行動產質押業務對接,為境外園區提供融資新途徑。
深耕金融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效率與水平
一是打造向北開放的金融服務中心。建議在哈爾濱建設向北開放的金融服務中心,提升金融支持效力。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在邊境貿易結算中應用比例;要引導省內大型金融機構強化國際化業務,特別是完善對俄和對境外企業服務功能,加強對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與金融支持;發揮哈爾濱銀行盧布做市商優勢,推出匯率遠期合約、套期保值等金融產品及咨詢服務,規避匯率風險。二是依據經濟發展布局匹配相應金融資源。“一帶一路”建設使發展格局發生變化,金融業應依局勢變化主動匹配。大型金融機構要通過新設或并購等方式逐步加快在境外的網點布局,為我國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同時,應加快境內邊境口岸等重點縣域的金融布局,活躍縣域金融、增強金融供給,為經濟流通與邊境貿易提供足夠的金融資源。此外,要在外匯結售匯、對外轉賬匯款、授信等基礎性金融產品服務上下功夫,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與效益。三是提升企業誠信意識。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誠信意識,增強對外發展的可持續性。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伊春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