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江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教師進修學校,150300)
制訂合理的聽課量表是決定看、評課效果優劣的前提條件,這需要設計者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研討的主題要求,反復研究設計量表內容,盡量使其科學完善。例如筆者在“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有效時間”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設計了這樣幾個量表(見表1~3)。
表1 教師顧及學生范圍觀察量表
表1的作用是記錄學生被指導、提問的次數,以畫“正”字的方式記錄,當每一位學生被指導或者提問一次,則在該學生相應的序號下面記錄一筆,最后對每個學生進行小計。學生的自由活動,小組活動,發言、展示等可以用○來表示,同樣最后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合計;還可以用“ → ”來表示教師的巡視指導路線等。比如表1中教師對第一排2號學生進行指導提問5次,第二排4號學生參與了2次小組活動。通過這個量表,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體育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顧及程度。
表2 教師評價手段觀察量表
表2中,在“次數”欄目中可以用畫“正”字方式記錄,在“具體表達”欄目中,可以簡單摘記教師的評價語言和肢體動作,在“看法欄”中可以實時記錄聽課者的觀點。比如表2中教師進行了10次語言評價,使用的語言多為“很棒”、“繼續努力”等詞匯,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這個量表的好處就是可以對教師的評價方法、語言、次數做出系統的統計,分析教師評價時機、方法是否準確,對提高教師課堂語言有幫助。
在表3中,可以很清晰地記錄下不同教學階段中,教師的講解時間、學生練習時間、調動隊形時間、組織紀律時間等各個時間要素,比如表3中的準備部分,教師的講解時間用了1',學生的練習時間2'30",調動隊形的時間是1'30",而組織紀律的時間用時2',非教學時間用了1',整個準備部分用時8',占到課堂教學總時間的20%??梢钥吹秸麄€準備部分所用總時間比重處于合理區域。但是教師調動隊形和組織紀律浪費了很多時間,導致了學生的練習不足。看課教師很容易通過這張表格觀看到教者整堂課時間是否分配合理,有無浪費時間,從而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癥結所在。
表3 課堂時間分配觀察量表
根據不同的看評課的具體需要,還可以設計出“學生學習態度觀察量表”、“師生互動觀察量表”、“體育課生理負荷測試量表”、“教學目標達成度觀察量表”等多種多樣的觀察量表。我們在制訂觀察量表時要把握三個原則,第一是要有可操作性,讓教師容易上手;第二是量表要盡量設計簡單,一目了然,節約教師觀察時間;第三就是量表設計要緊扣教學活動主題,避免雜亂無章、漫無目的,背離聽、評課的宗旨。
使用觀察量表看評課,最佳的方式就是小組合作進行,分組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組內分工,一種是組外合作。
1.組內分工。在看課前,小組負責人首先要將量表設計意圖、使用方法、內容填寫要求進行解釋說明,讓組內每一位教師熟悉如何使用量表,然后組內進行分工,明確看課時各自職責。例如在使用表1時,小組負責人要指定不同教師分別對“教師單獨指導”、“提問”、“教師巡視路線”等內容進行觀察,確定專人負責記錄和整理。
2.組外合作。由于教師不是評課專家,使用量表時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使用量表時,最好采用2~3個小組同時使用一種量表進行同步觀察,然后對觀察結果再進行對照,對出現的不同結果進行過程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既有利于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提高觀察的準確度,又可以使看課評課更加科學有效。
1.看課量表只是如實地把教師上課情況記載下來,各個小組需要對各自的量表數據進行整理,并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文字報告。例如在使用表3時,需要對開始、基本、結束三個部分的時間分別累計,再統計出全課教師講解的總時間,學生練習的總時間,計算出各個環節的時間比例是多少?找出浪費時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環節時間安排不合理?……這個過程是看課教師咀嚼反思的過程,也是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在各個小組完成量表的總結后,組織者可以讓各個小組分別進行匯報,授課教師和其他看課教師進行答疑與說明,形成看課者與評課者的多維互動的局面。
2.當所有的看課匯總到一起的時候,需要進行再加工,再整合,為授課者提供一份完整的看課意見單,為所有參與看評課者提供一個充分討論,內化理解的平臺,不斷完善充實量表內容。當然,評課量表如果過于關注“量”的存在,難免造成強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誤區,我們在評課的時候,要合理科學的使用量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最好能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