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摘 要:本文闡述了大慶油田礦區物業企業——外圍物業管理公司,始終秉承著“親情永遠,服務無限”的文化理念,積極建設親情物業、和諧礦區,并不斷賦予親情文化新內涵,形成了以親情文化為引領,“親情共建”和“自己動手”為特色,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設美麗外圍、幸福外圍的文化格局,釋放出了強大的正能量,有力推動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親情文化;企業發展
2007年底,在大慶油田礦區服務系統改革中,外圍物業管理公司組建成立,實施專業化管理。公司下轄10家基層分公司,主要負責外圍采油廠的生產、生活駐地(計6個礦區基地和1個回遷住宅區)的物業、供熱及公用設施的服務管理工作,均處于油田外圍偏遠地區,南北跨度90多公里,朝陽物業遠在市區110公里之外,站點十分偏散,給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因組建前各分公司與服務對象是附屬關系,因此小區基礎欠賬多、環境設施老舊,缺員嚴重、缺少大型機械設備。在環境條件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需要以親情凝聚人心思想。因此公司從廣大員工的思想理念入手,確立了全員高度認可、積極遵循的親情文化,經過8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系統的指導企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即以親情文化為引領,堅持一條主線——親情服務主線,發揮兩大特色——親情共建和自己動手特色,并轉特色為優勢,形成責任共擔、發展共謀的服務格局,使親情文化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
一、親情文化引領,創新親情服務,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親情服務”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公司堅持以親情服務為主線,不斷創新方法模式,努力把親情物業品牌做精做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一是創新親情服務方式方法。推出親情服務方法40多個,從守候保潔、循環服務到零打擾、管家式服務,再從網絡式管理到人性化服務,全面推行“四個三管理”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滿足用戶需求,感動了用戶。公司服務滿意度從83.5上升到86以上,并在油田公司作了服務經驗交流。二是推進創新社會管理從單一定向到綜合發展。公司針對回遷職工照顧子女和老人難的問題,提供了“一老一少”定向服務,相繼開辦了銀河親情服務站和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和孩子提供用餐和看護服務,有效解決了前線職工后顧之憂。圍繞“六家”建設,成立了杏南親情服務中心,建設10分鐘便捷服務圈,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與各駐礦單位、政府部門共同搭建起“聯動共建體系”和“八聯”工作模式,實施政企聯席會和“一長帶七大員”自治管理,使社會管理工作機制得以確立;推進以“社區服務綜合體”為主要模式的社會管理實踐,先后建成慶新、創業等5個綜合體,開辦便民項目,引入多項政府職能,探索特色自治管理模式,居民不出小區就能享受政府服務,推動了創新社會管理向綜合型發展。三是推進小區建設從投資改造到精品維護。積極改造小區環境,幾年來共實施小區綜合整治工程20個。各級監管人員蹲點駐扎現場,嚴格執行“三方聯合”管理、“四級”驗收和“一體化”管理等,保證了工程合格率達100%,6小區獲油田公司小區綜合整治金、銀和銅獎,2小區被評為油田公司樣板工程。公司落實“改造好,更要維護好、使用好”的理念,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思想,升級管理標準,建設和維護精品小區,外圍礦區生產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3小區榮獲集團公司和諧示范小區稱號,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
二、親情文化引領,推行親情共建,全面建設和諧環境
“合作雙贏”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公司進一步加強與駐礦單位的溝通,注重服務細節,贏得用戶的信任,實現共建共管,共榮共生,推動企業在和諧氛圍中發展進步,為構建和諧示范礦區奠定堅實基礎。一是推進服務模式實現了優勢到特色的轉化。把“一對一”服務模式轉化為親緣地緣優勢,不斷豐富親情共建載體,推行“三勤兩聯”(勤走訪、勤溝通、勤回訪;衛生聯創、文化聯建)和“黨建雙管、直接融入”等長效機制,在小區投入、綠化養護和綜合體建設等多方面實現合作雙贏,形成了物業、駐礦單位和用戶之間,發展共謀、責任共擔的共建特色。二是推行全覆蓋服務監督。在站點分散、基層之間跨度大的情況下,嚴格依據考核標準,按期開展服務監督考核,做到檢查覆蓋各區域,內容包括各系統,通過跟蹤問效,形成監督、整改、驗證的閉環式監督體系,使問題得到有效整改。積極發揮義務監督員的作用,實行網格化定位管理,通過電話咨詢、聯合檢查等方式,反映問題并全部整改。認真開展現場接訪活動,現場處理問題,嚴格評選星級小區,以星級小區評選帶動小區管理升級,評服務明星推動服務上水平。三是在文化融合中鞏固了共建體系。以主題活動為載體,通過文化拜年、端午送情、文藝演出進礦區等活動,進一步增進了與用戶的溝通融合;出版《親情樹》和《外圍風采》等文集,成為公司一張靚麗的名片,擴大了公司知名度和影響力。豐富完善“錦繡文化小區”、“百和文化小區”等文化小區建設,舉辦系列親情鄰里節,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各小區打造文化亮點。通過“百家宴”活動,融匯百姓歡樂,融洽鄰里感情;加強與駐礦單位溝通交流,使“一對一”共建體系更加穩固。駐礦單位和廣大用戶積極參與到和諧示范礦區建設中來,與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外圍和諧示范礦區創建方案,共建共享氛圍更加濃厚。
三、親情文化引領,發揮動手特色,全面凝聚發展力量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自己動手”正是外圍物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把特色提煉升華、改進成熟并發揚光大。引領干部員工克服等、靠、要思想,養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攻堅啃硬的良好作風,不斷提高動手能力,增強服務本領,挖掘自身潛能,打造自身優勢,改善外圍礦區環境面貌。一是經歷了優良傳統到精神美德的升華。干部員工加班加點、晝夜奮戰、吃住在現場,自己動手解決難題,形成了企業發展的鮮明特色。針對急需解決卻不能立項等問題,發揚硬件不足軟件補,人員不足汗水補,臟活累活一樣干,難活重活比著干,沒干過的學著干,領導干部帶頭干,靠人拉肩扛,靠修舊利廢,自己動手改善環境設施,改造工藝管網,有力地保障了外圍油田生產生活,使生產生活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持續開展“自己動手”勞動競賽,把“三補四干”精神內化為干部員工的行為習慣。幾年來,完成較為復雜搶修和內部維修改造等近千項,節省人工及材料費用近千萬元,隊伍士氣空前高漲,展現了“亮劍”精神。自己動手特色也在礦區廣為傳揚,產生很大反響,得到廣大用戶和上級部門的認可,隊伍作風更加頑強,鍛造了一支攻堅克難、能征善戰的鋼鐵團隊。二是攻堅作風更加頑強。干部員工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艱難險阻面前頂得住、過得硬。面對影響生產的管網腐蝕問題,組織員工自己動手,靠人拉肩扛更換管線,保障了平穩運行。面對信息化建設,自動化設備安裝、維護等技術難題,技術服務中心經過40多天的不懈努力,自己組裝高清攝像頭,自主完成了無線數傳技術的安裝調試,保證了網絡暢通,鍛煉了技術隊伍。面對專業要求較高的屋面防水問題,修繕中心在缺少設備的情況下,成功治理屋面漏雨2400平方米,修繕隊伍逐步成熟。公司充分激發員工智慧,把創新創效與修舊利廢有機結合,解決生產難題,自己動手開展“馬葫蘆防凍堵保溫”技術實驗,在事業部物業系統推廣。慶葡供熱在2個熱力站分水線中間加裝連通閥,解決了供熱調節難題,提高了自己動手專業水平和創效能力。以比拼賽的形式掀起了創新創效熱潮,慶新供熱在事業部“工人創新王”大賽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鍛煉了隊伍的意志品質,練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鋼鐵作風。三是隊伍建設經歷了黨員干部帶頭到全員創先爭優。公司黨委把凝心聚力、思想引領作為隊伍建設的第一優勢持續發揮,形成了全員創先爭優的好局面。公司兩次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創新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連年榮獲事業部“安全生產、文明生產”金牌;杏南物業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杏南小區榮獲黑龍江省“和諧社區”殊榮;朝陽物業榮獲集團公司先進集體、油田公司功勛集體稱號;好干部張振龍被評為省“群星閃耀黑土地”共產黨員典型,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和油田公司功勛員工。在典型引領下,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士氣空前高漲。創業居民深情譜寫了歌曲《不能沒有你》,油田有線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朝陽大院》,從不同角度謳歌和贊美物業人,干部員工的感人事跡在大慶油田廣為傳揚,叫響了外圍,感動了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