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潔
摘 要:隨著我國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保證人權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人民對自身利益的保護尤其是精神利益方面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我國的法律還沒有全面的具體的規定保護人民精神利益方面的制度,這樣一來如果想要保護人們的精神利益建立并健全行政侵權關于公民精神利益受到損害的賠償制度,就成為了我國的當務之急。本篇論文通過對我國現行的關于國家行政賠償中精神利益的損害有關賠償的現狀的分析,再加對一些國外國家的施行良好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介紹,來分析我國保障人民的自身利益尤其的精神方面的利益的可施行性,最后暢想我國施行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必將推動我國法律制度健全的步伐。
關鍵詞: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法律責任;法治社會
一、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概述
在行政侵權領域中占有重要法律地位、有其存在的依據的一項具體內容當屬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行政侵權賠償又是在主要包含國家機關及其國家工作人員由于工作失誤產生的行政賠償、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工作失誤產生的刑事賠償、以及民事與行政訴訟的賠償的國家賠償中一個主要部分。在現實生活中,精神遭受損害的現象比比皆是,例如,因為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亦或是侵犯公民的身體健康權等由于侵害公民人身權而產生的損害,再如,由于行政機關的非依法進行的損害行政行為所指向的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行為,而使其產生氣氛、痛苦等情緒。因此,可以將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概況為,在侵權行為造成他人人身權受到非法侵害時,會對受害人身心健康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受害人進行的日常生產生活活動,而侵害人需要對受害人給付一定經濟補償,平衡受害人受到侵害的心理的一種民事制度[1]。
二、我國行政侵權領域精神損害賠償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精神損害行政賠償的現狀
我國對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有規定的,并且國家對于行政機關的侵害相對人的人身自由及人格尊嚴的行為有救濟措施,只不過這些救濟措施是非財產救濟,我國行政法規在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規定方面還很不全面。這樣也就對一些學者認為我國沒有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誤解提出了反駁的觀點。
(二)我國現行行政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缺陷分析
隨著新《國家賠償法》正式頒布實施,確立了我國最初的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是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它尚有不完善之處:
1.《國家賠償法》在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給付條件存在概念不明確之缺陷。比如,新《國家賠償法》第35條標注“嚴重后果”概念[2]。倘若缺乏相關的司法解釋來進行釋義闡明,則對這一詞的理解可能產生多種多樣的現象。也就是說,相關司法解釋的缺位,司法人員在處理案件過程中由于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程度不同而引發一樣的問題不能夠得出相同處理結果的現象,從而可能會降低司法權威,司法難以執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人對同一概念的理解不同,使得人們對國家法律所規定的制度有多種理解認識,從而使得公民失去對國家法律執行心理依賴,從而有將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作為一個“擺設”的可能。
2.《國家賠償法》在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賠償數額及程序方面未給出具體規定。由于在新頒布的《國家賠償法》之前,我國一直沒有該制度施行的經驗,再加上我國目前沒有制定頒布與之相匹配的司法解釋,司法人員自由裁量權沒有得到防控,另一種角度來說,為暗箱操作提供充分有利條件,喪失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土壤,勢必使司法權威下降。
3.《國家賠償法》對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人員范圍表達不全面。從新《國家賠償法》具體條文表述中可以看出,只有行政行為對人身的侵害可以索賠,但是因為財產權、政治權利等方面的權利遭到行政機關的侵害,同樣可以得到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但是這些權利均沒有劃歸到精神損害賠償的客體中,這樣必將影響到該制度的長遠發展。
三、確立并完善精神損害行政賠償制度的實施性
(一)經濟條件
我國國民經濟一直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趨勢,綜合國力也不斷增強,經濟實力不斷加強,GDP已經位列世界第二,應對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財政增加,我國經濟實力綽綽有余。然而我國實行行政賠償的追償制度,這樣不但不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反而會更加約束政府工作人員的執法過程中的行為,所以,這樣更有利于保護人們的法益免受損害和我國法治事業蓬勃發展。
(二)法律依據已經具備
我國已實施的《行政訴訟法》與《國家賠償法》中雖并沒有明確對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是司法機關在處理行政侵權案件中已獲取比較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也必將為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設立、施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在民事領域精神損害賠償已經對賠償程序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說明,并在實踐中被法院依法執行。
(三)民主法治的思想條件已具備
隨著改革的深化,我國已逐漸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更加注重對自身權利的行使和保護,民主法治理念也日漸深入人心,各階層都在為構建以依法治國為目標的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這為國家在行政侵權領域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設立了思想條件[3]。
隨著人類進入到了21世紀,我國公民的法治觀念逐漸得到增強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大幅提高,不斷有支持精神損害賠償的理論觀點出現,越來越多地受到了重視。這樣就會有自身價值、人格尊嚴等權利得到廣泛關注,我國現行的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規定很不完善的狀態被暴露出來。確立并完善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不僅可以規范行政機關行為,使其依法行使職權,減少因違法行政對當事人造成的損害,還可以更好地維護受害人的權益,保障受害人的人權,加深文明程度、加快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公旭明.精神損害賠償的若干問題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 2(9):30-31.
[2]辛冬明.行政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
[3]李瑞新.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芻議[D].中國政法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