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玉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網絡教學可視化評價研究
呂秀玉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大部分的高校運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網絡教學評價在網絡平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當前網絡平臺教學評價存在評價形式簡單等缺陷。本文主要通過對網絡教學評價的研究,提出網絡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視化評價在網絡教學評價中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網絡教學評價;視覺心理;可視化評價
可視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可視化評價是指用表示數據或特殊意義的圖形對學習者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
1符號和評語對學習者的影響
很多優秀教師的經驗說明,學生對教師給予的評價非常的看重。一方面,評價應當給予孩子鼓勵,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應該讓孩子因為看到一個鮮紅的“×”號或不高的分數而感到沮喪,應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批改符號中明白如何去改正,怎么樣才能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應當作為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只有評價做的好學生才能有改正的方向,有進步的動力。
心理學家佩奇曾做過關于評價的相關實驗。
實驗介紹
(1)實驗目的
研究不同的批閱方式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2)實驗過程
佩奇選取74個班級共2000多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他把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分成三組,分別給予不同的評語:第一組學生的評價只用“甲”、“乙”、“丙”、“丁”作為評價成績的等級,沒有評語;第二組除了標明上述等級外,還給予相應的評語,按學生作業答案的特點,給予相稱的評語;第三組則給予學生特殊評語,如甲等評價有“優異,你很棒,繼續保持下去吧”,乙等評價有“良好,繼續前進,我看到你的努力了”,丁等評價為“讓我們把這個成績提升一下吧,我相信你能行的”[1]。
(3)實驗結論
實驗結果顯示,這三種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效果是不同的。相對來說,第二組順應評語和第三組特殊評語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很快,且兩者相差不大;而沒有評語組的學生成績幾乎沒有明顯的提高。這一實驗說明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業評價除了給予分數和等級外,應適當增加一些針對性的評語,這對學生來說是很有用的。單純的只是給學生打“×”號或給予學生一個較差的等級,這種行為是教師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否定了學生的一切,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失望的情緒,時間一長學生可能會產生一種怎么努力都沒用的思想,不去努力,不去改進。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號能影響人們的心理[2]。
這是佩奇的評價試驗在實驗中我們明顯的看到評語對學生的影響,這不只是在傳統的評價適用。在網絡教學評價中,評語同樣重要,大多數的教師往往為了方便而不寫評語,認為在虛擬的環境中評語的不必要的。但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評價時,我們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如何去改正,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能夠進步,而不是為了讓學生內心失望進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師始終要知道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不斷進步,采取相應的激勵性措施,做到有得放失,循循善誘。網絡教學評價提倡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對學生的成績及時的評價,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善用多種評價符號,不是總用否定性的“×”。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批改,力求能夠引起學生思考,有所鼓勵,例如教師可圈畫出學生的錯字、錯詞,用“?”來表示學生沒寫明白的地方或者沒做的題等,學生不僅能夠一目了然,還能夠不受到打擊,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這不僅可以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使用,網絡教學評價也可以用多種符號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
教師在批改作業時,運用啟發性和鼓勵性的語言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有些教師的評語能讓人眼前一亮,并且學生能順利的找到錯誤的原因,重新對自己充滿信心。教師真誠、善意的贊美,是對學生一種理解支持,是學生進步的動力。教師在課堂上鼓掌、點頭、微笑或是摸摸學生的腦袋等行為來激勵學生,對學生某些做法給予肯定,學生會受寵若驚,但更多的是開心。
從實驗中能看出教師評價時評語的重要性和符號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評語能指導并激勵學習者學習,而符號能委婉的糾正學生的錯誤。在網絡虛擬環境中,我們是否可以用圖片來代替教師的評語和符號。
2網絡教學的可視化評價
對網絡教學可視化進行研究的基礎是對視覺心理的研究。
視覺心理。視覺是一個生理學詞匯。人們認識世界往往是通過視覺、知覺、聽覺等感覺器官對外界進行感受。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而視覺心理則是指人通過視覺系統對事物的外在物理形式的內在心理反應,也就是視覺向心理思維的轉化。由此可見,人的視知覺過程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理過程,還包含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
人的視覺屬于心理學的范疇,當人們看東西時,我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有時變化很小,但對我們的認知是有影響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人會有密集恐懼癥,當我們看到密集物的圖片我們會恐懼。大部分的人都有密集恐懼癥只是輕重不同。我們常吃的米飯也是由一粒粒米組成,但我們對米飯并不惡心,相反看到米飯還很有食欲,這是因為千百年來“米飯”已作為“安全認證密集物”刻入我們大腦系統。同樣我們看到任何的東西我們會在心里想它的美丑,這件東西要表達的思想,這是一個心理反應。
把這種心理反應運用到教學中,當學習者看到成績單時,會因為成績單上的排名產生心里變化,名次在前心里會很高興,名次排在后面心里會難過。看到作業評價部分教師評價為大笑臉,學習者會知道教師對我的作業非常的滿意,我做的很好;當學習者在評價中看到拍掌的圖片時,就會知道教師在鼓勵他。這些都是通過眼睛看到的影響我們心里的感覺。
在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大部分是在網上進行的,教師可以進行虛擬化的方式鼓勵學生,與學生交流可以用表情符號或圖片,如表1所示。

表1 表情符號與評價等級
表格1中的表情符號或類似的圖片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生動直觀地表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態度。這種評價是用圖片代替了教師評語,教師的鼓掌、點頭、微笑、撫摸等鼓勵學生的方式可以替換成鼓掌,點頭和撫摸的圖像。以此來表示行動化的評價,可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得到類似傳統面對面環境中的激勵,讓他們的對學習更加充滿信心。
還可以利用動態圖像來評價,如GIF格式表示鼓掌的圖像,動態圖片表達的情感更強烈,但是要考慮到學習者的多媒體環境,看其是否能正確顯示。這種代替原始數據的可視化呈現方式使學習者對自己的成績相對與絕對成績一目了然,了解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這種形式起到了潛在的激勵作用。
網絡教學評價中可視化評價的應用還有很多,如測試、調查問卷、量規和檔案袋評價。
小結:
信息化評價是網絡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可視化評價是一種新的評價方式。網絡教學評價除了學生作業等階段性學習結果的評價,還可以跟蹤學生訪問網絡平臺時的一些學習行為,如登錄情況,參與討論情況等,這些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主動學習情況的參數,也可用來作為可視化評價的基礎數據。
參考文獻:
[1][2]董奇,邊玉芳.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184~185頁.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6-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