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勝軍,朱大全,蔣衛東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
高職社區護生培養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探索
邱勝軍,朱大全,蔣衛東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摘要:目的探討高職社區護生培養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何做到有效對接。方法成立德菲爾評價小組,將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相應的操作模塊和對應臨床科室,教師和臨床帶教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結果評價小組最終確認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歸納為8個操作項目,對應8個臨床科室;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對應學習和實習,學生最終成績通過率高達93%。結論高職護生社區護理技能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效對接,是高職社區護生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高職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護生;社區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近年來,社區護理需求發生了相應改變:護理模式由原來的二級預防護理拓展到三級預防護理,即從個體疾病護理擴展到家庭、社區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整體護理上來[1];社區護理對象以初期提出的老、幼、婦、殘為重點改為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2]。高職護生是社區護理工作的主體,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明確社區護理對高職護生技能的需求,讓護生理論和技能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踐進行有效對接,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有重要意義。我院在完成省級課題《護理現狀對高職高專護生技能需求的研究》基礎上進行了初步探索,現報告如下。
1.1資料
從湖北省職業院校護理學院、武漢市八十多家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選出15名社區護理專家作為咨詢組成員;我院2010級社區護理專業60名學生,到武漢市12家社區衛生中心實習;負責實習教師為我院專職社區護理教師6人和15名從事臨床一線社區護理工作的帶教教師(每個衛生中心一名)。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由15名社區護理專家組成德菲爾評價小組,調查內容以課題《護理現狀對高職高專護生技能需求的研究》得出的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為基礎,通過頭腦風暴法進行二次問卷調查,通過資料整理歸納出高職高專社區護理必備技能的分類操作項目及其所對應的臨床科室。

表1 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對應的操作模塊和臨床科室
1.2.2高職高專護生與社區衛生中心的對接社區護理專業學生從大學第二年寒假開始見習,第三年開始一整年的實習。(1)教師與社區服務中心一線專家的對接:本課題中教師共6人,每人負責一個社區衛生中心,2012—2013年每人每年不少于兩次到各社區服務中心點與一線專家進行社區護理模塊與項目操作的探討、交流,并在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及實習學生的社區護理實踐操作中得到檢驗。(2)社區服務中心一線專家和醫院相應科室護理專家的對接:部分需要在相應醫院科室進行規范操作和正規培訓的模塊,由社區中心負責人將學生送到指定上級醫院科室進行,同時負責學生培訓后的考核及知識更新,定期和醫院護理專家交流學生存在的問題。(3)教師與學生的對接:教師幫助學生在實習中獲得社區護理技能。我們在2010級高職護生中進行嘗試,并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在家鄉及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社區護理評估與社區護理教育指導工作。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歸納法和聚類法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
(1)經過專家反復論證,最終確定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并將其分為8個操作項目,對應8個臨床科室,這8個科室也是學生需要重點實習的科室(見表1)。
(2)在8個臨床科室實習的60名學生中,有58名學生(2人因事未能參加)參加考核,由社區服務中心教師進行操作考核、學校專職護理教師進行理論考試,最終56名學生成績符合社區服務中心要求,通過率為93%。
(1)明確社區護理要求的操作技能對培養高職護生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大力發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符合現階段社區護理服務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培養的大量護生難以勝任社區護理工作要求,導致部分學生就業困難。王寧等[3]指出高職高專護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是影響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原因。我院省級課題《護理現狀對高職高專護生技能需求的研究》得出34項必備社區護理技能,在此基礎上組織評價小組,將34項社區護理技能歸納、整理為8個操作項目,可分別在相應的8個臨床科室實習獲得。本次咨詢的專家積極性系數為100%,回收的調查表均有效;專家權威程度Ca=0.866 0,專家意見第二次和諧系數為0.50,說明意見趨于統一,本次咨詢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這為學生具體掌握社區護理要求的操作技能提供了理論依據,可從根本上解決將來從事社區護理工作護生學什么的問題,并能指導第三年進入實習的學生在相應臨床科室獲得與之對應的社區護理技能。
(2)理論與實踐有效對接直接影響高職護生培養。本研究通過專家反復論證,最終確認8個操作項目對應8個臨床科室。操作項目有效促進了在校生課堂理論學習和教師的課程設置,同時教師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對接也促進了項目建設與科室完善,如社區整體疾病預防要求設置傳染病防控室等。8個臨床科室實習讓學生有效、快捷地掌握了社區護理技能,每一科室的社區護理技能均具有針對性,如社區老年人健康問題在醫院老年科實習后得到掌握,最終學生的測試和考核成績說明其實際效果。通過有效對接,學校、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都落到了實處,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每個環節都做到有據可依。
本研究中由于社區護理需求隨著社區成熟程度發生相應變化,諸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條件不一致,樣本總量有限,故高職社區護生培養與社區服務中心對接還需進一步完善和研究。擴大學生培養總量、覆蓋更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檢驗培養的高職社區護生,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Stanhope M,Qancaster J.Community health nursing[M].Qoouis:The C.V.Mosby,1996.
[2]《全科醫學教育文件資料選編》編委會.全科醫學教育文件資料選編[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
[3]王寧,邢愛紅.三年制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3):71-73.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