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李曉宏,李 云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慶陽745000)
?
首診為乙肝患者的焦慮現狀、就醫特征及干預效果評價分析
李雪,李曉宏,李云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慶陽745000)
摘要:目的了解首診為乙肝患者的焦慮現狀、就醫特征,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則下,隨機選取臨床首診為乙肝的患者,分別應用測評量表進行測評,并于實施干預措施后,進行第二次測評,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焦慮檢出率及就醫特征。結果干預前后患者乙肝相關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性差異,漢密頓焦慮量表總分干預后低于干預前,社會支持量表總分干預后高于干預前,自尊量表總分干預后高于干預前。結論對首診為乙肝的患者開展及時科學的醫學干預是緩解其焦慮癥狀,建立良好就醫習慣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首診;乙肝;患者;就醫特征;焦慮;干預措施
乙肝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傳染病,病程長,無徹底治愈的方法。由于社會輿論的壓力、乙肝防治知識的缺乏、健康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乙肝患者對所患疾病高度關注,一味追求理想的治療效果,千方百計尋找技術高超的醫生,高度關注報紙、電視等媒體發布的乙肝治療廣告,并不惜代價求醫問藥;當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則表現為喪失信心、自暴自棄,出現焦慮、抑郁、恐懼、消極、自卑、失眠等癥狀,甚至產生偏激的想法,出現一些不良心理反應,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為此,我們研究首診為乙肝患者的焦慮現狀、就醫特征,以便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輔導,引導患者正確對待乙肝,指導患者就醫行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1對象
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慶陽市人民醫院傳染科(門診及住院部)就診、被首診為乙肝的患者為目標,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隨機選取619例為研究對象。干預階段失訪86例,失訪率13.89%(86/619)。
1.2方法
采用課題組設計的提綱式問卷,在患者首診為乙肝后,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 90)對其進行測評。要求患者獨立完成問卷,不超過40分鐘,采用5級評分法。研究者統計各因子分及總分,判斷是否有陽性癥狀;通過焦慮、社會支持、自尊量表評定其焦慮、自尊狀況。之后向患者發放乙肝防治指南,內容包括乙肝基礎知識、預防、治療及預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乙肝的信心。對所有患者在30天后、60天內實施第一次干預;4周后、8周內進行第二次干預。干預結束后,再次進行問卷測評。
1.3干預措施
普及乙肝防治知識、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接觸傳播等),做好乙肝母嬰垂直傳播阻斷工作;介紹乙肝治療方法(保肝治療、抗病毒治療、預防肝纖維化治療、飲食治療和對癥治療);教育患者客觀、科學地選擇乙肝治療地點,辯證科學地審視民間驗方,協助患者制定一個適合自身疾病現狀的治療方案。具有醫療資質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是治療疾病最安全、最可靠的地方;國家醫療保險政策的支持及先進的醫學科學技術,是戰勝乙肝的保障。此外,心理因素也會對人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患者康復。
1.4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資料質量控制后,依研究資料的性質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卡方檢驗和t檢驗。
2.1干預前后患者乙肝防治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干預前后分別測評患者乙肝相關知識了解現狀、就醫特征和就醫意向。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乙肝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與干預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患者的就醫特征中,除“信任民間驗方并使用”和“嘗試在不同的醫療機構就診”兩項干預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外,其余各項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乙肝相關知識及就醫特征比較[n(%)]
2.2干預前后患者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總分為(19.9±5.3)分,干預后為(13.4±2.1)分,干預前后有顯著性差異(t=28.26,P<0.01)。其中,軀體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因子分干預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2.3干預前后患者社會支持量表(SSRS)評分比較
干預后患者SSRS總分為(41.4±5.7)分,高于干預前,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24.32,P<0.01)。其中,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評分,干預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2.4干預前后患者自尊量表(SES)評分結果比較
患者SES總分干預后為(32.1±4.7)分,高于干預前的(20.1±5.4)分,兩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t=39.92,P<0.01),見表3。
表2 干預前后患者HAMA評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前后患者HAMA評分比較(±s,分)
項目 干預前(n=619) 干預后(n=533)t值P總分軀體性焦慮因子精神性焦慮因子19.9±5.3 4.5±1.9 15.4±2.6 13.4±2.1 3.2±1.1 10.1±2.9 28.26 14.44 33.12 <0.01 <0.01 <0.01
表3 干預前后患者SSRS及SES評分比較(±s,分)

表3 干預前后患者SSRS及SES評分比較(±s,分)
量表 干預前(n=619) 干預后(n=533)t值P SSRS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SES總分32.2±7.0 8.0±2.6 19.2±2.6 4.1±1.6 20.1±5.4 41.4±5.7 8.9±2.1 29.4±3.1 4.9±1.6 32.1±4.7 24.32 6.57 60.11 7.60 39.92 <0.01 <0.01 <0.01 <0.01 <0.01
3.1正確認識乙肝
乙肝是目前有待攻克的醫學頑癥之一。針對乙肝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不斷有新成果產生,現已有免疫預防和有效治療方法,但還不能徹底消除乙肝對人體的危害。許多陳舊、過時,甚至錯誤的認識依然根深蒂固,認為乙肝是一種可怕的、不能治愈的傳染病。許多患者一旦被確診為乙肝,心中會充滿焦慮和恐懼,擔心被同事朋友疏遠、被學校(單位)歧視、影響家庭和諧,甚至將乙肝與肝硬化、肝癌聯系起來,進而四處求醫問藥,傾其所有,盲目追求理想的治療效果,既花錢舍財又因不科學的治療方法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使身心遭受雙重打擊。因此,患者在首次確診或感染早期的應對方法,對疾病后期的治療效果及康復具有決定性作用。
3.2合理開展健康教育
本研究發現,首診為乙肝的患者對乙肝傳播途徑(70.11%)及預防措施(75.93%)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黃曉紅等[1]的研究(53.77%),對乙肝治療方法的知曉率僅為20.52%,這與現階段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以及疾病治療的專業性密切相關;干預后,患者相關知識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1),提示一對一的乙肝相關知識教育、心理疏導,更適合該類患者。首診為乙肝患者的焦慮現狀、就醫特征及干預效果,在性別、年齡、有無工作、經濟狀況及婚姻現狀等人口學特征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其扮演的社會角色、承擔的社會責任、個人生活方式、衛生習慣等相關。
3.3通過社會支持及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及時對首診為乙肝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相關教育,是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增強自尊的有效方法。社會支持程度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顯示,干預后患者SSRS總分明顯提高,與干預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且高于崔鳳梅等[2]的研究數據[(36.81±8.61)分],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4.81,P<0.01)。提示社會支持對同一疾病不同階段的作用不同,其內在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探索適合不同人口學特征的首診為乙肝患者的干預措施及影響其心身健康的深層次原因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曉紅,林玉娣,張軒,等.城區居民乙肝知識知曉率與乙肝疫苗接種率關系調查[J].江蘇衛生保健,2008,10(6):55-56.
[2]崔鳳梅,閆玉娟,邊如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1):244-247.
中圖分類號:R51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