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毅,丁存善,許少平,朱加林,盧嘉靜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
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高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教材建設與完善——以口腔疾病概論課程為例
宋毅,丁存善,許少平,朱加林,盧嘉靜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摘要:高職課程體系中專業基礎課程的作用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介紹基本理論,為后續職業崗位技能學習服務;二是拓展基礎知識,拓寬學生就業面。專業基礎課程教材建設應基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以此確定教學內容,再進行教材編寫,體現高職教材建設的特色和創新之處。筆者根據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以及口腔疾病概論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闡述教材建設的具體實施與后續規劃。
關鍵詞:職業崗位能力;高職;口腔醫學技術;教材建設
注:本文系全國第五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
我國高職口腔醫學技術教育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受傳統口腔醫學教材編制的影響,專業基礎課程教材注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另外,受學制限定,高職專業基礎課程教材內容只是本科教材的簡單壓縮,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不適合高職教學實際。因此,建設和完善具有高職特色的教材顯得日益迫切和必要[1]。
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新形勢下,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以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為理念,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構建了如圖1所示“實踐主導、理實交融”的課程體系。其中“口腔疾病概論”屬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必修課程,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

圖1 “實踐主導、理實交融”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從事口腔修復體制作,少部分從事口腔衛生宣教、口腔醫療器材銷售和口腔醫療志愿服務等工作。根據工作崗位要求和課程體系設置,確定本課程的主要作用是:(1)介紹牙體缺損、牙列缺損或缺失治療的基本理論,服務后續核心課程,培養學生醫技溝通能力(關于修復體制作與口腔醫師溝通交流的能力)。(2)傳授和拓展基礎知識(口腔常見病的防治與口腔健康教育),拓寬學生就業面(口腔衛生宣教、口腔醫療器械銷售、口腔醫療志愿服務工作)。
工作任務與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源頭[2],從畢業生的工作領域出發,分解工作任務,分析得出與本課程相關的職業崗位能力(見表1)。
教材服務于教學,實際教學中不能拘泥于現有教材,應以分析得出的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出發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組織和豐富,形成新的教材內容與章節(如表2)。

表1 與口腔疾病概論課程相關的職業崗位能力
以職業崗位能力為載體的新教材,打破傳統內容編排,形成了與工作領域相對應的章節,使教學更貼近教改要求,彌補了傳統教材與工作領域不對應的缺陷。新教材章節與工作領域的對應情況如表3所示。

表2 職業崗位能力與教學內容、教材內容的轉換

表3 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的章節對比
根據上述教材建設理念,課題組深入研究分析職業資格標準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明確與本課程相關的崗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初步完成了校本教材《口腔疾病防治》的編寫。該教材以衛生部統編教材《口腔科學(第七版)》為基礎,結合《口腔預防醫學》及每年“愛牙日”宣傳資料,語言流暢、敘述清晰、圖文并茂、重點突出;主要介紹了口腔解剖生理知識,各種口腔常見病(如齲病、牙髓病、牙周病、智齒冠周炎、兒童口腔疾病等)的臨床特點和防治知識。目前該教材仍在不斷修改完善之中。
5.1教材內容的整體優化
專業基礎課教材建設應緊密圍繞后續核心課程內容,強調知識對技能的支撐,并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和職業資格標準對接,避免學科化或理論化。在教材結構、體系和編寫風格上,要突出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大力改革傳統的學科型教材編寫風格。
(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知識實用為原則,緊緊圍繞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目標。為滿足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教材建設應以強化醫技溝通、口腔衛生宣教等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教材內容的選取應注重知識應用,簡化基礎理論知識的闡釋與推導,增加應用實例,如牙周病患者義齒修復的設計、口腔健康宣教方案的設計等,著重講授理論知識的應用思路和方法,以例釋理,將基礎理論融入實例分析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理論知識實用、基礎知識夠用和專業知識頂用的目的。
(2)增加新材料、新技術知識。傳統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偏重經典理論和基礎知識,缺少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能知識的介紹[3],與高職教學應緊密聯系行業服務鏈的要求不適應。因此,我們在教材編寫時增加了牙齒美容、CAD/CAM義齒、種植義齒、精密附著體修復技術等新材料、新技術知識;同時,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進行指導和論證[4],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教材內容得到整體優化。
5.2教材內容形式的多樣化
教材除主體內容外,可在各章節設立“學習目標”“知識鏈接”“病例分析”“知識拓展”“課堂互動”“學習小結”“目標檢測”等欄目,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強化知識應用和技能培養。某些教學內容(如CAD/CAM義齒、種植義齒、精密附著體修復技術等)操作性很強,僅用文字描述很難解釋清楚,應建設數字化資源庫,充分利用配套資源形成集文字、圖片、視頻于一體的立體化教材體系[5]。
5.3校企聯合開發教材
為了突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特點,校企聯合開發教材很有必要。要認真聽取行業一線專家對教材編寫的意見,邀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參與教材編寫,將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與知識引入教材,將最新的知識、技術充實到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線技術人員與專業教師的合作,縮小教材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使學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識。
與傳統教材體系相比,新型高職教材體系更具實用性和先進性。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立足改革、與時俱進,加大教材建設力度,全力編寫具有高職高專特色的教材,使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更加符合教學改革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推動高職口腔醫學技術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愛華.高職校本教材開發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2011(17):232.
[2]馮艷妮,劉培培.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中職光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3(12):1-2.
[3]余祖文,譚維奇,張鵬順.關于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132-133.
[4]王海梅.高職院校開發校本教材的原則和策略[J].內江科技,2007,28 (1):42.
[5]孫桂芳.淺議高職課程體系改革與教材建設優化[J].職教論壇,2010 (20):53.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