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錦霞,劉 穎,蘭 萍,何俊峰,馬 平,談益芬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珠海519041)
?
護生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討
邵錦霞,劉穎,蘭萍,何俊峰,馬平,談益芬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珠海519041)
摘要:目的在診斷學教學中,把換位思考的理念滲透到護理專業學生的診斷學實驗教學中,以加強護生的責任心培養,提高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避免護患糾紛,從而提高診斷學的教學效果。方法以2012級護理本科學生261人作為實驗組,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在學期末制訂相關指標進行考核,并在實習期間對其進行護理服務滿意情況調查。將2011級護理本科學生311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未強調融入換位思考理念及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將兩組的考核及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無論是期末考核成績還是自我評價和對護生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實驗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護生責任心的培養,減少醫療糾紛;加強護生的醫德培養,推動醫學發展與社會進步。
關鍵詞:護生;換位思考;護患溝通;診斷學;實驗教學
為滿足醫學教育發展需要,我國制訂并實施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除了掌握扎實的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具備全心全意為護理對象健康服務的職業態度及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技能、批判性思維等綜合素質。我國醫學教育在這方面相對薄弱,亟待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所謂換位思考,即雙方角色互換,各自以對方的思維角度和價值取向為出發點,充分挖掘其共同之處,互補差異,是人們在交往和工作過程中出現誤會或意見分歧產生矛盾時,其中一方換個思維角度站在另一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1-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醫療服務被納入消費法,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以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3],從而要求護理人員用一顆博愛之心同情、關心、寬容和接納患者,學會換位思考,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而目前在校護生中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受父母和長輩的寵愛,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在關心、幫助、體諒他人方面比較欠缺,缺乏“想人之所想”的品質。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4],是從基礎學科過渡到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橋梁課,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護理專業學生接觸臨床專業學科的首站。其內容包括:問診、癥狀診斷、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其中問診、體格檢查等內容是診斷學實驗課的重點內容。為了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護理人員,把換位思考的理念滲透到診斷學實驗教學中,以加強護生的責任心培養,提高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避免護患糾紛,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本校以護生所學內容為基礎,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2012級護理本科學生(大二學生)261人作為實驗組;以2011級護理本科學生(大三學生)311人作為對照組。
1.2研究方法
實驗組:(1)診斷學教研室教師在上實驗課前進行集體備課,制訂統一的教學方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理念,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使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進行。(2)診斷學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把換位思考的理念滲透其中,加強溝通能力的培養:①在問診實驗教學中,兩位教師示教,其中一位教師扮演醫生,另一位教師充當患者。在示教過程中強調融入換位思考理念,問診過程中醫生先自我介紹,從禮節性交談開始,對患者要親切、和藹、耐心,理解和尊重患者,對患者一視同仁,替患者保守秘密等。教師示教完畢后,組織護生進行角色扮演(一位護生先扮演醫生,另一位護生充當患者進行問診,然后角色互換)的問診練習,這樣在學習問診的過程中,加強了對護生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②在體格檢查實驗教學中,教師扮演醫生對患者(由護生扮演)進行體格檢查的示教時,同樣要求融入換位思考理念。在體查前應修剪好指甲,不能留長指甲,以免在體查過程中傷害患者,并要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和所需要檢查的內容,得到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在當著患者的面洗手后再進行檢查。在檢查中,注意關心患者,如寒冷季節使用聽診器前,先將聽診器在手中暖熱后再聽診;觸診前,暖熱雙手后再接觸患者皮膚;體檢過程中注意正確暴露檢查部位,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患者的隱私;檢查完畢后幫患者蓋好被子并致謝等。再讓護生互換角色進行體格檢查練習,使護生理解患者,增強對患者的服務意識。③在期末實驗課中,設計一些典型病例,用模擬的場景啟發和鍛煉護生。如:十二指腸潰瘍并出血、大葉性肺炎等的典型病例,組織護生進行表演,一個班分成5組,10人一組,5人扮演患者及其家屬,5人扮演醫生及護士,模擬患者就診及醫護人員接診的整個過程(醫護人員主要對患者進行問診、體格檢查等),在完整的場景表演中,整個過程體現出患者患病的痛苦、患者家屬的焦急緊張以及醫護人員對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再讓護生角色互換,這樣增進了護生對患者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對護生的心靈造成觸動,產生共鳴。(3)制訂換位思考與溝通能力相關指標。在診斷學實驗教學結束時,在臨床技能考核中加入相關指標進行考核,了解護生的知識理解及實踐應用情況。(4)護生就實習期間的換位思考及溝通能力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并調查臨床護理帶教教師和患者對護生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護理服務滿意情況評價方法:每位護生至少由3位教師和5位患者同時評價,3人以上評價“滿意”或“基本滿意”的才作為“滿意”的有效評價。護生自我評價、帶教教師和患者評價相結合的三維評價方法更能體現評價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對照組: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未強調融入換位思考理念及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考核成績實驗組(81.49±6.07)分,高于對照組的(77.62± 6.14)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護生對換位思考和溝通能力情況自我評價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護生護理服務滿意情況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調查顯示,無論是期末考核成績,還是自我評價和對護生護理報務的滿意度,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1)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這對教師要求更高,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經過集體備課,研究、討論課程及情景病例的設計與安排,并加強自身與護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將換位思考理念貫穿在教與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情景病例的場景表演、角色互換,使課堂更生動,更能與臨床相結合,大大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護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訓練,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護生的綜合能力。
表1 兩組護生期末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期末考核成績比較(±s,分)
對照組(n=311)u P考核成績77.62±6.14實驗組(n=261)81.49±6.0767.27 <0.05 表2兩組護生對換位思考和溝通能力情況的自我評價比較[n(%),人]項目檢查時能注意儀表能主動自我介紹接待患者態度和藹可親交談時認真傾聽能適當安慰患者,減輕其焦慮情緒能理解、體諒和同情患者護理或體檢前會修剪好指甲檢查前能洗手檢查時能邊操作邊與患者交流操作中能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天冷做檢查時能溫暖雙手及聽診器做完護理或檢查能致謝對照組(n=311)295(94.9)262(84.2)279(89.7)277(89.1)254(81.7)260(83.6)280(90.0)290(93.2)256(82.3)295(94.9)253(81.4)281(90.4)實驗組(n=261)259(99.2)257(98.5)249(95.4)250(95.8)240(92.0)238(91.2)250(95.8)256(98.1)237(90.8)260(99.6)238(91.2)252(96.6)χ2P 8.93 34.12 6.47 8.84 12.74 7.25 6.90 7.65 8.59 11.16 11.30 8.58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護生護理服務滿意情況比較[n(%),人]
(2)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有利于增強護生的責任心,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在問診、體格檢查、情景表演的實驗教學中,都要求護生扮演醫生病患者角色,從而產生角色共鳴,使護生更能理解和體諒患者、更有責任感。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護生學會了尊重、同情患者,學會“以心換心”,這是換位思考的關鍵,用自己的責任心換取患者的信心;用自己的細心,換取患者的舒心;用自己的耐心,換取患者的安心;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患者的放心[5]。把自己放在患者的角度,真情為患者服務,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給予患者需要的幫助。在遇到患者無禮、粗魯的言行時,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與患者發生沖突,增強了護生的責任心。
(3)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有利于在現實的醫療環境中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推動醫學發展與社會進步。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矛盾更為突出,醫療糾紛中50%以上是溝通不夠造成的,在一些發達國家,醫護人員具有溝通能力已經不是特長,而是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6]。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加強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使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及工作中能理解、體諒和同情患者,做到換位思考,得到患者的信任與理解,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
(4)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有利于加強護生的醫德培養。大學生的心理、道德等人格特征基本形成或趨于成熟,但這種成熟只是基本的,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甚至有相當的可塑性[7]。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護生扮演醫生和患者角色,并進行護患角色的互換,讓護生換位思考,理解患者患病時對疾病的恐慌、對生命的渴望,希望得到醫護人員關愛的心情,從而知道怎樣做是最符合患者利益的[8],培養了護生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道德情操,增強了護生的道德修養。
通過開展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拓寬了我們對護生素質教育的思路及開展護生素質教育的途徑,為我們培養更多優秀的、綜合素質強的護理專業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寧.醫學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朱力,肖萍,翟進,等.社會學原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張雅麗.護患溝通中的換位思考[J].吉林醫學,2007(28):852-853.
[4]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5]徐源,楊福壽,胡昕,等.醫學生醫患溝通與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6):1073-1075.
[6]孫延斌,向鴻梅.實踐醫學生情商教育,構建和諧就醫環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4):509-510.
[7]汪力平,冷樹青.淺議突出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J].醫學教育,2002,10(5):34.
[8]李艷.加強醫學生職業認同教育方法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5,18 (3):64.
基金項目:珠海市人文醫學研究基地立項課題“護生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換位思考與護患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201303)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