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薇
(平涼農業學校,甘肅平涼744000)
?
青少年校園暴力現狀調查分析
劉薇
(平涼農業學校,甘肅平涼744000)
摘要:通過調查了解青少年校園暴力的現狀、特點以及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的相關性,探討校園暴力事件發生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青少年;校園暴力;身體暴力;心理暴力
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園內部及其周邊發生的針對青少年學生實施的生理、財產和心理的侵害行為,包括身體暴力和心理暴力兩個層面。身體暴力指施暴者以自己的身體或工具實施的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心理暴力指通過非身體的接觸,以言語、人際關系的控制實施的傷害他人心理的行為。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對家庭和諧、校園安全、社會安定產生了重大影響。
調查了解青少年校園暴力的現狀,分析其特點,關注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的相關性,為構建青少年校園暴力防控體系提供依據和參考,現介紹如下。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平涼市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500人。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1.6%。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自編的,分為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學校和家庭概況)和生活經歷調查(身體暴力、心理暴力)。其中身體暴力包括攻擊、欺負、自殺、財產侵犯、性侵犯5個維度,共14道題;心理暴力包括言語攻擊、人際攻擊、壓力營造和網絡暴力4個維度,共13道題。問卷采用4級計分制,1~4分分別代表從沒有、有時、經常、總是,得分越高說明該行為發生的頻次越高。
將問卷所得數據輸入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4.1身體暴力現狀
分別對身體暴力的5個維度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身體暴力的5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攻擊(9.026 7±2.734 19)分,得分最低的是財產侵犯(3.0733±1.41941)分。但自殺和欺負的得分也應該引起關注,分別為(4.189 2±1.889 29)分和(3.460 0±1.393 32)分。
表1 身體暴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表1 身體暴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項目 題數 最低分 平均得分攻擊欺負自殺財產侵犯性侵犯合計5 2 3 2 2 1 4人數458 458 458 458 458 458 5 2 3 2 2 1 4最高分20 8 12 8 8 5 6 9.026 7±2.734 19 3.460 0±1.393 32 4.189 2±1.889 29 3.073 3±1.419 41 3.333 3±1.407 87 23.139 4±6.818 78
4.2心理暴力現狀
分別對心理暴力的4個維度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梢钥闯?,在心理暴力的4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言語攻擊(7.801 7±5.256 51)分,得分最低的是人際攻擊(2.980 4±1.171 74)分。壓力營造和網絡暴力的得分分別為(4.535 9±1.716 96)分和(3.997 8±1.771 30)分。
表2 心理暴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表2 心理暴力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項目 題數 最低分 平均得分言語攻擊人際攻擊壓力營造網絡暴力合計5 2 3 3 1 3人數458 458 458 458 458 5 2 3 3 1 3最高分20 8 12 12 52 7.801 7±5.256 51 2.980 4±1.171 74 4.535 9±1.716 96 3.997 8±1.771 30 19.315 9±8.640 72
4.3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3 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相關性分析
由表3得知,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的發生密切相關(P<0.05),身體暴力的發生有可能導致心理暴力的發生,心理暴力的發生也有可能導致身體暴力的發生。
5.1攻擊是身體暴力的常見形式
青少年學生情緒控制能力弱,容易沖動,往往一言不和即大打出手。另外,自殺傾向較為嚴重,它在身體暴力各維度得分中位列第二,這是因為現在的青少年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長輩對其較為溺愛,事事滿足,受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采取正確方式宣泄不良情緒,常采取自殘或自殺的極端手段。
5.2言語攻擊是心理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
不少學生認為對別人身體的傷害要負法律責任,而語言的辱罵、威脅、嘲笑不但可以發泄心中的怒氣,而且無需承擔法律責任。另外,有些家長自身素質不高,常常與他人發生語言沖突或用語言發泄心中不滿,這些都使學生耳濡目染,學會了用辱罵、威脅等方式攻擊周圍的人。
5.3網絡暴力是一種新型的心理暴力形式
伴隨互聯網的興起,在網絡上采取詆毀、謾罵、蔑視、侮辱、造謠等形式對他人的人格和精神造成傷害的行為愈來愈多,因為其具有公開性、隨意性、傳播性和隱蔽性而被青少年效仿,其發生率逐漸增高。
5.4身體暴力與心理暴力具有較強的相關性
心理是行為的支配,一般暴力行為的發生都有一個“壓抑—暴發”的過程,身體暴力往往由于某種情緒的支配而發生。遭受暴力行為的學生,受傷的不僅是身體,而且還有心理,容易自卑、膽怯、孤僻,形成攻擊性人格。
6.1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影響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身體開始快速發育,身高體重增加,激素分泌水平增強,外形趨向成人化,精力旺盛,對外界的攻擊性增強,發育不完善的神經系統使得他們易興奮、沖動、情緒化,一旦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問題糾紛,就容易情緒失控,采取過激行為,導致暴力事件發生。
隨著生理的變化,青少年在心理上也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叛逆、嫉妒、過度膨脹的自尊以及對生命的漠視,使他們在與別人產生分歧或糾紛時無法正確處理。為了維護自我尊嚴,他們往往采取與對方對立的態度,出現斗氣、敵對,甚至暴力斗毆的現象。
6.2家庭的影響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家長的不良言行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負面的“榜樣”,使孩子誤以為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用暴力方式處理沒什么不對。不完善的家庭結構又會使孩子生長在一個缺少關愛的家庭,容易自卑、孤僻、冷漠,對外界缺乏信賴感和安全感,形成攻擊性人格,產生暴力行為[1]。
6.3學校的影響
現行的教育評價體制使得學校偏重于學業成績,忽視了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這些教育內容的缺失使得學生不能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不能中肯客觀地評價外界事物,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處理與他人的矛盾糾紛,而是采取自認為有效的攻擊性行為。
現階段,學校大多采用強制性方式進行管理,以正面嚴厲的懲戒為主,在某些學校中體罰依然存在,缺乏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使學生產生了不滿情緒,導致了他們與學校、與教師、與學生干部之間的對立,一旦有突發因素激化,很容易出現暴力事件。
在暴力事件的處理上,學校大多采用批評、寫檢查、警告、家長道歉賠償、性質惡劣者開除等懲戒性處理方式,對事前預防以及施暴者的教育轉化工作不夠重視,致使許多施暴者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為學校是和自己過不去,故意刁難自己,于是自暴自棄,暴力傾向愈加嚴重。
在教育方式上,有些教師堅持“嚴師出高徒”的觀念,對學生“嚴打高壓”,好下命令、下禁令,學生只能服從,稍有辯駁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2]。受教師的影響,學生在與他人相處中也會態度生硬、頑固主觀,常因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有些教師自詡是“人性化教育”,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的錯誤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其他學生隨之效仿。
6.4社會的影響
(1)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是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對人的生命、價值、尊嚴的尊重與維護,人文精神的缺失導致人們的價值觀扭曲,“重利重權”的功利性價值觀盛行,社會道德失范,思想領域混亂。這些思想誤區對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使得部分青少年貪婪、冷漠、淺薄、急功近利等。
(2)不良文化的泛濫。青少年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外界新生事物極易引起他們的關注,但同時其鑒別力、控制力較弱,容易受含有刺激性、娛樂性、神秘性的暴力、兇殺、賭博、色情等不良文化的影響,他們常常模仿網游、影視劇、小說等的情節,有些青少年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偷盜、搶劫、敲詐他人財物,觸犯法律,成為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
(3)青少年法治法規的不健全。近年來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有增無減,影響惡劣,但在立法懲罰犯罪和立法保護受害者方面相對滯后,現有的法律法規《憲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中,主要針對已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進行立法處理,沒有起到前期預防作用[3]。另外,普法宣傳力度不夠,許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分不清違法與犯罪,致使他們總抱著一種僥幸心理。
參考文獻:
[1]劉霞.中學生校園暴力現狀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0(3):237-239.
[2]陳振江.中學校園暴力的學校歸因以及預防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郭廣一.中學校園暴力產生原因及對策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27):191-192.
基金項目:2015年度平涼市社科項目研究課題(PLSKKT2015016)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