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蘋 談晟堅
(1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48;
2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江蘇南京 210048)
?
閱讀教育:成就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談蘋1談晟堅2
(1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48;
2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江蘇南京 210048)
[摘要]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高校所有教學工作,是圖書館教育職能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閱讀教育激活了教育職能;對高校圖書館來說,閱讀教育一定意義上是圖書館的專屬,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擔當著教育職能的責任;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教育應與高校中的素質教育、專業知識教育等并存,共同完成高校的學歷教育,實現教育職能的后時代效應。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閱讀教育教育職能
由圖書情報學界新潮學者P·威爾遜在其論文《情報工作與我們的使命》中指出:“……圖書館真正的職能——對大學和對整個國家是促進知識的獲得和新知識的產生。”毫無疑問,所謂 “促進知識的獲得和新知識的產生”正是教育的本質和目的[1]。高校圖書館(以下簡稱高校館)的教育職能是從高校館在學校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或應承擔的作用,以其豐富的專業性、權威性的閱讀資源,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勞動,使讀者受到深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在現代信息時代的高校館,或已淡忘了應擔當的教育職能,要在追求從新技術上滿足讀者 “時尚”需求的同時,通過閱讀教育成就其教育職能,這既是圖書館使命的要求,也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
1踐行“閱讀教育”,讓教育職能升華
閱讀教育的水平,也是對高校館教育職能的直接評價。“閱讀教育”是高校館教育職能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閱讀教育一定意義上應是圖書館的專屬,對高校館來說更是如此。閱讀教育是對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和活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使他們具備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閱讀選擇能力、閱讀評價能力和閱讀效率能力。當前,閱讀教育已經成為大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讀者教育經驗的大學圖書館,集教學、學術研究、信息服務職能于一身,憑借著豐富的閱讀資源和具有扎實理論及豐富經驗的教育工作人員,應該在大學生閱讀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2]。
1.1用“閱讀教育”激活高校館教育職能
人們對“閱讀教育”的了解還停留在“是什么”的階段,相比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的認識要比較陌生。高校館的閱讀教育是圍繞教育職能展開的,是以培養讀者閱讀能力為目的,并以達到閱讀效果為終級目標的教育方式,應與高校的學歷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共同成就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因此要建立與高校教育相適應的圖書館閱讀教育體系,用閱讀教育激活教育職能。
1.2讀者的“自動到位”是接收閱讀教育的前提
課堂教學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而讀者在圖書館的閱讀卻是隨心所欲、無章可循的,圖書館教育職能的發揮,不是通過耳提面命的說教,也非迫人接受的強制。這里表現了課堂教學與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差異,但這只是第一性的,實際上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還有第二性的表現,即嚴格的因材施教,而且這種因材施教常常表現為讀者的自動到位,而不是圖書館工作者的強行劃分[3]。因此,閱讀教育的過程是對大學生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方面的調查研究、書刊評價、閱讀選擇、閱讀方法、閱讀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它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與深化[4]。
1.3閱讀教育需要“頂層設計”的框架
高等教育的體制內容是由專業教育與閱讀教育共同構成的,而閱讀教育慣穿于專業教學始終,要構建基于高校館教育職能的閱讀教育頂層設計框架,豐富教育職能內涵。“頂層設計”是源于自然科學及工程設計領域的一種理念。它針對某一特定的對象,運用系統的理論,自上而下地提出總體戰略構思及實施方式,著重強調其分析的準確性、結構的優化、資源的整合、目標的遞進、執行有力、控制即時和反饋及時等[5]。閱讀教育頂層設計的實施,應該趨于常態化,并在圖書館員的最佳實踐中不斷完善。

2閱讀教育引領大學生閱讀
高校館的閱讀教育,不再僅是依托館藏資源而被讀者利用的靜態指導,而是由圖書館員與讀者間的動態教育,擔當著教育職能的責任。大學生在高校的教育主要是專業知識和博覽群書的閱讀教育,專業知識教育主要由各專業老師完成,而博覽群書的閱讀教育則多由圖書館人來承擔。面對大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圖書館應該建立起閱讀教育長效機制,將簡單的閱讀指導提升到閱讀教育服務層面,通過閱讀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閱讀認知水平,通過閱讀教育來化解校園閱讀危機[6]。
2.1領會“授之以漁”完成層面教育
從中學時代應試教育體制下邁進大學校門的大學生,沒有經歷 “授之以漁”的技能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本質上的不同就是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飛躍,是由把“魚”(即知識)喂給學生的方式到研究問題、思考問題之“漁“的提升,就是說要利用大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期,注重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閱讀教育是在以“授之以漁”方式教育他們掌握和利用資源的技能。然而,閱讀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停留在對閱讀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授之以漁”中的“漁”的掌握,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2用閱讀教育技能定位閱讀目標
對大學時代的閱讀教育,盡管有別于最早提出的閱讀教育概念(針對兒童閱讀來說的),但他們從高中階段中就缺乏自主閱讀的能力,對大學生的閱讀教育,首先要從按所選專業和通識教育的需求選擇文獻開始,讓他們找到自己所需的“普惠閱讀”和“精準閱讀”。
高校館的各種館藏資源,是在注重大學生普及閱讀的同時,兼顧研究型的讀者需求形成的,如果圖書館只有“精準閱讀”,而沒有了“普惠閱讀”,那就偏離了閱讀的本意。“普惠閱讀”包括習慣性閱讀和隨意性閱讀,也是一定意義上的“全民閱讀”;“精準閱讀”是準確性閱讀和目標性閱讀,是“普惠閱讀”的延繼和拓展。大學生在圖書館的閱讀教育過程中,在掌握了閱讀技能的基礎上,定位自己的閱讀目標,讓自己的閱讀更富色彩。
2.3閱讀教育引導大學生的閑暇閱讀
引導大學生保持對閱讀的敬畏,才能懂得學習不僅是走進課堂,閱讀無處不在。大學生都將面臨:考研、出國、就業、創業等很多道路的選擇,必須要有不同方面的知識儲備,應該思考課堂外的閑暇閱讀,要走進圖書館,接收閱讀教育。然而,在導致閱讀生態激變的今天,視覺文化崛起和閱讀方式的轉變不可小覷。由手機、電腦的移動終端具有易操作、易攜帶等特點,多數大學生都用以閑暇閱讀,卻不知自己的閱讀習性已悄然改變,隨著不停的點擊,不斷的鏈接,即讀即換,隨意瀏覽,選讀、跳讀、速讀、片讀……,這些匆忙一瞥的閱讀,深刻改變了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閱讀方式。研究指出,看手機和閱讀書籍是兩種判若有別的文化,前者是不容思考,遵循速度法則,而后者是以安靜的閱讀方式,或掩卷沉思默想,或來回地反復閱讀某些篇章,較之于前者,閱讀書籍是更具理性的活動。圖書館的閱讀教育要引領大學生的閑暇閱讀,讓他們在閑暇時光里進行有分量、有底蘊的閱讀,通過閱讀教育,教會學生試著“放慢閱讀”,將信息轉化為洞察力,去理解、去領會。
3閱讀教育是由簡單的閱讀指導提升到的新高度
對“閱讀教育”的實施,不同的踐行者有不同的模式,重要的是你以什么身份在踐行。父母對孩子多采用啟蒙式的“識字”“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式,還包括“身教重于嚴教”閱讀教育,讓孩子能從父母的“身教”中“讀懂”他們的形象;對大學生的閱讀教育,應該是對閱讀技能的培養、拓展、延續。
3.1對大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是閱讀教育的基礎
造就成功的閱讀者是閱讀教育的主要目標,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是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造力,它主要是指運用閱讀所得的知識技能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閱讀技能的培養是閱讀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包括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不僅使他們能得到更豐富知識的滋養和熏陶,閱讀能力本身也是一項高素質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個人能力。進行閱讀技能的培養,其教學方式是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是讓大學生能分析所選文獻的最佳內容和最新信息,要有對“網絡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在信息時代,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和利用能力。在閱讀教育中要加大對大學生必需具備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方法的份量,提高大學生讀者的信息素養,使他們能夠在眾多閱讀資源中,有效的選擇讀物,通過分析和判斷,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此發揮閱讀教育的功能[7]。
3.2閱讀教育提高閱讀選擇水平
成功的閱讀選擇是閱讀教育的目標。高校館閱讀教育就是以讓大學生通過閱讀選擇、達到最佳閱讀為目的。閱讀本身也是一個選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通過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評價等完成閱讀活動[8]。英國閱讀專家Smith說過:“有意義的閱讀以選擇性為特征……”。俄羅斯思想家、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也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任何時期,圖書館都是大學生閱讀的主體,閱讀需要教育,只要讀者有閱讀需求,就可通過圖書館員的閱讀教育,提高閱讀選擇技能,從而提升閱讀質量。如今,邁進圖書館的學生們少了,不能僅因信息時代的腳步太快,還要從側面看到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有限,尚且不足以支撐起大學生便捷閱讀的需求,其實希望在圖書館享受閱讀的仍大有人在,作為閱讀主體的大學生,需要閱讀教育。
3.3圖書館員的“榜樣閱讀”豐富了閱讀教育的內涵
圖書館員的自覺閱讀,就是“榜樣閱讀”,是閱讀教育的積極因素。在閱讀教育過程中,圖書館員應以自己的閱讀態度,給大學生最寶貴的啟示,要有推廣閱讀的基本業務素質,需要做到閱讀在先,推廣在后,并以豐富的閱讀經驗推廣閱讀,這是高校館的閱讀教育在教育職能中的最好體現。圖書館員是什么?是先于讀者成為讀者的那樣一些圖書館工作中的人[9]。對圖書館員來講,要多些“寓研于樂”的實踐,對讀者來說,要多些“寓教于樂”的閱讀,使閱讀教育鮮活起來,這對活躍館員與讀者間的溝通具有價值引領作用。圖書館員的自覺閱讀在閱讀教育中產生的積極影響:
a.對圖書館專業知識的閱讀,為讀者選擇學術專業的準確閱讀、拓展閱讀和相關閱讀提供了方便,具有專業性。
b.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紙質、數字)的引導閱讀,包括閱讀方式、閱讀技巧的指導閱讀,為讀者閱讀會產生“吸引閱讀”的影響,改善讀者的自主閱讀能力,提高創造性閱讀水平,具有主動性。
c.對博覽群書的閱讀,為讀者閱讀選擇樹立了“榜樣閱讀”形象,具有引領性。
d.對有目標的精準閱讀,可與讀者營造一個“互動閱讀”“交流閱讀”的氛圍,在溝通與讀懂對方中“讓一樣的作品有不一樣的閱讀”,具有活躍性。
4閱讀教育實現了教育職能的后時代效應
教育不應止于大學時代,閱讀教育是教育職能的另一種姿態,實現著高校館的教育職能。高校館的閱讀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閱讀推廣、講座等),更是一種常態化的“隱形”教育,達到的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橫向層面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縱向層面教育;高校館的教育職能最關鍵的是與大學生的未來教育有先天的契合點——終身教育,當大學生們走向社會,隨著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圖書館的閱讀教育會陪伴其應用在各個不同的成長年代,定會產生“收獲的不只是糧食,更是種子”的后時代效應。
4.1閱讀,造就了作品的闡釋
閱讀是一種文化,是人們通過眼睛看到的情景再現至腦海中,經過長期的思考積累迸發出的一種智慧,是在人與書的交流中展開的思維碰撞。閱讀能產生“成就感”——將他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大學生是閱讀者中最活躍的群體,對作品閱讀的闡釋也最豐富,對同一文本,會有只因讀者不同,結果遂意的多元閱讀,正像常州詞派大家譚獻主張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意思是說作者原意雖然未必如此,但為什么讀者就不能這樣解釋呢?這應該就是閱讀教育產生了不同智慧的碰撞吧!
4.2閱讀自己,彰顯閱讀能力的提升
很多時候,一幅作品就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閱讀作品就是在閱讀他人的背景,與人交流就是在讀懂對方的閱讀,享受的是閱讀過程,何嘗不能將自己也當作品來閱讀一下,尋找一下自己的背景、現在、未來?找到堅信、找到欣賞自己的地方;一個人的文化品位、氣質不是炫耀出來的,而是別人對你閱歷的一種評價。
4.3反省自己,閱讀教育的最高境界
讀書讀久了,總會信仰些什么,只有長期的閱讀積累,才會有反省自己的迸發。反省,或許是激活了自己對某事、某人的記憶,這些記憶讓自己重新思考自己,反省自己;學會換位思考,學會以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某方面的不足,不僅要完善某事,更應完善自身;在閱讀中為自己深加工,成為自己職業中的最佳奉行者,在行業界中樹有珍貴的典范,用經歷定義自己。
5結束語
高校館“閱讀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成就教育職能,由閱讀教育貫穿高校所有教學工作,決定了持續的閱讀教育是圖書館員和所有學科教師的共同責任,閱讀教育只有在整個大學教育的環境支持與資源的配合下,在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讀者的共同探索和實踐中,才能不斷發展。閱讀需求塑造了大學生的人生習慣,大學生畢業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閱讀教育能陪伴他們實現終身學習,只有當一個人在上學年代里就愛上書籍,學會從閱讀中了解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在畢業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
參考文獻
〔1〕〔3〕齊向華.信息化社會中圖書館的教育職能[J].圖書館雜志,1999(12):1-3,10
〔2〕〔7〕譚澤紅.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的的閱讀教育[J].圖書館論壇,2006(10):109-111
〔4〕王恩華.大學生閱讀教育的實證分析及其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1998(2):50-53
〔5〕陸錦沖.頂層設計:高校有效管理的現實路徑[J].教育探索,2012(8):84-86
〔6〕金娜.大學生閱讀現狀與高校圖書館閱讀教育策略[J].內蒙古科技經濟,2011(17):137-138
〔8〕崔德明.關于大學生閱讀教育的思考[J].陰山學刊,1999(6):70-73
〔9〕王梅.圖書館學研究的理性與感性[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257,288
Reading Education: the Achievement of Education Function in College Libraries
Tan PingTan Shengjian
[Abstract]Reading education in college librar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It runs through the teaching work and becomes the foothold of library’s education function. Reading education activate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t is, in a sense, the exclusive part of college libraries, the continuation and promotion of class education and tak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function. Reading education should co-exist with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to complete academic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after the era” effect of edu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College library; Reading education; Function of education
〔作者簡介〕談蘋,女,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 副研究館員,發表專業論文10余篇,研究方向:圖書館工作實踐;談晟堅,男,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講師,發表論文6篇。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