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艷
【摘 要】鐵路橋梁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又和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和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其質量就必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作為鐵路橋梁施工企業應認識到加強質量控制,提高項目質量意識的重要性,走質量興企之路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企業生存的必然。
【關鍵詞】鐵路橋梁;施工質量;控制
在鐵路的建設之中,橋梁的施工對其最終的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旦橋梁施工工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的話,將會引發一系列的質量故障,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故,將會造成極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鐵路橋梁的施工質量控制在施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擔負著重大責任,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編制施工項目質量管理計劃
首先要組織施工單位進行現場踏勘,認真了解工程概況,收集有關資料,為項目質量管理計劃的編制提供真實的素材,其次是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目標。在制定質量目標時,要注意質量目標的可測量性,可實現性,既要避免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又要防止將己經實現的目標或輕易能達到的目標定為新目標。施工質量計劃編制完畢后,應經企業總工程師審核批準,并按施工承包合同的約定提交工程監理或建設單位批準確認后執行。鐵路橋梁工程施工工序繁多,工藝復雜,編制質量管理計劃主要應考慮以下方面:
1.按照橋梁工程的特點和各工序的要求,設置項目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崗位,明確各部門的質量責任和質量指標要求,責任到人,避免在橋梁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發生扯皮現象。
2.對橋梁工程的概況、工程數量、工程的重難點、各部位采取的主要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工期進度要求以及質量控制點等進行概述,針對此概述可以編制詳細的勞動力需求計劃、進場機械設備計劃以及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周轉材料需求計劃。
二、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基坑開挖質量控制
在每一結構物基礎開挖前,通過地質補探或靜力觸探或直接挖探坑等方式,摸清各層的地質情況,并準備相應的施工方案及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如果發現現場地質情況與設計所根據的地質情況相差較大時,應嚴格按照變更設計程序辦理,視地質情況和橋涵結構特性,采取不同的變更方案,嚴重時可能要將基礎形式變更為樁基礎。
基坑坑壁坡度應按地質條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況確定。如土的濕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穩定而引起坍塌時,基坑坑壁坡度應緩于該濕度下的天然坡度。當基坑有地下水時,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開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質易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較深時,應先加固后開挖。
2.墩身施工質量控制
對于鐵路橋梁墩身施工的質量控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首先,需要確保墩身定位的準確性,因為墩身如果因為其位置出現偏差而造成受力不均,將會嚴重影響鐵路橋梁使用的穩定性,甚至造成墩身無法使用的情況出現。所以在墩身施工之前,一定要對墩身的定位坐標進行仔細的計算,在測量的過程中也需要采用測量儀器進行及時的校驗,在施工時還需要進行換手測量,對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也需要進行反復的復核,以確保定位的準確性。其次,對于鋼筋施工,需要在確保鋼筋質量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下料時一定要通盤的考慮全局,盡量的減少鋼筋的下腳料,而在鋼筋的綁扎時一般采用八字綁扎法,以保證鋼筋之間的連接具有穩定性;另外,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因為混凝土澆搗之后會逐漸的凝結,但是因為水泥的水熱化作用會在不同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出現不同的變化反應,這就需要加強對混凝土的養護,控制好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及時的補充水分,確保混凝土的不至于脫水。
3.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須仔細檢查模板和鋼筋尺寸,預埋構件的位置。還要檢查模板的緊密程度和模板表面是否清潔潤滑。灌筑方法分為:分層澆筑和一次澆筑,分層澆筑分斜面分層和水平分層兩種。混凝土的灌筑方法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密實度和穩定性,這對混凝土的質量影響較大,必須根據混凝土伴制能力、振搗能力、運距、灌注速度以及氣溫等因素,認真制定混凝土的灌注工藝。
當構件高度、厚度較大時,為保證混凝土能夠振搗密實,就應采用分層澆注法。分層澆筑厚度與混凝土的稠度及振搗方式有關。一般情況下,如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時,分層澆筑厚度以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為宜,如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時,分層澆筑厚度不能超過20cm,薄腹T型梁、箱梁、梁肋,當用側向著式振搗器時,分層澆筑厚度一般在30~40cm為宜。
中小跨徑的T型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分層澆筑,對于又高又長的梁體如果混凝土供應跟不上水平分層澆筑的進度時可采用斜層澆筑方法,可由梁一端澆向另一端。空心板梁,一般先澆筑底板,再立芯模,扎焊頂面鋼筋。然后灌注肋板和面板的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抽卸芯模。分層澆筑時,應在前層混凝土開始凝結之前,即將次層混凝土灌注并振搗完畢。上下兩層灌筑時間相隔不能超過l小時(氣溫30度以上時)或1.5小時(氣溫30度以下),也可以通過試驗確定允許的相隔時間。如果灌筑次層混凝之前,前層混凝土已經凝結,混凝土強度大于1200kPa的要求后,經過結合縫處理才能澆筑到2500KPa后,再可灌筑次層的混凝土。
三、構建完整的施工質量控制系統
為達到施工質量控制的最終目標,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統與運行機制,以使得施工與質量控制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施工質量控制的工作,廣義上講,就是指施工控制系統的建立和正確的運作。橋梁的施工質量控制與橋梁的設計和施工有密切的聯系。
從信息論的觀點看,橋梁的施工質量控制過程是一個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處理和信息反饋的過程。通過實時測量體系和現場測試體系,可以采集到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各類所關心的數據信息。借助橋梁施工控制的計算分析體系,對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尤其是對施工中各類結構響應數據(如變形、內力、應力)的分析,可以對施工誤差做出評價,并根據需要研究制定出精度控制和誤差調整的具體措施。最后以施工控制指令的形式為橋梁的施工提供反饋信息。在施工質量控制計算和誤差分析中,通過對施工容許誤差度指標數據體系、施工反饋數據(尤其是應力監測數據)、施工控制目標值數據的分析確立施工狀態的應力預警體系。
施工質量控制系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足夠精確的標高、位移、應力、溫度、以及其它物理量的測量手段的支持,其中應力、溫度測量儀器和傳感器主要由施工控制方配備和完成,而標高、位移及混凝土參數的測量主要由施工方完成。施工質量控制系統還需要有完備的施工控制專用軟件的支持,包括施工全過程模擬結構分析系統,實時監測數據庫及其管理程序,施工誤差評價分析及調整程序,施工控制報表處理系統等,以提高工作效率,滿足實時控制的需要。
四、結語
總之,鐵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認真落實質量控制要點,需要在各個程序上嚴格把關,依據現行的規范施工,以確保質量。只有這樣,鐵路橋梁建設才能保證其嚴密性而對整個鐵路運輸系統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文奎.鐵路施工中如何做好橋梁動態質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2(15).
[2]李家喜.鐵路橋梁施工質量管理與大體積混凝土控制[J].交通世界,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