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完善大學語文教學工作,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有助于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在當前社會對創新重視程度不斷增加的今天,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就成為了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引言
為了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大學語文教學效果。在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并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文將針對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研究分析。
1.創新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采用現象分析教學模式。大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個討論的話題或者形成的現象,然后教師在學生討論后對該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論述,并對相關結果進行研究,最后對該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解析。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大自然環境保護的講解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對本模塊的文章進行預習,然后挑出具有針對性的文章對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壞現狀及原因等進行分析。并在教學中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詢問學生大自然環境的發展規律是什么、人類是如何對大自然環境進行影響的、我們面對這些問題該怎么做等等,然后通過這些問題引入為學生創立一個可以自由討論、發言的環境,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預定的教學效果。
其次是采用巴特勒學習模式。該模式需要依托課堂與教學教材的具體內容,通過對二者的合理把握,為學生設計一個新的情景模式,然后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進行問題的分析、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之后應開展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運用,進行現有問題的分析、探討,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然后應引導學生處理課后習題,鞏固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例如,在進行自然環保模塊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假定的問題如“在2020年全球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空氣質量急劇下降,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種問題的發生,我們現在該怎么做?”為話題,通過合理的引導與指示,然學生自主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欲望,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2.創新大學語文的和諧課堂氛圍
通過對大學語文課堂氛圍的合理創新、調整,將有效的刺激學生的心理、改變學生的情緒,為學生營造新的心理效應與審美體驗的氛圍。在進行語文課堂氛圍的創新中,教師應明確所謂的氛圍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所以,大學語文教師應重視這種群體心理狀態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應將教學的藝術魅力充分的在課堂中展現出來,通過和諧課堂氛圍的創新、創立,讓知識得到有效的傳遞,培養學生的良好興趣,啟迪學生的潛在智慧。準確的說,要想做好語文教育,就必須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理解的師生關系與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旦自己都馬馬虎虎,心猿意馬、缺乏激情,那么整個課堂必然會死氣沉沉,學生也會喪失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就會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做好師生關系的處理工作,營造良好的、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氣氛,從而帶動學生參與到大學語文知識的學習氛圍中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發掘學生存在的思維潛能,促進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與溝通。
3.創新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動態開放立體知識結構
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專業化設置,從而提高大學語文在社會所需人才培養方面多發揮的積極作用,對此大學教師就必須學者化。在大學語文課程調整中,專業化設置就是指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讓教師能夠具有專業的審美眼光對大學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解讀,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從而讓受教學生能夠清晰的分辨文學里面的趣味,方便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了解領略人文的意蘊。而教師的學者化主要是說,在大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承擔教學任務的語文教師,需要從文學類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中挑選,首先,應從當前社會著名的學者中選取適合教學的先生進行大學語文授課教師的擔當。就比如以前著名的聞一多、朱自清等優秀的名師。其次,當前大學內部的語文教師,應該為自己樹立長遠的教學與發展目標,將成為社會上著名文學類學者作為自己人生前進的目標,從而激發教師學習、創新的動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涵養與綜合能力,進而為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4.創新大學語文課外教學模式
大學語文學科與很多人文學科及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加之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的課程最高目標是實現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所以這就必須打破單一的課堂教育模式,在完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課外教學工作,將是應把教學內容和空間從課堂延伸到圖書館、互聯網和社會之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以提高對各種社會與生活現象的敏銳洞察力。必須將語文教學放在整個人文學科的大背景之下,注重語文與其它人文科學的無法割舍的聯系。培養學生形成開闊的學習眼界和聯系的辨證的學習觀。語文是大學教學課程設置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他與自然學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餓關系,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中應重視二者之間的這種關聯,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合理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基于科學的視角去正是兩種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文化融合與交叉。
5.創新大學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
在大學語文教學質量的評價中,傳統的檢測方式主要以模擬考試、試卷作答為主,通過這種一次性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從而影響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當前新課標教學體系的建立推廣下,大學語文教學應做好新的課程定位,改變傳統的評價機制。首先,創新評價內容。把對學生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放在突出地位。其次,創新評價方式。考試和考查結合、筆試和口試結合、閉卷與開卷結合、規范的考綱和教師自主選擇相結合,同時,考核可采用網上答題、閉卷、開卷、寫小論文等形式,但切不可搞成從網上下載拼接或互相抄襲的形式。然后應對評價流程進行創新。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一種“平時學、平時考”的新觀念。最后應對評價的方式進行創新。大學語文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不應在以單一的筆試考核成績為衡量學生的最終標準,應通過筆試、面試、日常作業成績等多個方向完善教學考核評價工作,采取系統性、全面性、綜合性的考核方式,提高語文教學評價的可靠性。
6.結束語
在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應積極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幫助學生更新思想觀念,拓展學生思維方式,堅持國家制定的科教興國戰略,重視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走創新性發展之路,從而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鄒壯云.大學語文教學亟待創新[J].安徽文學,2010年03期.
[2]鄧文華.試論“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7期.
[3]季丹,李依娜,蔡雪蘭.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實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