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花
【摘 要】經濟學課堂質量的提高不僅要有實用合理的內容,還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法用在經濟學的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技巧、掌握思維方法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教學方法;經濟學
經濟學是個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經濟學這門學科理論性較強,在學習中還需要大量的數學公式、圖形以及經濟學專業術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難以掌握。教學過程往往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只是對經濟學中的概念名詞、數理模型、理論觀點有一定的記憶和認識,很難利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若干現象和問題給予正確的分析和理解。為了克服這些現象,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筆者認為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師生互動交流,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和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實際,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出發,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引導學生按科學的方法去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根據教學目的、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將其優化組合和靈活運用,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經濟學教學中的內涵
在經濟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積極性的有機結合。如果老師一味的講,一味的教,學生很快就會被機械的灌輸成輸入程序的機器人一樣,不會思考,不會應用,不會舉一反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從而發揮潛能,培養能力。
首先,興趣的啟發。興趣的力量是很大的,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動力和積極性投入到經濟學的學習中。在一開始接觸經濟學理論時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變好奇為興趣。在學習中,在學生遇到障礙與困難,甚至挫折時,更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發掘學習中的新問題,興趣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引導。
其次,想象力的啟發。在經濟學教學中,只有通過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從經濟假設到抽象化的數學模型,需要思維加工過程,為此要讓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那些抽象的經濟學模型。
最后,實踐能力的啟發。啟發式教學把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它突出了思維過程,展現了思維策略。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査、經濟分析和實際操控的能力。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掌握數量分析方法,把握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動態。
三、啟發式教學在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經濟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轉變長期形成的繼承性的教育思想,樹立創造性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的案例、討論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結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案例教學法。經濟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案例,其組織方式也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選擇相應的案例類型,然后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在案例的選擇上既可以選擇現實經濟學案例,也可以選擇實驗經濟學案例。當然,在應用現實經濟學案例時可盡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學習效用論時,可引入小品“吃面條”來形象生動地介紹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實驗經濟學案例來驗證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論術語和動態的邏輯推導等知識。
其次,運用提問法。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問法是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相互對話,使學生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經常表現為課堂提問方式。教學中要善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課堂講授時間有限,但課外時間無窮。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地去學習經濟理論,理解經濟現象,有效建立起經濟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有進一步學習的沖動。
在課堂上,要經常性地布置探索性問題,如最近經濟運行的情況怎樣,目前金融危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等等。通過這些思索性的問題建立起經濟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利用更多課外時間去查閱相關資料,研究相關問題,進一步促進對經濟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最關鍵的也是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還有,采用分組比賽法。分組比賽法是指把學生門分成幾個小組,老師設置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討論得出的答案最完美的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來認識規律、總結規律。例如,在講需求的變動和需求量的變動時,課本上有一道題目,題目中列出了4種影響需求的因素,讓學生判斷每一種因素是影響了需求的變動還是需求量的變動。那么學生6人一組,進行比賽,看看最后那個小組做的做好,進行一個排名。這樣的小組成員之間就會很積極的湊在一起討論,大家都不喜歡落后,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理解了兩種變動的不同,加深了理解。
四、啟發式教學法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將啟發式教學法應用于經濟學教學,對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用經濟學這樣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重要現象和重大問題,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但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客觀上也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反思、總結的過程,尤其需要主講教師在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的過 程中,不斷增強成為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教學質量。在經濟學教學中引用啟發式教學要注意幾個問題。
1.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計和安排課程考核工作。在啟發互動式教學的課程考核中,要求學生做到:熟記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模型;熟悉和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基本原理說明和分析生活中的重要現象和重大問題。
2.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特點和需求。啟發式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還要深入了解學生,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個性差異、智力差異的實際,重視并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
3.創建開放式學習環境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式教學法強調的是一種主動探究性的學習和尋求真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建構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足夠空間,允許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參考文獻:
[1]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
[2]年四敬,趙鴻雁.基于應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改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6).
[3]劉新萍.啟發式教學法及其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