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玲
【摘 要】本文從采伐設計方法和檢尺銷售方法過程中6個方面的問題闡述了采伐作業設計出材量與實際檢尺銷售量存差異的原因,并提出了4項消除差異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出材量;銷售量;差異
旌德縣地處皖南山區,是安徽省綠色小康縣之一,林業是旌德縣主要的產業,一直以來林農反映林業技術人員采伐設計的出材量與實際木材銷售量經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設計人員和檢尺銷售人員都是嚴格按技術規程進行操作,每年年終在進行資源統計時,設計的出材量與銷售量都有很大的出入。為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根據多年林業工作經驗,從采伐設計和檢尺銷售之間的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這種差異的方法。
1.林木采伐設計
1.1調查方法
先對擬將進行采伐的林地進行踏查,察看整個林相,選擇有代表性的樣地。樣地的個數以采伐小班面積確定,根據旌德縣林木采伐作業設計規范,面積1.3hm2以下的小班不得小于2個樣地,面積每增加2hm2,增設1-2個樣地,每個樣地一般為0.03hm2,樣地設置好后即進行每木胸徑測量,小數點后保留一位小數。通過胸徑測量值加權平均確定標準木,以標準木進行造材,計算出材率。
1.2蓄積的計算
把各個樣地所測量的胸徑值依次輸入“林木采伐量計算系統”中的每木調查表,然后把林分各項因子輸入到林木采伐樣地調查表,該系統就可以自動計算小班蓄積量、出材量,把數據導入林木采伐設計登記表即可。
1.3系統計算理論依據
由于“林木采伐量計算系統”中的每木調查表只需要輸入樣地林木的胸徑,與樹高無關,所以筆者認為該系統計算的理論依據應該是一元材積表,而出材量的計算需要在林木采伐樣地調查表中輸入標準木的材長和檢尺徑,所以出材量的計算依據的應該是二元材積表。
2.木材檢尺銷售
2.1 檢尺銷售標準
根據現行國家木材檢尺標準,原木檢尺采用GB4814-84《原木材積表》計算材積,杉木原條檢尺采用GB4815-84《杉原條材積表》計算材積。
2.2檢尺方法
原木檢尺:在原木小頭用直尺量取直徑,一般以最短徑為準,或量取兩個相對較短直徑,取平均值為小頭直徑。杉原條檢尺:通常以木材大頭上伐口為起點向小頭方向測量長度,在距大頭2.5米處用游標卡尺量取最短徑為木材直徑,本地區通常以測量值除皮2cm后為檢尺徑。
3.出材量與銷售量產生差異的原因
3.1林木造材差異
林木采伐設計標準木造材通常都嚴格按技術標準造材,比如杉原條小頭去皮直徑為6cm,柄材、栓材保持自然長度,而在實際采伐過程中,林木的造材是采伐工人自行根據情況確定,并沒有嚴格按技術要求造材。
3.2 林木受損程度的差異
在采伐設計過程中,整個小班出材量的計算是以標準木的出材率來推算的,標準木僅僅表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并不能真正反映整個小班出材率。而且標準木的造材過程是在林間直接進行,現場采伐即時造材,不會進行運輸等其他作業,因而木材不會縮水,也不會有其他破損。木材經過風干拔漬、人工打椏、拖拽、攏堆、運輸、集材以后,木材會發生失水收縮,更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因而在木材檢尺銷售時,出材量相對采伐設計推算出的出材量會有不同程度的縮減。
3.3 檢尺工具的差異
采伐設計檢尺采用的是圍尺,檢尺徑相對比較飽滿,而且是帶皮檢尺。木材銷售檢尺采用的是游標卡尺,而且是以去皮后的最小值為檢尺徑,相對比較瘦實。
3.4林木株數準確度的差異
采伐設計出的采伐株數是以標準地上的株數來推算整個小班的株數,小班面積的精確度又會影響小班的株數,因而設計采伐株數并不精確。銷售檢尺是每木檢尺,株數比較精確。
3.5人為因數差異
采伐設計標準木造材檢尺易操作,單株檢尺測量相對準確;銷售檢尺面對的是集材后擠壓在一起的木材,檢尺難度大,準確率相對低,更有的只能憑借經驗對檢尺徑進行估算。再加上個人工作態度、氣候、環境干擾等因素,準確率會有所下降。
3.6面積的誤差造成出材量的差異
林木采伐設計的出材量是根據標準地調查測量結果推算整個作業面積內出材量,所以面積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設計量。在開展設計調查時,人一旦進入林地內,由于地形的變化和林木的遮擋,很難判讀需要采伐作業面積,就算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也很通過地形圖準確地區劃出作業面積,必須借助測量工具或電子設備進行測量計算,但即使這樣,作業面積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
4.消除差異的方法
4.1找出單株林木兩種檢尺方法之間差異規律
為了查找本地區林木采伐設計與林木檢尺出材量之間的差異規律,我們多次將采伐設計過程中選定的標準木造材分別用兩種工具檢尺,計算單株材積,并做好標記,標準木與其他林木一并集材運輸到集材場后,經過木材銷售檢尺,再次計算該標準木的材積。如此經過多次嘗試,我們發現,單株標準木用游標卡尺的檢尺徑要比采代設計時用圍尺測量的胸徑小兩個徑級,比如胸徑24cm的杉原條,銷售檢尺徑通常只有20cm(去皮測量)。
4.2嚴格按技術要求造材
由于林木采伐造材是在山上進行,而采伐工人是不確定的,很多都沒有經過技術培訓,造材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這是造成出材量發生嚴重差異的主要原因。要消除這種現象,需要對采伐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嚴格按技術標準造材。
4.3加強檢尺銷售制度管理
為確保銷售檢尺的規范性,要完善制度管理,爭取每木檢尺,測量認真到位,防止目測、估大堆銷售等現象,更要做到銷售碼單管理的規范化,建立檢尺記錄與審核制度。
4.4提高采伐作業面積測量精準度
在采伐設計過程中,采伐作業面積通常采用地形圖人工勾繪計算,或者采用電腦軟件在衛星航片上區劃,兩者方法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業面積測量的精準度。此外,我們可以借助谷歌地球3D影像圖來判讀,這樣可以更精準地區劃出采伐作業面積。面積精準度提高了,整個作業面積內的出材量也就準確了許多。
5.小結
林木采伐設計與木材銷售檢尺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分工,但都是林業工作者都必須熟練了解并掌握的技術手段,通過了解兩者之間存在的上述6個問題,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整個作業面積內采伐設計出材量與木材檢尺銷售量之間的差異是可以消除的,這對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做好林農的服務工作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