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芳
摘 要: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重點。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科學運用管理方法,將活動融入管理之中,提高學生自治能力,家校合作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策略;自治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10-01
一、問題的提出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具有形象化、具體化的特點;同時,班級管理具有面大、點多、線長的特點,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進行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科學的管理。2009年8月,教育部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強調:“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可見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二、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調查分析,低年級班級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在低年級,表揚和批評權限集中在老師身上,管理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是一言堂,或者是班級干部說了算,學生們自己做主的機會比較少。同時,低年級的學生干部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也缺少班級管理規范和必要的管理素養、管理理念傳統,缺乏科學性和實效性。二是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成績仍然是學校和社會衡量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因此,班主任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學業成績上,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比較主觀。成績好,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的學生往往受到較高的評價,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受到了忽略。三是班主任管理觀念、方式方法需要培訓和更新。根據調查,有42%的班主任對自己的班級目標是什么比較茫然,只局限于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沒有制定或者自主制定班級規范,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建議或者意見。這樣管理出來的班級,缺少班級凝聚力,學生也缺少主人翁意識,在班級和個人自治上缺少積極性。
三、班級管理策略
(1)班主任自身觀念的提升。班主任要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新人。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對班主任工作有一些知識本位的想法,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課教好。其實,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頭人,首要任務在于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2)班主任要提高班級管理能力。第一,科學運用管理方法。有部分班級在創建伊始,就沒有制訂班級規劃。通過調查,有33.3%的班級規定是班主任獨自制訂的。班主任一方面認為低年級學生沒有這個能力來制訂班規,另一方面,就算制訂了班規也是流于形式,學生表揚批評也不按照班級規定執行。其實,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量化管理,比如根據班級規定,用得星多少來量化班級管理。讓量化管理融入人文關懷,才能使教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第二,將活動融入管理之中。班級的各項活動是學生成長和展示的最佳平臺,學生的能力都是在活動中培養的。班主任要抓住每一個機會,根據班級出現的現象和問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教育。例如,晨會課讓學生介紹自己養的花草,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班會課讓學生進行演講,培養他們口頭表達的能力;課間讓值日班長進行課間管理,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等等。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各項評比要做到公平、公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鍛煉。第三,提高學生自治能力。在班級中,每學期要進行各種“服務行業”的競選,如圖書管理員,值日班長等,并且以人人有機會,人人都有鍛煉的舞臺為原則,不斷創新和優化,形成一個正確的競選流程。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很多學生通過參與競選,為班級做事,思想意識會逐漸改變。從傳統的班級干部是管人的轉變到班級干部是為班集體服務的。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了,從而班級也建立了良好的氛圍,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第四,家校合作。家庭具有教育功能,是學生社會化的第一場所。但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往往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知道如何和孩子進行交流。家校合作能消除和降低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響,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學校工作的重要方面。
四、結束語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重點。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班主任應該立足于現有的教學研究成果,依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以及低年級班級管理中表現出來的學情和特點,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以適應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的進程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教育有法,卻無定法,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仍需不斷努力,繼續研究更加行之有效、更加全面的管理方法,來完善班級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徐兆祝.班級生活中民主精神的缺失與拯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9).
[2]李鎮西.和孩子一起編織故事[J].班主任,2011(03).
[3]鄧艷紅.小學班級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王瑩瑩.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與“理性”[J].教學與管理,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