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雯
摘 要: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引領。用童心和學生相處,用細心培養學生的習慣,用真心感動學生,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方法;童心;細心;真心
中圖分類號:G451.6;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13-01
亞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外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學生的心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班主任需要用心塑造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用童心和學生相處
學生的天地是充滿著幻想和童真的,他們開心的表情、無邪的笑容、響亮的笑聲、大聲的喧嘩,這一切只能在他們最親近的親人身邊看到。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需要蹲下自己的身子,傾聽學生的心聲,就能與學生親近。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社會和事物會更多,從而模仿,并去嘗試。記得我所帶的一個班,班上的同學很聰明,男孩子居多,他們調皮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當時網上很流行的“QQ農場、牧場”他們都特別喜歡,交換了各自的QQ號碼,下課的時間就圍在一起交流“QQ”上的信息,多少級了,偷了什么啊,什么時候誰的菜、水果會熟……這時學生的學習狀態松懈了,各科的成績也跟著下滑。開始的時候我不知道原因,后來,我終于了解到是“QQ”的問題。于是,我就上了一堂名為“我與QQ”的主題班會,我還懇請他們把我加入進來,建立了一個QQ群,讓他們把寫好的文章傳給我,如果有心事也可以和我聊。通過在QQ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育學生光靠熱情和奉獻是遠遠不夠的,教育的技巧和成功來源于教師真摯的愛心,蹲下身子看學生,從學生的視角看問題。
二、用細心去培養學生的習慣
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行為習慣都沒有形成,大多數學生停留于幼兒園的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一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班級,是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細心培養的。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給學生訂立規則,讓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的教學。幫他們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在家里的行為習慣等。例如,坐的姿勢,穿裙子和穿褲子坐的時候的姿態是不同的,教師要加以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儀表。
三、用真心去感動學生
“沒有真摯的師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有著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遭遇,特別是面對心理異常的學生,教師就要做好教導、指引的工作,讓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記得我班有一個叫小D的學生,在升入二年級的時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每天早上來校后,總是一個人在校園里溜達,最后一個進教室。還有每天中午,不到放學的時候就找其他老師請假。經過幾次觀察,發現他只是告訴別的老師,而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我就與家長溝通,但家長沒有向我說明一切,我只好自己去慢慢了解。有一天,吃完午飯回來,當他一個人去一年級看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我輕輕地走到他的身邊說:“小D,今天吃飽了嗎?”他低著頭,沒有正視我,眼睛看著自己的腳尖。我繼續說:“老師今天就吃得很飽,而且感到飯菜特別香。如果天天都能這樣,那該多好啊!”他還是沒有回答我。我繼續說:“現在吃完飯了,很想玩,可是又不知道有什么有趣的游戲。”這時,他的眼睛有點亮起來了。我又繼續說:“小D,你可以給老師出個主意嗎?”他輕輕地說:“兩個人啊,就玩‘跨三步吧。”“可是我不會玩啊。”“這很簡單,我教你。”于是我們就玩起了游戲……我就這樣一點點接近他,常常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和我熟悉起來。經過兩個星期的時間,終于了解到是他的父母在鬧離婚,他不想爸爸和媽媽分開。慢慢地,我和他親近了,進行心理上的輔導,每次有好的“差事”首先讓他去做,讓他感覺到周圍的老師和同學是關心他的,他在學校是被重視的。
四、用“說謊”去勸慰學生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情感、愛好……教師在處理班務和其他的事情上,要學會對學生“說謊”,讓學生確信世界上有愛、有信任、有感動。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開展工作。還記得我班有一位女生,她長得很美麗,留著一頭長發,經常扎一條長辮子。班上的男生都喜歡和她玩,她的性格也活潑開朗,擔任班級的文娛委員,能歌善舞,深得人心。可是有一天,她從家里回到班級,就趴在桌子上哭了。我輕輕地走過去,問她發生了什么事,她告訴我是媽媽把她的一頭長發剪掉了,她很不開心,而且回到班里,全班的同學都在笑她。于是,我輕輕地說:“老師也是短頭發啊,而且憑著這個短發找到這份工作,校長還說我好看呢。你看,現在還流行短發美呢。”她聽了之后,開心地說:“是哦。”其實,我當時的那個短發難看死了,但這 “謊言”,排解了她當時不快的心情,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能使學生更有激情地生活下去。
五、結束語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要愛多少別人的孩子啊!所以,要用心去耕耘,要講究藝術,教育要得法,做到潤物細無聲,給學生更多的信任、理解、關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巴銀琴.談如何當好小學班主任[J].青海教育,2015(Z2).
[2]劉晶.小學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關系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