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元
摘 要:從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運用外部環境創設學習情境、將課堂交給學生三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之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鑒賞教學;內容;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85-01
新課改為中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廣大一線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分析美術教學中的深度和廣度,最大限度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鑒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開展美術鑒賞課,需要教師立足課程教學大綱,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經驗、感知、記憶等元素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在實踐中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實現美術知識的積累。美術課堂要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鑒賞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多媒體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也使得信息教學在中學美術課堂得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融合,使美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首先,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可以引入音樂、圖片、音響、文字等教學元素,使抽象的美術學習變得形象化,這比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更具吸引力,學生充滿求知欲,產生學習動力。其次,教師要預測好學生的提升空間。新課程要求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要求教師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后,為學生創造更大的思考空間和想象空間,激活學生大腦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在摸索中進步,最終能全面客觀地鑒賞美術作品,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真正的教育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喚醒生命觀和價值觀,直到感受精神生活的源泉。”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課堂情境的設置,應當盡量取材于生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而且可以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體會藝術之美,讓藝術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二、運用外部環境創設學習情境
通過多媒體創設美術教學情境,使美術作品更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更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例如,學習鑒賞風景畫時,通過展示圖片和文字,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繪畫的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夠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技巧,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教師須把課本內容同課外的多樣化有效素材進行有機結合,在豐富的內容中尋求創新的思路方法,讓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擴展。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自由拓展,在練習中學好美術鑒賞這門功課,做到舉一反三。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作業的分層設置,根據學生掌握的水平設置高、中、低三個層次作業,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發揮自己見解的空間,展示自己的才華。這種作業設計方式體現了因材施教,減少了學生的反感心理,使抽象復雜的美術變得簡單有趣。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好評和贊揚,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三、將課堂交給學生
新課改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動地位,這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通過組織教師參加講座和會議進行培訓,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使其真正從心底認同新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師需要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育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一言堂”變成“多言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喜歡美術課程,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美術學習的畏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美術鑒賞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一定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審美情趣也是其中一方面,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部分。美術的鑒賞,不僅要學習技巧,更要學習感受生活之美,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因此,美術教學應當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可以通過舉行教師教學方案評比活動,深入研究美術教學,總結出高效的美術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束語
傳統理念無法培養出適合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美術鑒賞學習的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和技巧。美術課堂要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鑒賞事關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不僅要學習技巧,還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之美,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光.中學美術鑒賞比較教學法探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錢科萍.“培養學生有效發問”建構美術鑒賞高效課堂的行動研究[J].教師,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