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超 包先明 劉飛
摘 要:師范學校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該文以淮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非師范)為例,從學生自身因素、專業綜合實力及社會環境3個方面探討了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問題,并給出了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境科學;就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 X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6-168-03
Employment State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Environment Science Undergraduates i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Lichao et 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ool of Life Sciences,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non-teacher major graduates in normal colleges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environment science(non-teacher major)undergraduates were taken as a study case to identify the employment state by the students own factor,the major'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social environment,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were giv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investiga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 science;Employment;Strategy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日益嚴峻。據統計,2001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約有114萬人,到2015年時畢業生已經高達749萬左右,增長了635萬人,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師范類院校也不斷發展擴大,新增了許多非師范學科,而嚴峻的就業趨勢,對于這些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及時解決[1-2]。淮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作為師范類院校中的非師范專業,很多本畢業生畢業就面臨著“失業”,因此,需要結合該專業的具體情況,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1 淮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就業情況
環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的科學。淮北師范大學于2005年著手開設這門專業,從最初每年招收50~60人,到2014級的116人,其招生規模在逐年穩步增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中國當今社會條件下,環境保護依然沒有受到其應有的重視,許多畢業生畢業后想找到與本專業相關的理想工作都面臨著困難,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考研這條路。數據表明,2013、2014年淮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分別為34.85%、34.84%,分別在當年淮北師范大學各專業錄取率排名第四和第三,讀研繼續深造成為了該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去向。而那些沒考研的學生,有部分選擇考取教師資格證,和許多師范類專業學生一樣選擇從事小學、初中教學這條路,其它一些學生有些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有些干脆放棄了專業所學,從事其它一些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
2 對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2.1 對專業的認識不夠 許多剛考入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他們自身對所學專業就不了解,對該專業所學內容以及就業去向不清楚,容易對以后的學習及發展造成影響。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許多考生選擇自己憧憬的專業時分數不夠,但為了能順利考取大學,愿意被調劑到任意一個專業,這些學生自己內心對自己所上專業就不認同、不適應[3]。(2)許多高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沒有自己特別喜歡向往的專業,往往會選擇那些專業名稱聽起來大氣、感覺有前途、認為有發展的一些專業。其實他們并不了解這個專業,對這個專業以后的就業方向也不清楚,大學期間也不主動去關注相關就業信息,導致畢業找工作時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3)有些家庭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父母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盲目的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不懂得孩子所學專業的性質與實用性。這往往使得孩子產生很大壓力,不知道自己將來該做什么,能做什么,無故的妄自菲薄或者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因此,他們在畢業找工作時就容易出現“就業難”的情況。
2.2 非師范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許多師范類院校非師范專業招生規模和專業數量在不斷擴大,但是師資力量和相應教學設備匱乏,不能很好的保證教學質量。淮北師范大學在2011年本科專業數為51個,到2015年則達到72個,新增的專業大部分均為非師范專業。例如,2015年新增的網絡與新媒體、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和戲劇影視文學4個本科專業均為非師范專業,這些新設的專業均要求在當年度開始招生,但相關專業的師資力量還未完善,新教師引進的工作也進展緩慢,這些都大大制約了非師范專業學科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環境科學專業是從2005年著手開設的專業,至今已有10a時間,再加上2015年新增并開始招生的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使得學院有2個環境類非師范專業,但相關師資力量卻較為薄弱,特別是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師尤為缺乏。而師范類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師資力量和相關就業指導課程等均較為完善,這將使得師范專業類的學生和非師范專業類的學生產生差距,并進一步影響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2.3 社會環境 中國目前是一個粗放型生產的工業大國,為了使經濟獲得高速增長,中國面臨著以犧牲環境來換取效益的局面。大的工業項目,雖然存在環境隱患,為了發展,也讓其上馬;小的工業企業,更是存在私開私設、屢禁不止的被動局面。執法上通常采用罰款方式,事實證明其遏制并不好,對于一些暴利企業來說,些微罰款并不能傷筋動骨。中國的環保企業體系還不完善,在發達國家,專業防污治污的環保企業發展得很好,而在中國,由于對污染懲治力度小的緣故,環保事業還未能形成市場化,市場對環境方面人才需求不大。
3 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所面臨問題的對策
3.1 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首先,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專業。為了能較好地把握自己的興趣所在,以便給選擇專業提供較科學的參考,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前應當去參加一些高考填報志愿的測評,這樣選出來的專業比較適合自己。帶著興趣學習,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在4a大學生涯中學有所成,習得一技之能。其次,不要盲目聽從家長及他人的建議,選擇一些看似有“前景”的專業。有“前景”的專業往往能使學生家長等人臉上有光,但這些有前景的專業不一定都是最合適的專業。如果對自己所選的有前景的專業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自身條件也不是那么適合,那么再有前景似乎也沒有用,因為你不能學有所成,讓自己擁有相關的能力。而且其他人的建議也不一定正確,一味地聽從他們的建議,受他們的影響,未免顯得沒有主見。因此建議學生們在選專業時既要考慮前景,但也不能忽視自身的實際情況。最后,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充分利用網絡、報紙等途徑充分了解報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況特別是自己看中的學校招生情況等信息,理性地填報志愿,避免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從而使自己失去學習的動力。
3.2 加強非師范專業建設 環境科學專業建設與學生的培養質量息息相關,加強環境科學專業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而且對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首先,學院應當促進師范教育與非師范教育的融合發展,不僅僅是師范教育與非師范教育辦學理念的融合,同樣要保證2者間的交叉發展,做到師范與非師范既有區別,又能相互吸收借鑒[4]。師范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大多非師范專業設立的時間較晚,相應的辦學經驗比較欠缺。學院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明確非師范專業與師范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和未來發展方向上的區別,制訂出適合非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次,加強環境科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環境科學專業的一些課程對實踐性的要求比較高,但大多教師特別是新引進的教師往往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學生的教學仍以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為進一步提高相應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學院可組織相關進修培訓活動,比如邀請一些有學者或者相關企業的員工進行經驗交流傳授和技術培訓等。
3.3 加強環保宣傳,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環境科學專業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宣傳普及環境與健康知識,提升公眾環境科學素養,努力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加強社會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從而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和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它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節日,開展相應環保宣傳活動,加大對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力度,增強社會公眾對保護環境的認知和自覺。同時借助公眾廣為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進一步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環境問題,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現如今環境保護日益面臨的嚴峻形勢,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快環保產業發展和相關人才需求,提升環境相關專業就業率。
4 結語
總的來說,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目前就業形勢仍然嚴峻,但隨著近幾年學校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專業實力不斷上升,環境科學專業也從2015年開始從二本升為一本專業,再加上現如今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相信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生以后的就業形勢也將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文彬.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探析[J].時代經貿,2007,5(73):1-6.
[2]劉興,傅象喜,王海波,等.高師院校非師范畢業生就業問題思考[J].學術縱橫,2010(7):121-122.
[3]劉蕙.談師范院校中非師范專業的就業指導策略[J].高校論壇,2013(11):23-24.
[4]洪波.地方師范院校中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關系芻議[J].現代教育科學,2013(2):88-90.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