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結合國內城市行人公共信息系統的現狀及從業經驗,重新定義了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公共信息系統前期設計規劃體系,研究了整個產業鏈的階段管理手段,提出了“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理論,并探究了該系統的實踐操作。
關鍵詞: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平面設計;公共交通信息;城市視覺形象
中圖分類號:U4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52
1 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是以規劃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為輔助手段,在滿足信息集約化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汲取城市視覺形象元素,為行人提供公共環境信息的綜合性系統設計項目。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設計范圍和使用范圍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設計范圍和使用范圍
隨著城市交通多樣性組合的出現,城市公共環境日趨復雜,市民出行所需的公共信息也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城市除了應追求自身經濟的增長外,也應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的便捷性和城市功能的人性化設計。因此,與市民出行緊密相關的人性化公共信息系統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縱觀歐美等地區的新城區、城市試驗區的設計,不乏人性化公共信息系統規劃與城市視覺形象識別設計相結合的優秀案例。從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角度看,將公共信息系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共同體進行研究和設計是當務之急。國內主要一線國際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城市行人公共信息系統在規劃、設計、管理上基本不具備統一、完善的平臺,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且綜合性公共信息系統處于空白狀態。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一體化設計是衡量一個城市規劃水平、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也是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化、集約化、人性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2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現狀
2.1 設計形式原始工業化
由于建設單位不同,其購買的設計產品也不盡相同(不同設計公司的設計能力、設計出發點、對設計的認識、設計材料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加之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范不完善,導致存在大量不同的信息設計形式,同一種信息存在多種表達方式。因此,當多種信息在指向性或準確性上有差異甚至沖突時,會給市民的出行造成困擾。
2.2 設計未能體現城市文化元素
基礎設施不僅能體現一個城市的建設水平,還能體現其設計水平。但對于國內主要的一線城市而言,其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一線城市。城市公共信息系統是整個城市視覺識別形象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一座城市只具有外在形象和宣傳口號是不夠的,必須落實到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且基礎設施的建設應具有系統性、延續性和統一性。
2.3 設施設置重復、功能缺失
根據調研結果,目前,我國城市路面上設置的行人信息標志主要有地鐵站、公交站、出租車站、BRT站、衛生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公共信息欄等。由于不具備綜合性的信息系統,各職能部門下設的各類公共信息常重復、交叉地設置在同一個位置,且重復設置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比如,上海地鐵新、舊線路共20條(截至2020年),按照市價計算,站外地徽共需花費1 800萬元,站外路引共需花費6 000萬元,合計7 800萬元,而這巨額項目完成后只能提供上海軌道交通中的一種公共信息。
對于信息功能的設置,多數城市是不規范的。比如,同類信息采用不同的文字表達、英文翻譯不規范(常出現中國式英語)、圖形的符號和色彩不規范、信息的排列組合不規范等,導致市民在出行過程中常因公共交通信息不具有連續性而遇到各種出行困難。北京、上海、深圳公共信息系統設計樣式調研照片如圖2所示。
圖2 北京、上海、深圳公共信息系統設計樣式調研照片
2.4 缺乏后期管理和維護
從目前的情況看,北京的城市公共信息查詢機不僅存在設備老舊、操作系統運行緩慢、功能單一和零部件難以購置等問題,且查詢機長期缺乏維護和管理,600多臺每臺10萬元的設備多數變成了小廣告的張貼點,最終缺損報廢。此外,其他信息標志因材料生銹、人為損壞、信息更新慢等問題,也處于待處理的狀態。
3 完善措施
3.1 重新認知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
可從以下4個方面重新認知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①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是綜合了多門設計學的系統,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分階段管理和積極協調;②對于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管理而言,需要建立管理部門或機構,這樣既能對設計、設置、管理和維護的各個階段進行把控和跟蹤,又能與其他政府職能部門協調;③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設計和設置是有章可循的,可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規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逐步優化該系統;④基于城市綜合標志引導系統的特殊屬性,結合深圳相關部門的管理制度、地方法規,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發現,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屬于城市規劃、管理、維護等環節的責任機構。
3.2 調研方法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調研方法有以下3種:①從歷史、規劃、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城市情況以及案例片區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并研究案例城市的建筑、景觀等;②深入調研案例城市的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以及相關的路網、樞紐等,全方位地了解案例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統的現狀;③深入調研案例城市的醫療、景區、辦公、教育、娛樂等的發展情況。
3.3 設計規范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設計規范有以下5點:①培養高水平的設計師。在培養設計師的過程中,培訓方式應由公司學徒制向學校固定課程轉變,從而增強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師、通信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的服務意識,縮短專項培訓的時間。②設計初衷應遵循“整體打造視覺識別”的原則,結合城市的業產品和生產特點,并綜合應用設計元素。③根據標志系統的功能(引導、定位、資訊、安全等)設計不同形式的標志牌和不同組合形式的標志牌。④基于人們對可觸摸式查詢終端的需求,應設計相關的查詢界面和載體,并開發手機公共信息應用,實現“信息無處不在”的目標。⑤資訊系統中涉及廣告發布類信息,因此,可將位置信息錄入信息系統,并實時更新信息。
3.4 設置規劃
城市行人綜合公共信息系統的設置規劃分為以下4方面:①分析城市路網、城市交通節點、城市非交通場所的布局,并將其繪制在區域地圖中;精準測量城市中的道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T字路口等;②明確區域內所有公共場所的入口位置、公交站點等;③調研路面規劃中的路燈、監控桿等設施;④根據研究成果中得出的設置原則,將不同組合方式的標志設置在相應位置。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