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微信作為當前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智能社交軟件,對中職院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一些機遇與挑戰。本文嘗試就如何運用微信平臺創新中職院校德育教育新途徑,充分發揮微信的積極作用,做好中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微信;中職學校;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C 收稿日期:2016-01-26
一、目前中職院校運用微信開展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微信德育人才隊伍短缺
近些年,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興起,使得學生更習慣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社交活動。而某些中職院校德育工作者存在缺乏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不熟悉微信等新媒體的問題,網絡信息化水平和年齡結構也依舊存在問題,無法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特點,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挑戰。
2.官方微信管理不完善
有調查發現,部分院校官方微信缺乏管理,有的院校微信成了擺設,長時間不發布信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微信內容單一、語言生硬、信息量少、運行滯后、更新慢成為大多數院校微信的通病;另一方面,院校微信主要發布一些學校新聞和通知,很少涉及學生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平臺利用率低。院校官方微信沒有形成系統,只有院校官方微信,大多數院系、團委、社團沒有微信賬戶,也沒有將輔導員、德育教師個人微信有效地納入微信平臺統一開展德育工作。
二、中職院校運用微信平臺進行德育教育的創新途徑
1.轉變教育觀念,把控學生思想動態, 貼近學生心理
德育工作說到底就是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在信息化時代,各種新興事物不斷出現,也帶來了不同文化觀和價值觀的相互沖擊,德育工作也要增強時效性、創新性、互動性。因此,德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從簡單刻板的上下級說教向平等民主的自由交流轉變。主動轉變角色,以學生為本,把握住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微信社交方式,將原來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為主轉變為課堂教學和微信互動“微”課堂交互教學。教師可以用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漫畫等形式將德育內容具體化、生活化,與學生在微信交流互動,讓德育觀念于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成長。
2.運用微信載體,了解學生動態,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合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集中教育。學校要鼓勵各院系、團委、社團開設各自的微信賬號,通過集團化、集中化對學生進行微信德育教育,有差異化地運行各級微信,從各種角度開展德育教育。組建班級社團院系微信群聊,開展自我教育。學生之間年齡相似,共同的生活學習讓他們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因此尤其要發揮好學生干部和先進分子的“微力量”,傳播正能量。通過輔導員微信與學生相互關注,開展指導教育。輔導員要關注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微信,因為中職生經常在微信上分享和記錄他們的生活感悟、學習問題、感情困惑、社會意見等各方面的信息。輔導員通過朋友圈來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對一些不良信息和情緒加以正確指正和引導,提前介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切實為學生服務。
3.提高隊伍素質,吸引學生關注
網絡德育工作隊伍除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質外,還應具備優秀的網絡信息素質、網絡觀察能力和網絡接收能力。中職院校德育工作者要與學生在微信上平等地交流互動,以朋友的身份開展網絡隱性德育教育,通過微信載體將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傳播給學生;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和傳播學等理論知識,以提高獲取、處理和傳遞微信信息的能力。德育工作者可以將微信中一些權威的微信公眾號和優秀的德育文章與學生進行分享,從而實現與學生的親密溝通,掌握話語權,傳播正能量。
中職生的德育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職業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科技發展,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也應順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根據現階段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創新教育方法。通過微信平臺等社交渠道進行德育教育,更好地引導學生規范網絡中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在多元的網絡世界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常素梅,張衛軍.淺析高職院校微信德育平臺的構筑[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26-29.
[2]張明明.微博、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4):104-106.